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收货(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司令官阁下,第10师团、第23师团和第25师团即将返回满洲。”  

“此时第37师团和第41师团去进攻晋西北八路军。”  

“恐怕八路军总部那位副总指挥脸都要笑烂。”  

岩松义雄问道:“理由呢?”  

山本一木道:“原因很简单,第37师团和第41师团,绝对不是晋西北八路军三个团的对手,更何况第41师团第237联队,已经在进攻新一团的战役汇总被打残。”  

“如果我是八路军总部那位副总指挥,一定会集中兵力进攻太原。”  

“再让晋西北八路军三个团南下,夺取sx省会太原。”  

“到时候恐怕只有让第10师团、第23师团和第25师团返回山西,才能解太原之围了。”  

“而第一军在这场战斗中必然会损失惨重。”  

“接下来,李云龙就能凭借重炮部队和坦克部队,在山西为所欲为…”  

听完山本一木的分析,岩松义雄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说实话,岩松义雄听宫崎正雄刚才那么一说,的确是很心动。  

实在是李云龙和新一团对第一军的威胁太大,再加上晋东南的八路主力,第一军现在是如履薄冰。  

但真要像宫崎正雄说的那样去干,第一军恐怕会落得个损失惨重的下场。  

等过个一两年,第一军恐怕最终会被八路军给消灭。  

宫崎正雄道:“山本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怎么办?”  

山本一木沉声道:“我的建议是,从根本解决问题!”  

“从根本解决问题?”  

众人齐齐一愣。  

“没错!”山本一木道,“八路之所以发展这么快的原因,主要是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们的政策,紧密团结支那老百姓,而另一方面,就是李云龙的援助渠道。”  

“根据情报显示,晋东南土八路的兵工厂,之所以得到这么快发展,就是李云龙那个援助渠道提供的机器设备。”  

“只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破坏掉八路和支那百姓的关系,切断其援助渠道,八路也就不足为惧。”  

花谷正冷哼一声道:“山本君说的简单,想要破坏八路和支那老百姓的关系谈何容易?至于切断李云龙的援助渠道,就更不用说,帝国的情报部门查了快一年,连丁点情报都没有收到。”  

岩松义雄看了花谷正一眼,而后看向山本一木:“山本君,心里应该有计划了吧?”  

山本一木道:“有计划,但是还不成熟。”  

“哟西!”岩松义雄点头,而后看向花谷正和宫崎正雄,“请花谷君和宫崎君先出去一下,我要跟山本君细谈。”  

花谷正和宫崎正雄很无奈,但也只能低头顿首,嘴里嗨了一声,然后互相看不顺眼的向外走去。  

于此同时。  

晋西北。  

赵家峪,后山靶场。  

由于赵家峪的村子还没有重建好,所以李云龙依旧把团部设在了大孤镇。  

不过收货地点仍然是在后山靶场。  

丁伟和孔捷也没着急返回各自的防区,而是把部队让政委带了回去,他俩硬要留下来观看一下慈父之锤。  

今天,便是李云龙跟陈老板约定的收货的日子。  

考虑到203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需要保密,所以李云龙只带了一众营一级别以上的干部。  

陈峰也是早早的到大孤镇,然后跟李云龙他们一起来到赵家峪村的后山靶场。  

重炮营的炮兵战士们,也是纷纷从窑洞内钻出来,面色兴奋的看着。  

这一幕炮兵们很熟啊,以前的150毫米榴弹炮和坦克,都是在这里收货的,看到这阵势,炮兵们也都明白了,团长他们肯定又要收货了!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  

众人耳边听到了“哒哒哒”嗡鸣声,众团营长忙举起望远镜看去。  

望远镜的视野里,超大型直升机在从云层中出现,径直向这边飞过来。  

一旁的警卫员黄二虎立即向天空打了一发红色信号弹。  

陈老板好歹是大老板,每次都让陈老板亲自打信号弹,不合适吧?  

“休!”  

随着一发红色信号弹冉冉升空,超重型直升机向着这边飞来,每一架超重型直升飞机下,挂载着一门重型榴弹炮,或者一辆重炮牵引车,或者一个大型的炮弹箱。  

看到这一幕的李云龙、赵刚,以及一众营长,还有站在半山腰的炮兵们,眼睛齐刷刷的一亮。  

没过多久,第一辆超重型直升飞机,将第一门重型榴弹炮放在了地上,直升机的扇叶将地面扫得烟尘四起。  

紧接着是第二门重型榴弹炮,第三门重型榴弹炮和第四门重型榴弹炮。  

以及8辆重炮牵引车,8个超大型炮弹箱。  

等所有的重型榴弹炮、8辆重炮牵引车和8个超大型炮弹箱落地后,超重型直升飞机便前往了大孤镇。  

在大孤镇那里,一个坦克营的常规坦克和13辆喷火坦克和坦克兵等待着,等着陈老板的超重型直升机来把他们运往晋东南的杨村。  

庙儿沟战斗,一共赚了10门b4重型榴弹炮,不过其中2门b4重型榴弹炮换成了6辆撒旦喷火坦克。  

所以李云龙一共赚到8门b4重型榴弹炮,其中4门上交总部,会由陈老板安排超重型直升机直接送往杨村。  

新一团在场的所有人看着靶场中间4门b4重型榴弹炮,眼睛逐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