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9 抵达开封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新网址:an花tang  

4109抵达开封府“恩公要去哪?”宁学仁疑惑地问:“是上升中等吗?我之前听说过一耳朵,好像还没到时间吧?”  

“不。”李鹤摇头:“不是那个。”  

他没有再多说的意思。  

宁学仁活了一大把年纪,已经不是什么都喜欢好奇的愣头青,见李鹤不愿多说,他也没多问,只是简单地点点头道:“如果有用得上我的地方随时招呼。”  

李鹤默默地点了点头。  

走在前面开路的叶安听到后面两人的对话,面带疑惑地问身边的林凯:“什么情况?”  

林凯罕见地沉默着,半天没开口,伸手掏烟却掏了个空,无奈地摇摇头,叹了口气。  

武林大会的会场内。  

眼见李鹤几人离开,前武林盟主跳上高台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当今武林盟主的修仙派,打着修仙的名义大肆宣扬传功邪法,将我们几十年如一日辛苦练功的传统贬得一文不值,今日这一幕众位有目共睹,他日若修仙派真能上阵杀敌也就罢了,若只说不做,我以上届武林盟主的身份起誓,定要追责他们祸乱武林修炼邪法的魔道之罪!”  

现场一片安静。  

“盟主威武!”底下有狗腿子见气氛僵硬,连忙带头活跃气氛。  

前武林盟主伸手下压,义正言辞地说道:“诶,我已不是盟主,在水落石出之前,武林盟主都还是他们修仙派的。”  

狗腿子不听,倔强地喊:“盟主威武!”  

前盟主威严地摆摆手,却没再阻止。  

武当座位区里,几名派来凑数的武当弟子感觉自己来这一趟仿佛看了场大型皮影戏。  

惊心动魄目不暇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好几次心跳都吓没了。  

年轻小师弟问领队的道字辈:“师兄,我们怎么办?”  

道字辈面容凝重地沉默了一会儿,说:“回武当,把情况向掌门和长老汇报,由他们定夺。”  

纵观宋代历史,对外战争无非就是同一种循环:打,输,议和,赔款割地。  

而更神奇的是,为数不多的几次胜利,不仅没有捡起宋室朝廷的遮羞布,反而衍生出另一种令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的操作——岁币。  

也就是说,好不容易打仗打赢了,不用赔款了,改发压岁钱。  

以辽国为例,一直压着宋朝打打打,突然有一次被宋朝打赢了,辽国就提议说:小宋啊很不错,结盟吧,作为盟友你每年得送我多少多少钱表示诚意。  

宋朝很开心地答应了。  

以西夏为例,一直压着宋朝打打打,突然有一次被打赢了,西夏就提议说:大宋啊,我愿意向你称臣,但作为主子你每年得送我多少多少钱表示赏赐。  

宋朝很开心地答应了。  

这就是岁币。  

这就是宋朝。  

不论打输还是打赢,不论是失败方还是胜利方,永远都是“大宋”在赔钱,永远都是“大宋”在乞求和平。  

如今,辽国境内的女真族崛起,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建立金国反辽。  

宋朝很激动,以为终于有一天能翻身,于是赶紧和金国结盟,一起攻辽。  

然后。  

金国压着辽国打打打。  

辽国压着宋朝打打打。  

这个时代的宋朝就像个柔弱不堪的弟弟,打谁都打不过,还自诩太平盛世。  

综其原因,基本就是对外岁币掏空家底,对内皇帝懦弱文官当道勾心斗角,重文抑武以致国无良将亦或军无良兵。  

如此羸弱的状况被一起攻辽的金国全程目睹。  

结果就是,打灭辽国士气正高的金国发现,南边那个坐拥大好河山的国度好像是个菜比。  

心想恐怕今后大金国能呼风唤雨了吧!哈!哈!哈!  

二话不说,随便找了个借口撕毁盟约,派出东西两路大军各领八万人南下攻宋。  

宋朝时任皇帝宋徽宗一听吓尿了,赶紧传位给太子,自己离开汴京逃去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躲灾。  

太子临危“被传位”,登基过程中几次哭晕过去,被太医救醒后继续哭晕。  

不是激动的哭,是怕死的哭。  

因为就在他继位后十几天,汴京也就是宋朝的京都开封府,就被南下的金兵给围住了。  

这一年,年号“靖康”。  

时任皇帝:宋钦宗。  

在北上的过程中,李鹤向宁学仁详细地了解了历史上记录的内容。  

据史书记载,这一年宋朝的京都开封,被金兵围过两次。  

第一次,在守军守住了城,各地赶来救援的二十万大军反包围了金兵,几乎就要得胜的情况下,投降了。  

正如之前所说,皇宫内的那群人勾心斗角的程度绝对称得上丧心病狂。  

文官们一看这仗竟然要打赢了?那还得了?抗敌救国这么大的功劳不得让武将一飞冲天?  

不行不行,得赶紧向官家进谏,告诉他金兵有多厉害,我们抵抗那么凶,万一把人家惹急了后果不堪设想!  

宋钦宗本就怕得要死,被这一说更连仅剩的胆气也全消散一空,外城墙上李纲带着将士浴血抗敌打退一波又一波金兵的进攻,打得金兵都绝望想撤退了,结果内城皇宫派出使者去金营向金兵主将求和。  

被李纲守得没脾气,正想撤退的金兵主将一听差点没笑崩,连忙换上胜利者的姿态,提出要地要钱要人,男人女人都要。  

宋朝全答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