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富裕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北平。  

铁狮子胡同。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大将阁下,第一军司令部传来最新消息。”  

“在大同城周围的八路骑兵,大约有一个骑兵联队的兵力,而且八路骑兵已经完成了对大同城的合围。”  

“所以第3旅团长重见尹三雄少将,放弃了向北转进,固守大同城池。”  

“一方面,重见尹三雄少将请求战术指导,一方面重见尹三雄少将请求出动轰炸机,炸掉大同车站的物资。”  

冈村宁次刚起床,就听到了参谋长田边盛武脸色和语气满是凝重着向他汇报。  

原本想练一波刀法的冈村宁次,脸色和目光迅速阴沉下来。  

这个重见尹三雄是干什么吃的?  

八路骑兵都已经兵临大同城下了才发现,简直是废物、饭桶!  

将第3旅团改编为独立混成第3旅团,正是冈村宁次的决定。  

他早就发现这个重见尹三雄能力不行,所以打算换一个能力更强的旅团长,而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义雄推荐的山本一木少将,冈村宁次就很看好。  

然而冈村宁次万万没有想到。  

只是睡一觉醒来,第3旅团就被包围了!  

冈村宁次沉声问道:“第3旅团为什么不早一点向北转进?”  

他盯着地图,在大同城的东北方向大约20公里就是山区。  

第3旅团在刚发现八路骑兵的时候,就立即集结兵力向山区转进,哪怕八路骑兵追上来,可以留下一部分士兵抵抗,剩下的士兵和旅团部坐车前往山区。  

至少旅团部不会被新一团给包围在大同城内。  

但眼下这个情况,第3旅团在城内兵力只有千余人,此时第3旅团再出城向北转进,肯定会被八路骑兵追上,然后绞杀。  

更何况以八路骑兵的火力,不是那么好杀出城去的。  

八路军的骑兵,在大部队之前来到大同城外,目的就是为了围住城墙,防止第3旅团转进逃跑。  

田边盛武回道:“根据条令,蝗军没有命令不得擅自脱离其驻地,不然主官轻则被免职,重则剖腹谢罪。”  

冈村宁次闻言脸色愈发阴沉。  

肯定是第3旅团给第一军司令部发布请求向北转进的电报。  

然后电报一来一去用了半个多小时。  

这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以骑兵的运动速度,早已经将大同城的四个城门都给包围。  

“大将阁下。”田边盛武小心翼翼地问道,“重见尹三雄少将请求战术指导,第3旅团还救么?”  

冈村宁次顿时陷入沉思。  

现在怕是只能派一个满编甲种师团才能救得了第3旅团。  

如果是派二线师团,那也至少要2个满编二线师团,才能救得了。  

而且还是要在大同附近才行,因为援兵一旦去得慢了,第3旅团恐怕已经被全歼。  

眼下距离大同最近的,是第一军驻太原第40师团、驻阳泉第37师团,以及驻蒙军第26师团、第118师团以及骑兵集团。  

其中第40师团的第237联队被打残,驻蒙军的第26师团独立步兵第11联队也伤亡不小。  

但不论是第一军,还是驻蒙军的大部队,距离大同都太远。  

等到援军赶到,在大同城内第3旅团的士兵,怕是早已经全军覆没了。  

冈村宁次转移话题,问道:“请求出动轰炸机?大同车站的5000吨作战物资,落到八路军手里了?”  

“是的!”田边盛武道,“根据第一军的汇报,应该是八路新一团的特种部队在凌晨,偷袭了大同车站,目前5000吨作战物资已落入八路手中。”  

“八…嘎!”冈村宁次差点眼前一黑。  

由于他向大本营申请调集五个师团,无缝连接攻击晋西北八路的原因。  

所以,这5000吨作战物资一直都没有运往北平,而是留在大同车站内。  

万万没想到,李云龙居然盯上了这批作战物资,而且让李云龙钻了空子。  

冈村宁次亲自拟了一份电报,冷冷地说道:“立即给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将发电报。”  

这时候的冈村宁次,还不是中国派遣军司令官,所以没有权利调动关东军的航空部队。  

但是冈村宁次跟梅津美治郎大将还有些交情,所以希望对方看在他冈村宁次的面子上,出动轰炸机去轰炸大同机场。  

至于华中派遣军,这时候进攻长沙的战斗打得焦头烂额,估计是没有余力来增援华北方面军。  

5000吨作战物资,即便是八路新一团想要搬完,绝对没那么容易。  

田边盛武接过电报,低头道:“嗨!”  

他知道,大将阁下故意没有提增援第3旅团的事,就是放弃第3旅团了。  

半个小时后。  

新一团的步兵,在李云龙的率领下,大部队已然抵达大同城外。  

警卫营的人员迅速地在南城墙处2公里的一处既隐蔽又视线良好的位置,构筑好了临时团部。  

而新一团的各营,已经按照原定计划,向着大同的城墙包围过去。  

大同城周围都是开阔地形,非常方便步兵、炮兵、骑兵和坦克部队的展开。  

身穿上衣黑色皮夹克的李云龙快步走进团部,便迫不及待的询问:“重见尹三雄那个老鬼子,被堵在县城里面了没有?”  

邢志国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团长,我刚刚已经用大功率步话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