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航母编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板这话一出口,依然让李云龙和赵刚双眼猛然亮起。  

航母编队!  

要知道,眼下整个地球上,拥有航母编队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  

在陈老板提供的军事教材上,李云龙和赵刚都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不过涉猎不深,毕竟李云龙和赵刚都是陆军,干不了海军的活,但是需要了解。  

毕竟未来需要反攻倭国本土,海军是必不可少的。  

日军的联合舰队,虽然被美军的太平洋舰队嘎嘎乱杀,但对中国军队来说,是真的很强。  

因为眼下整个中国部队,连一艘军舰都没有。  

开战之初,也就国军有几艘老破小军舰,很快就被日军击沉。  

拥有航母编队之后,中国军队不仅能加强在海面上的存在感,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之一。  

眼下日军联合舰队有如此实力,跟清政府赔了日本2亿两白银分不开。  

鬼子拿着这些白银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而中国这些年几乎都在内斗,军阀混战,国力贫弱。  

虽然一个航母编队,跟日军联合舰队比起来,差距还很大。  

而且百年海军。  

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步迈出去了,以后就好说了。  

所以。  

李云龙和赵刚对航母编队极其期待。  

虽然在接到击毙鬼子翔鹤号航母生意的时候,他俩就已经猜到了陈老板会给航母,但是当陈老板说出来的时候,李云龙和赵刚仍然是忍不住狂喜。  

不仅是航母,还有包括航母在内的一整个编队。  

李云龙和赵刚互相对视一眼,届时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的惊喜。  

“陈老弟,这航母编队是好东西。”  

李云龙语气兴奋:  

“不过有个大问题,我们八路军没有海军,这航母编队给我们,我们也玩不转啊!”  

“这的确是个问题。”  

陈峰点了点头:  

“不过,这个问题不是不能克服,除了航母编队之外,我还会提供机械师、工程师和海军教官,为贵部提供全套的培训服务。”  

“你们只需要拿出4千人,其中需要1千名知识分子,由我安排运输机,运到我的海外军事基地进行海军训练。”  

“最多一年,你们的海军部队,就能初步形成战斗力。”  

海军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这些技术人才的培训,需要一定知识储备的知识分子才行。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海军,都需要知识分子。  

此次陈峰提供的航母编队,包括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在内,领先眼下最先进的航母编队15到20年。  

它们外能攻、内可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既可加入编队,执行中远程防空、编队反潜、前出侦察、快速支援、对地攻击任务,各有分工又能独当一面。  

另外还配备了与航母如影随形的综合补给舰,是有效保障编队衣食住行的“粮草官”,为编队持续遂行任务,提供必要的燃油、弹药和生活物资补给。  

但一年时间也只是初步形成战斗力,八路海军想要将航母编队的全部实力发挥出来,至少需要2年时间。  

“多谢陈老弟了!”  

李云龙和赵刚心里的狂喜越发浓郁。  

果然,跟以前一样,陈老板会提供配套的培训服务。  

拿出4千名士兵转海军,对八路军来说不难,难的是拿出1千名知识分子。  

不过好在如今八路军名气大,不断吸引国内外有志青年知识分子加入,1千名知识分子咬咬牙还是能拿出来的。  

这就是不重视教育的弊端,根据地的发展需要知识分子,扩编部队更需要技术人才。  

眼下的中国虽然人口基数大,但是知识分子太少。  

比如炮兵、坦克兵、飞行员,以及眼下的海军,都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  

炮兵和坦克兵需要的知识分子可以培养,不识字的新兵也可以慢慢练。  

但是飞行员和海军技术人才,让不识字的新兵上,那就是赶鸭子上架了。  

所以。  

从红军时期开始,我军就开始注重文化教育,有些战士行军打仗都背着小黑板。  

能打下这么大的江山,跟部队的文化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这10个基数的弹药,是这次轰炸东京的生意,仅限于你们新一团。”  

陈峰说道。  

李云龙和赵刚神情再次一喜。  

一次普通的轰炸,居然能赚到这么多的弹药,简直血赚。  

看来以后轰炸机编队可以多次光顾日本本土才行,发大财。  

“陈老弟,我们新一团现在可是有15万主力精锐,可不是一个多月前的5万人。”  

李云龙提醒道。  

这5万人10个基数的弹药,和15万人10个基数的弹药,相差很大。  

这一次,新一团扩编两倍,而且已经扩编完毕,一共100多个营。  

目前这100多个营正在加紧训练战术,熟悉装备。  

虽然训练用的弹药和战场上消耗的弹药,陈老板都给补充,但是这10个基数的弹药到手,能够大大提升新一团的战争潜力。  

“这我知道。”  

陈峰点了点头:  

“别说是15万,就算是1500万主力部队的新一团,我陈老板也付得起价格。”  

李云龙和赵刚陡然一惊。  

不愧是陈老板,果然财大气粗!  

“能把部队发展到150万,我李云龙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