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收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旁的参谋长闻言,却是神色一动的说道。  

“老总。”  

“这个国军空军第4大队,可是大名鼎鼎的志航大队。”  

“这个大队的国军空军飞行员,几乎都是经验丰富的老牌飞行员,战斗经验丰富,甚至还有王牌飞行员。”  

参谋长将他了解到的信息说了出来。  

老总闻言,眼中顿时露出了一抹回忆之色。  

1937年淞沪会战,日军出动百架轰炸机对江苏、浙江两省进行狂轰滥炸。  

第四大队在高志航的率领下主动迎敌,在杭州苋桥上空与日本侵略者的木更津航空队激战,开创中国空军对日作战的首捷记录六比零,取得八一四空战重大胜利。  

为表彰战功,第四大队改名为志航大队。  

只可惜同年十月,日军偷袭周家口机场,高志航殉国。  

后来,由于国军空军损失惨重,第4航空大队撤到四川梁平,担任保卫山城的任务。  

眼下,陈纳德在米国的暗助下,在中国以雇佣军形式成立了飞虎队。  

国军飞行员与米国的飞行员,此时正在东南亚、华中与华南地区,跟鬼子的飞行员战斗。  

而听说八路军也忽然出现了航空兵部队,而且还全歼了日军华北方面军的航空兵。  

国军的空军高层顿时坐不住了,想要派麾下的第4航空大队,来山西探一探八路军航空部队的虚实。  

“现在国军第4航空大队的大队长是谁?”首长看向参谋长,询问道。  

虽然总部首长很想这第4航空大队留在八路军。  

但眼下国共双方还处于合作状态,属于是名义上的友军。  

如果国军飞行员愿意留下,八路军当然欢迎,如果国军飞行员不愿意留下,那八路军也不好强留。  

“好像叫郑少强,国军空军少校。”  

参谋长回答。  

首长便点了点头:“立即给山城八路军办事处回电,欢迎友军空军到太原交流学习,并确定友军抵达太原的时间。”  

“另外,再给YA发一份电报,汇报一下情况,再请求调查一下郑少强的情况,看到时候能不能争取此人一下。”  

只要能搞定国军空军的大队长,那大概率就能搞定国军空军的中队长、分队长和飞行员。  

“明白。”  

参谋长迅速拟了两份电报,首长签字后,交给了电报员。  

电报员拿着电报敬了一记军礼转身离开。  

第二天中午。  

武宿机场周围,一处空地上。  

眼下新一团的主力部队,基本上都驻扎在武宿机场附近,另外还有丁伟的新二团,驻扎在太原城以北。  

李云龙、赵刚和邢志国到了武宿机场,准备收货。  

今天是李云龙跟陈老板约定的收货日子。  

丁伟、首长和参谋长,以及一众总部军官,都前来围观。  

此时,武宿机场的跑道上,还停着几十架飞机。  

其中5架运输机、5架侦察机、20架佩刀战斗机,以及50架重型轰炸机。  

机场周围、弹药仓库、油库和塔台等基础设施,晋西北八路军的工兵和工人,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着。  

目前。  

河源机场已经建设完毕,建设河源机场的工兵和工人的这个团队,已经修建了好几个机场。  

等修完了武宿机场之后,这个团队还要立即修复新城机场。  

前两天下着雨。  

但今日天公作美,天色放晴。  

在一众首长翘首以盼中,天空中响起了嗡嗡嗡的飞机声音,一众首长神色一震,连忙看向天空。  

李云龙身边的警卫员黄二虎便立刻取出腰间的信号枪,娴熟的上弹而后打开保险,对着天空扣下扳机。  

一发信号弹冉冉升起。  

很显然,陈老板的飞行员已经看到了信号弹,飞机呜呜呜的向这边飞着。  

很快,飞机的轰鸣声便响成了一片,首长们举起望远镜看去,只见东边的天空,出现了一群密密麻麻的,跟蜻蜓一样的飞机。  

每架飞机下,都吊着一门大炮!  

周围新一团主力的军官和指战员们,也是纷纷仰起头看去,眼神和表情皆是既震惊、又欣喜。  

“首长,你们看,咱们的大炮来了!”  

李云龙哈哈一笑,指着天空的飞机,笑着对首长说道。  

首长和参谋长的脸上,迅速露出喜色,透过望远镜的视野,只见每一架蜻蜓直升飞机的下方,挂载着一门大炮。  

而且还都是重炮!  

首长放下胸前的望远镜,看向李云龙说道:“李云龙,这是何种口径的重炮?”  

“报告首长。”  

对于这种口径的重炮,李云龙参数早已经烂熟于心,汇报道:  

“这是122毫米的榴弹炮,全称是苏联M1938式122毫米榴弹炮,不过这是陈老板兵工厂的改进版本。”  

“它是苏联师级支援火炮,发射21.8公斤高爆榴弹,全重2.45吨,威力比105毫米榴弹炮更大,射程更远!”  

“每门重炮配备3个基数的炮弹。”  

“跟以前的榴弹炮一样,可以发射高爆榴弹、燃烧弹、烟雾弹和照明弹。”  

至于精度,陈老板出品的大炮精度一向很高,全世界顶尖。  

另外,陈老板兵工厂出品的武器弹药,从枪支到大炮、再到坦克和飞机,故障率都很低,深得广大八路军一线战士好评。  

八路军战士: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