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这股鬼子干嘛来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上交9门150毫米榴弹炮,9门37毫米高射炮?”  

就在日军第一军司令官上任,紧锣密鼓调动部队的时候。  

总部首长接到了李云龙的电报。  

读完电报后,参谋长语气感慨:“李云龙这小子动作很快嘛,才到晋西北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复了九座县城。”  

榴弹炮和高射炮上交一半是总部首长的命令。  

虽然总部首长曾经说过,暂时不打劫李云龙,但是没办法,毕竟150毫米榴弹炮和37毫米高射炮都是好东西。  

总部首长都相当眼馋。  

如果真不打劫,李云龙恐怕用不了多久,新一团的火力就得超过总部了。  

不过总部也不是什么都打劫,像粮食和冲锋枪,就没有打劫李云龙的。  

“又上交9门150毫米,9门37毫米高射炮?”  

“李云龙这小子刚到晋西北,就发财了呀?”  

师长闻言,顿时语气高兴的说道。  

为什么说又?  

因为在半个月前,李云龙刚上交12门150毫米榴弹炮和一些37毫米高射炮。  

搁以前,新一团还隶属129师和386旅的时候,师长还能打一打李云龙的秋风。  

现在新一团已经是总部直属,也就只有老总和参谋长,才有权利打李云龙的秋风。  

不过看着如今李云龙上交的越来越多的重型装备,师长是由衷的高兴。  

眼下129师已经称得上是鸟枪换炮,150毫米的重炮有了,高射炮不缺。  

从太原缴获的钢铁厂和子弹厂已经建起来了,援助的子弹生产线已经到位,马上就能投产。  

60毫米迫击炮和70毫米步兵炮的生产线更是早就实现量产。  

几万吨生产武器弹药的原材料已经到位,每个月能产250门炮和200万发子弹。  

如今晋东南根据地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当然,八路军能拥有今天这一切,新一团团长李云龙绝对是占了大半的功劳。  

老总语气高兴:“嗨,这小子发财,我早就习惯了,自从有了援助之后,这小子发财得还少么?”  

“对了。”参谋长又翻开下边的电报说道,“李云龙在电报里还说,赵家峪机场马上就要修好,请求前往训练的飞行员尽快到位,另外,李云龙还申请从总部调几名营级指挥官和教导员到新一团。”  

老总目露思索,问道:“从YA选拔来的飞行员,还有多久到?”  

“就这几天吧。”参谋长道,“咱们这边的飞行员选拔,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老总点头说道:“那就给李云龙四名营级军官和四名教导员,等YA的人到齐了,由狼牙中队护送飞行员,还有这些军官去晋西北,让新一团时刻与总部保持联络,随时准备做好接应的工作。”  

“好!”参谋长点头道,“我会尽快安排!”  

新一团的招兵工作,也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如今县城也被新一团给打下来了,使得根据地连成了片。  

新一团招兵的消息放出去,哗啦的一下跑来几千号人要参加八路军。  

其中一部分还是附近的民兵和游击队,听说有加入主力特别是新一团的机会,全都来了,一定要参加新一团。  

这些都是合格的兵员,分发武器训练一下,就能拉上战场个跟鬼子真刀真枪的干。  

除了民兵和游击队之外,还来了很多青壮年老百姓,赶都赶不走。  

“一开始,预计要招够1万5千新兵,我估摸着至少也得半个月。”  

“如今还不到七天时间就招够了,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啊。”  

在赵家峪村,新一团团部,李云龙看着各营招兵部门递上来的招兵满额的名单,语气和表情都相当满意。  

自从八路军在敌后战场打开局面之后,老百姓踊跃参军的情况经常发生,但是像这种热情参军的情况,李云龙还是比较少见。  

“这都跟咱们前段日子打胜仗有关。”  

王德厚参谋长嘴角微微一咧:  

“如今周围几个县的老百姓,都知道咱们新一团是能打胜仗的队伍。”  

“别说是1万5千号人,就算是3万号人也能轻松招到。”  

周边3个县的老百姓总人口加起来有个30多万人左右。  

按照青壮年占人口的比例为百分之三十三,光这几个县能参军入伍的适龄人员,就有大概10万人。  

但是这些人不可能全部都参军入伍。  

因为晋西北的地形以黄土丘陵和低山丘陵相互交错为主,粮食产量原本就很少。  

青壮年都入伍参加,这么多的家庭就失去了劳动力。  

当然,有些家庭人口多,养不活那么多人,哪怕是战争年代,有些人会把家里的年轻人送去当兵。  

这就叫当兵吃粮,运气好还有军饷。  

能打胜仗,武器弹药和粮食充足的新一团,自然是对各村民兵和青壮百姓有着无法拒绝的吸引力。  

“给每个参军的民兵和老百姓家里送50斤大米或白面。”  

李云龙不慌不忙的吩咐道。  

以前八路军没有吃的,很多老百姓都是自愿扛着一袋粮食参加八路军。  

但是八路军也不是盲目的接收老百姓的支持。  

毕竟一个团动则1000多号人,这么多人每天的粮食消耗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很容易就吃穷几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