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5 论功行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4165论功行赏种师道规整全体禁军出境接管被华夏军打下来的土地。  

对所有投降的武装力量进行缴械,维持地方秩序,静候朝廷派遣官员过来接管。  

不过大多数时候,朝廷都不会派人。  

而是大方传令让种师道挑选有功劳、贤能且有为民之心的人担任各个空缺的官职,写清姓名官阶报上来即可。  

原本闹事哗变的禁军,一转身变为华夏领土扩张好帮手。  

征战在外的人顿时感到轻松许多。  

叶安、宁学仁、林凯都空出手来。  

孙明华去支援了胡启,手里的四千支枪大幅度提升了仙兵队的规模。  

总算能够更多地散出去维持新收州府的治安。  

这期间发生过几次抢夺枪械的情况。  

一些不甘于平凡,懒于耕种劳作又想吃喝不愁的刁民,伙同某些辅兵,抢了仙兵队的枪。  

然后跑到一些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的山头上占山为王,靠着步枪劫掠各路商队。  

由于被抢枪的那支仙兵小队,正副队长都被谋害,等情况报到胡启手上的时候,已经晚了太多。  

对方头领十分狡猾,几次出手都是闪击战,劫掠过的商队不留一个活口。  

甚至还用收集的钱粮扩大人马,买通附近几处城池里的内应,谋害更多仙兵队正副队长,抢到了更多的枪。  

以至于在胡启和孙明华正式组织人手包围那座山头时,得到的消息是,对方手里已有近百支步枪!  

他俩自己也才带了不到一千人,并且这批人基本算是新人,枪械方面的训练还很有限。  

面对一座掩体众多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贼匪山头,这点人手完全不够。  

几次想通过火力掩护冲山,都被打退下来。  

哪怕轮回者有药剂可救命却依然出现了死伤。  

有几名仙兵队成员在交火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脑袋,当场身亡。  

这就是冷兵器与热兵器最大的区别。  

冷兵器时代想要杀人很难,实力相近的两方有甲有盾,罕有刀斧建功,弓箭又需要准头且善射者有限,所以十人斩百人斩的多是猛将。  

可热兵器不同,杀人很容易。  

一个普通的小兵,只要会正常开枪不往天上打,运气好点就能轻松干掉对手。  

就这样几次冲锋过后,胡启看到带来的仙兵队成员士气低落不敢再上山,他知道,这一趟失败了。  

不想让刚刚组建没多久的仙兵队就此夭折,胡启咬咬牙,花积分发消息给汴京的徐静。  

李鹤等人的核心队只有四人,其他人都组成了二队,所以胡启只能发给徐静,让她代为转达。  

将这里的情况报上去,向李鹤求助。  

不到半天时间,蛋蛋就载着李鹤飞到了胡启一众的上空。  

落地后双方交流了一会儿。  

蛋蛋重新起飞。  

载着李鹤飞上山头,在一片凌乱的枪声中绕了几圈,而后消失不见。  

过了没多久,李鹤悠悠地从山路走下站到胡启面前,从腰带里倒出一堆灰叽叽的步枪。  

“大致都在这里了,九十几把,剩下零星一点点搜吧,注意安全。”给胡启和孙明华点了个魔法盾,李鹤拍拍两人手臂,唤出蛋蛋腾空离去。  

看着潇洒自如来去如风的男子,胡启满眼都是羡慕。  

华夏历,元年三月廿六。  

全华夏通告。  

以某某为首的某某山团伙,于叉叉时至圈圈时期间,菲法持有枪械叉叉支,残忍杀害修仙派仙兵队及某某区域过往商队叉叉叉叉人,经最高提刑司审理,裁定罪大恶极,剥夺华夏公民身份,剥夺汉籍,剥夺正治权利终身。  

于某某山脚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告示一出,多有人悄悄前去打探,确认真实无误后,华夏境内的百姓对当今新皇依法治国的决心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消息扩散,反馈褒贬不一。  

有人担心新皇杀戮成性太过铁血,不给有罪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有失儒德。  

更多的人则是拍手叫好弹冠相庆,认为那样歹毒的恶人为何要给与宽恕?就该一杀了之,否则如何面对死去的无辜生命?请看但不管怎样,那山脚下的滚滚一百多颗人头却是不会因为这些人的言论再长回去。  

哪怕末尾一些新加入手未染血的山贼,都一视同仁砍了头。  

若说不该?  

好好的良民不做去当山贼,活该!  

华夏历,元年四月。  

西夏战事结束,叶安、宁学仁和宁饱饱、杨再兴、98名兵士,齐齐返回汴京。  

李鹤和李纲等人百忙之中放下所有事务亲自出城迎接。  

一大群人浩浩荡荡锣鼓喧天枪炮齐鸣,欢迎征战凯旋的勇士们回京。  

皇城内,大庆殿殿外广阔的平台上,露天摆放了无数桌椅,供文武百官和回京勇士一起落座,举行规模盛大的接风宴。  

宴上,李鹤根据郭药师呈上来的贡献簿,一一对应封赏。  

98名兵士金银满盆加官进爵笑得嘴巴合不拢,他们中的许多人就算从此再也不打仗,手上的钱财也足够荣华富贵一生享用不尽。  

郭药师被正式封为华夏最高统战官,专门负责各大战场上的贡献记录工作,所有战场随军记录官都归他管。  

这是一份可以想像得到的拥有天大油水的职位。  

还是光明正大的那种。  

郭药师喜出望外,不兴跪拜也忍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