第222章 爆炸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项嵘!”军帐之中,宁泽唤道。  

“末将在!”项嵘立刻出列,抱拳行礼。  

“将浮屠军调到后方!”宁泽下令,再度唤道,“项宴!”  

“末将在!”项宴站出来。  

“把我的弩兵大队调到前军!”  

“末将领命!!”项氏兄弟遵从命令,赶紧行动。  

宁泽环顾众人,微笑说道:“对方胜了一阵,士气上升是好事。不过我的精锐不是浮屠军啊博平城现在应该信心满满,以为可以抵挡我军?你们说,这个时候打破他们的念想,是不是很残忍?冯承!”  

“属下在!”谋士冯承立刻出列。  

“吩咐后勤队伍,将铁弩替换竹弩,还有特制弩箭分配下去!”宁泽起身,“我要让他们好不容易出现的士气全部消失!”  

“可是都督,”冯承抱拳说道,“新武器刚刚送到,尚未测试。其危险程度…”  

“都是严格按照我的命令,经过多重检测审核达标之物,不会有问题!”宁泽说道,“质检方面抓得很严,无需担忧。”  

大军调动完毕,项氏兄弟,冯承陆续过来复命,表示一切就绪。  

“很好!”宁泽起身,“孙毅应该觉得荣幸,秘密开发将近一年的杀手锏,能在他的面前问世。都以为我靠浮屠军呢?弩兵才是我的最爱,也是我的王牌啊!众将士,随我再度出征!”  

“喏!!”  

因为击退宁泽军,首战告捷,博平郡将士欢腾,士气大涨。  

所有人对守住城池,甚至战胜宁泽恢复一些信心。  

半天过去没有任何动静,本以为今天能够相安无事。  

谁料下午时分,宁泽军再度出现。  

“报——!!”斥候慌慌张张禀告,“宁泽重整兵马,再度领兵来犯!”  

“什么?”孙毅腾地站起身来,马上招呼文武官员前往城门处。  

站在城墙上,果然看到宁泽大军逼近,而且浮屠军在军队后方,前军换成上万弩兵。  

弩兵后方,还有大队兵马推着弩炮,看来是要打远程战。  

孙毅立刻下令:“竖起大盾!”  

“刷拉拉!”城墙守军立刻将大盾举起,正好与城墙融为一体,变成一面金属墙壁。同时无数弓箭手准备,借着盾兵作掩护,随时可以战斗。  

这样一来,不论弓弩都难伤到守军。  

孙毅站在墙头,见宁泽领兵靠近,大声喊道:“败军之将,还敢再来?”  

宁泽抬头看向孙毅,微笑回答:“我军非败,只是暂退。”  

“你要攻城尽管来,必将铩羽而归!”孙毅冷声说道。  

“是么?”宁泽将手往前一指,“全军听命!上弹!”  

“哗啦”众将士大声传令,弩兵迅速举起手中铁弩,将造型独特的弩箭上膛,以半蹲姿势仰面瞄准。  

“攻击!”宁泽一声令下,所有弩兵扣动扳机。  

“嗖嗖嗖!!”密密麻麻的弩箭朝着城头射出,形成暴雨。  

“盾防!!”孙毅大声呼喊。  

“唰!”城头盾兵互相叠盾,将缝隙全部堵掉,形成密不透风的墙壁。  

弩箭射中盾牌,突然爆炸。  

“轰!”第一枚炸裂,执盾士兵被巨大冲击力掀翻,手中木盾四分五裂。  

这声爆炸恍如雷霆,震得孙毅腿脚发软,差点摔倒在地。  

“轰!轰!轰…”接连不断的爆炸声出现,一时间火光四起,硝烟弥漫。  

盾墙瞬间破开,城上守军一片混乱。  

“炸雷了!”  

“妖法!妖法!”  

“宁泽用妖术了!”  

“宁泽引雷炸城了!”  

随着弩箭一轮射击,城头盾兵伤亡惨重。弩箭射中木盾,立刻爆炸。  

有些幸运的只是手中木盾炸裂,或者连木盾都没炸碎,顶多受点冲击。有的比较倒霉,不但木盾炸裂,自身也被炸伤。  

空气之中到处都是硝烟味道,随着爆炸城头上处处火光。  

原来宁泽早就命人研究火药,他不会做枪支,可是爆炸弩箭原理相对简单。  

为了研制火药,这一年内许多工匠意外受伤甚至死亡,压力其实挺大。但最终还是成功,意味着首先进入热武器运用。  

当然,爆炸弩成本很高,轻易不会拿出来。  

这一轮射击可是耗费资金颇巨。  

谁叫这个时代工艺落后,没有现代世界的生产水平。  

一轮射击结束,宁泽下令停止攻击。  

城上守军已经混乱不堪,孙毅早就带着文武官员慌慌张张逃离,只留守城将领指挥部下补上防御,迅速将伤亡者搬离。  

城内到处有人呼喊:“宁泽引雷炸城!”  

毕竟这个落后的冷兵器时代,从未有人见过如此阵仗。古人愚昧,听到炸雷般的响声,就觉得是妖法,觉得是宁泽召唤雷霆。  

尤其宁泽会“法术”众人皆知。  

不只敌方守军,就连己方将领也都吓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置信。  

他们当然知道这不是法术,而是宁泽特制武器。可是为何会出现炸雷版的巨响,还有那恐怖杀伤力,根本想不明白。  

因此,看向宁泽的目光充满敬畏。  

宁泽让弩兵只射一波,并未继续攻击。本身就是震慑对方,打击士气的东西。  

他还没富有到可以不计成本地无限轰炸,毕竟这方面的预算有限。  

因为追求完美和安全,一枚爆炸弩箭投入就多达十几两银子的成本。箭头是特制的,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