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禺秀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朱有道四人来到丙字十三号,用凌一河给的令牌打开了保护店铺的小型法阵。  

这间店铺只是一间矮小的石屋,看上去毫无亮点。  

朱有道之前已经问过凌一河,租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在岩柱上改造或者重建店面。  

新店自然要有新气象,朱有道一声令下:“你们把所有东西都拆除,用储物袋装了,丢到山外去。  

康群三人一起动手,就拆起房子来。  

朱有道又回去找了凌一河:“凌道友,我家店铺打算拆了重建,不知道坊市中可有擅长此道的道友吗?”  

凌一河笑道:“这个简单,我给你推荐一位能工巧匠,坊市中大部分房屋都是他们建的!”  

他说着发出传讯符,对朱有道说:“我让人直接去丙字十三号找你!”  

朱有道连忙道谢:“多谢凌道友了!”  

朱有道回去片刻,凌一河推荐的工匠就到了。  

让朱有道诧异地是,来人竟然是个干练的女性修士,年龄四十岁上下,修为有练气后期!  

“是朱前辈吗?我是凌前辈推荐的工匠,外子为‘土木门’掌门,擅长修建各类建筑,前辈店铺重建,请放心交给我们,包您满意!”  

朱有道点头:“道友怎么称呼?”  

“外子姓宋,大家都叫我宋夫人!”  

“好,宋夫人,以你专业的眼光来看,本店该怎么建?”  

“朱前辈慧眼,丙字区域客流是最集中的,此区岩柱呈莲花型分布,客人逛一圈,就能看到四面八方的店铺。  

奴家建议前辈的店铺修成六角飞檐塔楼形制,六面开门,客人从任何一个方向飞过,都能看到贵店展示的商品!”  

朱有道满意地点头:“按此形制建成三层小楼,怎么用料,什么时间完工,费用是多少?”  

宋夫人道:“本门备足了青岗石砖,雕龙石柱,琉璃彩凤飞檐,一日即可建成,连工带料,只需一千二百灵石,并附赠全套红檀货架!”  

专业啊!  

朱有道在心里赞了一声,道:“那就赶紧动工吧!”  

宋夫人发出一道传讯灵符,只是小半个时辰,就有一个黑瘦的中年男子带了五六个年轻修士过来。  

他们二话不说,从储物袋里倒出一堆建材,开始干了起来。  

这黑瘦男子就是“土木门”的掌门宋黑子。  

朱有道在一边和宋夫人叙闲,得知这土木门在很久以前也是一个大宗门,在千年前和禺秀宗一样,风光过一时。  

只是这个门派也是经历过劫难,慢慢没落了,现在门中已经连续两三百年没出过筑基修士了。  

土木门的传承有了断层,如今沦落到成为建筑工匠的地步。  

不过,土木门在建筑一道上技艺还是非常精湛的,看着飞速拔地而起的精致小楼,朱有道对他们的作品很是满意。  

第二天,千岩坊市丙字十三号店铺“禺秀阁”正式开业。  

店里以经营一二阶丹药、灵符、法器为主,并回收各类灵材。  

新店开业,朱有道张贴告示,每日前来购物的客人,都能得到所购商品价值一成的灵符作为赠品,持续一个月。  

此举果然吸引了不少客人上门。  

朱有道当然有更强的营销手段,只是他不敢用而已。  

一是怕引人注意,二是如果生意太好,禺秀宗的货源跟不上。  

禺秀宗的炼丹师只有颜丹和李芸娘两人,颜丹是整日研究古丹方,不太愿意炼制低阶丹药,李芸娘在忙着提升修为,准备筑基,没时间炼丹。  

加上宗内自家消耗,朱有道能拿出来销售的丹药并不多。  

至于炼器,朱有道从来是把修炼放在第一位的。只是在闲暇之余抽时间来炼制一些法器,产量一样不高。  

到了禺秀宗后,朱有道炼制了一套弱化版的灵符雕版,炼制了大量一阶灵符。  

但这个秘密可不能让禺秀宗的人知道,所以在无法解释大量灵符来历的情况下,一样是无法大量出货的。  

所以,目前限制禺秀阁能否大量盈利的,不是客源,而是货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有道在离山的时候,就下令宗门弟子学习修真百艺了。  

他还让朱有为在神秀宗那边挑选了一批不擅长战斗的年轻修士,培养他们学习修真技艺。  

只是这些技艺非一日可成,想要改变目前情况,还需要很久。  

另外,朱有道还在想办法寻找其他货源渠道,以把禺秀阁这个店面支持起来,只是这些人脉圈子搭建一样不容易。  

店面开起来,交给康群他们来经营就行了,朱有道开始在坊市里四处结交人脉。  

另一方面,他还打算大量吃进一批朱雀界稀缺,而此界盛产的物资,带回原本世界去贩卖。  

毕竟独占跨界之利,而不谋取利益,也太对不起这份机缘了。  

当然,他需要先考察思量,什么物资利润大,又容易脱手,还不会引起别人注意。  

禺首界偏重木系本源,各类灵植灵物产出颇丰,就算炼制筑基丹的材料,虽然算不上常见,却比朱雀界容易获得多了。  

但这不代表禺首界不缺筑基丹,恰恰相反,筑基丹依然是卡住每一个势力的发展的瓶颈。  

大中型势力有意控制筑基丹的流量,炼制筑基丹的灵草生长周期过长,筑基丹炼制不易等原因是任何一个世界都无法避免的问题。  

但总体来说,禺首界的筑基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