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合情合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半个月时间么?”  

冈村宁次双眼眯了眯。  

而后说道:“只要蝗军能在晋州地区,消灭或者击溃冀中八路军部队,我华北方面军坚守华北半个月完全没有问题。”  

消灭冀中八路军部队,一方面可以提升整个华北方面军军官和士兵的士气。  

另一方面,八路军的进攻部队减少,打击八路军的士气。  

这样一来,蝗军就能在华北地区,坚守至少半个月时间。  

等到关东军、第11军和本土的蝗军部队精锐赶到,就能一举消灭华北的八路军部队。  

“司令官阁下。”  

一名作战参谋表情凝重的问道:“我们把主力都放在了保定,是否太过冒险?万一八路军绕过保定,直接进攻北平怎么办?北平距离保定只有一百多公里,以八路军摩托化步兵、炮兵和坦克的速度,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到达北平城下。”  

这话一出,另外几名作战参谋的脸上,也纷纷露出了担忧之色。  

有个战术叫做擒贼先擒王,万一八路军部队绕过保定,直接向北平进攻,干掉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那他们都得死。  

而现在八路军也有了威胁日军的手段,日军也不敢用北平城的几十万老百姓威胁八路军。  

因为八路军有着对东京几百万日本老百姓的生杀大权。  

“你知道中国古代,为什么会要建像北平城这样,这么多的城池,而古代军队不绕过城池直接进攻首都吗?”  

冈村宁次看向这么作战参谋问道。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作战参谋低头道,“请将军阁下解惑。”  

冈村宁次便道:“如果绕过城池进攻,不仅在路途上会遭遇阻碍,还会将战线拉长,影响士兵的作战,而如果攻下城池,就可以城池为后盾,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态势。”  

“如果八路军绕过保定,进攻北平,那对蝗军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到时候,八路军的后勤补线,将会被保定的蝗军彻底切断,等关东军主力赶到。”  

“八路军就会陷入我关东军和华北方面两面包夹的局面。”  

“索得斯嘞!”作战参谋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一抹恍然之色,“将军阁下英明,我滴佩服!”  

至于八路军会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攻下北平,作战参谋没有问。  

因为从本土出发的3个师团已经出发。  

这3个师团可以在天津港登陆,迅速抵达北平防御。  

巷战的情况下,八路军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几天时间内攻下北平的。  

更何况,外面还有华北方面军,以及正在赶来增援的关东军。  

“大将阁下,参谋长阁下,我有一个疑问。”  

一直沉默且目露思索的山本一木少将忽然说话了。  

“山本君。”有末精三看向山本一木,神色一动,问道,“你有何疑问?”  

山本一木便指着地图,沉声说道:“大将阁下、参谋长阁下你们请看,在石门市和正定的战斗爆发之前,有两股八路军主力,分别从井陉县北部和南部,向石门市和正定方向穿插渗透。”  

“根据侦察机的汇报,这两股八路军是八路军的主力,携带有重武器,总兵力超过5万人。”  

“但是现在过去了两天时间,这两股八路军一点消息都没有,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  

“难道你们不觉得奇怪么?”  

冈村宁次和有末精三神色一愣。  

“有末君,石门市和正定的蝗军,在报告中是否提到这两股八路军部队?”  

冈村宁次看向有末精三,沉声问道。  

由于这两股八路军穿插部队,战略意图是包围石门市和正定的第11师团、第40师团和第56师团。  

而第11师团、第40师团和第56师团已于昨夜悄然离开了石门市和正定。  

所以。  

冈村宁次和有末精三下意识的认为,这两股八路军去进攻石门市和正定了。  

“大将阁下,石门市和正定的蝗军,没有提到过这两股八路军。”  

有末精三回道。  

冈村宁次双眼微微一眯,目光下沉,看向精确地图。  

如果这两股八路军主力不在石门市和正定,那会去了哪里呢?  

不过,现在冈村宁次又不敢派侦察机,到石门市和正定周围去搞侦察,寻找这两股八路军的动向。  

就在这时,通讯参谋木谷治男正好走了进来。  

“木谷君,立即给蝗协军第二方面军司令部发电报,询问前天井陉县南部和北部,两股穿插的八路军,是否在进攻石门市和正定。”  

有末精三面色凝重的下达命令。  

“嗨。”  

木谷治男猛然低头,转身离开。  

过了大约20分钟,木谷治男手里拿着一份电报,快步走了进来,向冈村宁次低头汇报道:  

“将军,刚刚蝗协军第二方面军孙良成回电,这两股八路军正在进攻正定,以及石门市的大郭村机场和车站,孙良成请求战术指导和空中支援。”  

当说出一个谎言的时候,需要编制无数个谎言去圆第一个谎言。  

华北方面军向孙良成询问的时候,孙良成又搞了一波电信诈骗。  

这一波,孙良成不仅骗了鹰森孝,连冈村宁次、有末精三和山本一木也骗了。  

“知道了。”  

冈村宁次神色一松,点头说道,并挥了挥手。  

对于孙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