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灵山攻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染大军攻打吐鲁禾郡未果,立刻掉头赶往巴郡。  

一路绕过吐鲁禾郡内县城,终于进入巴郡境内,来到灵山县附近。  

途径吐鲁禾郡,各县都坚守城中不敢阻挠杨染大军。如今来到巴郡,首当其冲的灵山县迅速做出反应,紧张地陈兵于县城墙头。  

县城之中仅有三千兵马,之前巴郡太守韩庭带领大军出征,多数没有回来。  

杨染大军来到城下,让使者上前喊话,以金州刺史的身份传唤灵山县县令出城。  

城墙上,灵山县县令于图赶紧询问左右,应当如何是好。  

县主簿江松提议坚守城池,于图从之。  

杨染见喊话无用,亲自率领军队猛攻县城三日。  

县城守卫不住,被杨染军强行攻破城门,于图、江松等官员被俘。  

杨染升帐,将灵山县文武全都带上来,拍案怒道:“本官乃是金州刺史,尔等身为下属竟敢以武相拒,皆为逆贼!来人,给我推下去一并斩首!”  

灵山县被俘官员吓得瘫倒在地,不断磕头求饶。  

杨映出来劝道:“使君,我想他们只是受韩庭利用,并非有意反叛朝廷。”  

于图急忙磕头说道:“使君,我等不敢反叛朝廷!望使君明察。”  

“哼!尔等见我至此,非但不出来相应,还敢刀剑相向,已经逆贼所为!罪大恶极,留不得!”  

“使君饶命!使君饶命!”别看守城时挺硬气,被俘后县内官员都怕得要死。  

“使君息怒!”杨映在边上又劝,“我军只为收服巴郡,若杀灵山县文武官员,其他各县必然死命抵抗。”  

杨染闻言点头,想了一阵看向于图:“于县令,尔等罪大恶极,但是也有将功补过的机会。”  

“愿为使君效力!”为了活命,于图带着众官磕头回答。  

“听着,”杨染冷声说道,“钜郡太守蒋悦、巴郡太守韩庭、吐鲁禾太守冯蕴起兵造反,已被本官剿灭!首恶既诛,凡归附者可脱叛逆罪名。尔等可愿戴罪立功,说服巴郡境内各县县令归附本官?”  

“愿意!下官愿意!”在这里要是说个不愿意,估计立刻被拉出去斩首,于图慌忙点头。  

“若能戴罪立功,便可饶你等死罪!同时,本官赏罚分明,做得好论功行赏!”  

“谢使君!!”  

于图立刻写信,派使者送往巴郡各个县城劝降。  

因为巴郡太守韩庭战败身死,大军折损过半,如今境内一团混乱,得知杨染带领大军前来,灵山县已经被攻克。摄于金州刺史的官职,还有郡内群龙无首,无人领导的局面,各县县令纷纷投降,上表请罪。  

杨染顺利进驻巴郡郡城,又让杨映写一份劝降书,送往钜郡。  

若是钜郡投降,则一举平定两郡,招兵买马、囤积粮食对付宁泽;若是钜郡不降,就派大军迅速前往,趁华郡兵马过来之前将其拿下。  

等到掌握钜巴二郡,便有资本再与华郡兵马一战。  

心腹大将冯习的死,杨染发誓一定要向宁泽和梁腾报仇。  

宁泽拿下吐鲁禾郡,将宋高暂且留在城内,大军修整之后,隔天立刻出征前往巴郡。  

抵达巴郡境内,听说杨染已经占领这里,还是蛮惊讶的。  

本以为吐鲁禾郡能够抵抗这么多天,巴郡一样能够拖延杨染,却不曾想整个巴郡都放弃抵抗,使得杨染轻松夺得此郡。  

惊讶归惊讶,既然杨染得了巴郡,就要在他招兵买马,休养生息之前夺下巴郡。一旦给予杨染喘息的机会,就有可能让他更加难缠。  

若是杨染趁机拿下钜郡,有了两郡之地与己方对抗,就会更为麻烦。  

因此让梁腾急速行军,直接发起猛攻。  

得知华郡兵马抵达,开始进攻灵山县,杨染虽然想要休息,却不得不派遣大军掉头赶往灵山县援助。  

两支兵马在灵山县附近激烈战斗数天,胜负未分。  

另外一边,钜郡确实混乱,比巴郡好不到哪里去。在收到杨染的劝降书后,甚至犹豫过是否乖乖投降。  

可是又得到消息,华郡兵马抵达巴郡,正在与杨染军激战。于是蒋家族人劝说境内文武官员,趁机出兵从后方袭击巴郡,让杨染首尾不能相顾。  

毕竟蒋悦、蒋胜父子因杨染而死,被蒋家人视为仇敌。  

于是钜郡出兵五千,由贼曹蒋涣带领,直接从后方奔袭巴郡。  

杨染立刻分兵五千,由部将曹旭领兵阻挡蒋涣。  

梁腾领兵猛攻灵山县数日,杨映献策,让杨染派兵偷偷挖掘地道,夜间两军休息之时,偷偷顺着地道出去,从侧面奇袭华郡兵营。  

华郡兵营并排连接在一起,只要施以火计,必能造成奇效。  

杨染依照计策行事,夜间起息华郡营地,射出火箭将其点燃。  

营地之中大火熊熊,杨染领兵杀入,准备拿下梁腾和宁泽。  

谁料进入营地,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那些身着盔甲的巡逻士兵,竟然是一群骑在战马上的稻草人。而且营内四处站着的,也都是稻草人。  

“糟糕,中计了!”杨染立刻下令撤退,铜锣声响,两侧杀出华郡兵马,迅速包围杨染军队,领头的正是梁腾。  

梁腾纵马奔来,挺枪喝道:“杨染受死!!”  

“撤!!”杨染赶紧带兵突围,激战中损失惨重。  

好不容易逃离包围圈,返回城池途中,前方又是一支兵马杀出,为首一人带着鬼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