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攻下外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原内城。  

日军第一军司令部。  

随着时间恒定而又冷酷的流逝。  

八路军与日军交战的密集枪声,距离内城越来越近,沙盘上失守的街道也越来越多。  

筱冢义男心里慌的一匹,心里也越发烦躁。  

继续照这样打下去,如果援军再不到来,太原内城和司令部也得被八路攻占。  

「笠井君,你们通讯部问一问第3旅团,是否消灭八路?」  

通讯参谋笠井敏松刚好走进来,筱冢义男沉声说道。  

「报告将军!」  

笠井敏松手里捏着一份电报,走到筱冢义男跟前,脸色难看:「第3旅团宫崎少将来电,称仍然没有能消灭八路!」  

「纳尼?」  

筱冢义男语气不善地问:「我不是命令出动航空兵增援第3旅团了吗,是航空兵没有听命令,还是你们通讯部没有传达命令?」  

笠井敏松回道:「通讯部已传达命令,航空兵也执行了任务,对堡子山正斜面和反斜面八路军阵地实施了轰炸。」  

筱冢义男质问道:「那为什么第3旅团还是没有攻下八路的阵地?」  

笠井敏松低头:「根据宫崎少将的电文说,炮兵打在八路阵地上的炮弹,和航空兵投下的航空炸弹,似乎没有起到杀伤八路步兵的作用,这才导致第3旅团没能攻下八路军阵地。」  

「八嘎呀路!」筱冢义男愤怒地咆哮道:「立刻电令第3旅团,不惜一切代价突破八路军阵地,今晚天黑之时我要在太原见到第3旅团!」  

「嗨!」笠井敏松立正低头,转身快步向隔壁通讯室走去。  

很快,第3旅团长宫崎正雄少将,接到了筱冢义男的电报。  

看到这命令,宫崎正雄知道,太原和第一军司令部已到了生死存亡关键时刻。  

到现在,一共4波冲锋攻击,步兵已经伤亡1800多人,炮兵大队携带的炮弹也消耗了接近一半。  

宫崎正雄是真的不想打了,八路军就像是一颗钉子一样,牢牢地盯在堡子山。  

差不多2个步兵大队和一个战车中队搭进去了,士兵连八路的前沿阵地的槛都没摸到。  

不仅啃不动,还崩碎了他半嘴的牙。  

但是命令就是命令,容不得宫崎正雄有讨价还价和迟疑的余地。  

当即又命令3个步兵中队发起攻击。  

不过,这次宫崎正雄改变了战术,在士兵进攻的时候,命令炮兵向八路阵地开炮。  

之前是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  

这次是炮兵一边轰,步兵一边冲。  

连绵不绝的炮火硝烟里,战士们拿着武器从坑道里钻出来,顶着随时撞过来的气浪,耳边震耳欲聋的轰鸣,冒着肆意横扫的碎石、沙土和弹片,操着手里的武器向鬼子射击,机枪手不停的被弹片撂倒,副射手立刻顶上。  

鬼子们顶着八路的弹雨、炮火,以及己方的炮火向八路阵地猛攻上来。  

轻重机枪、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操作着,密集的火力如同弹雨般,持续不停地向着猛冲上来的鬼子倾泻过去。  

双方都在玩命。  

这波鬼子的攻击打到一半,刚上来的第十五连就在鬼子的炮火下伤亡超过100人,火力强度几乎降低一半。  

就在鬼子即将突入阵地的时候,第十六连从坑道里钻出来增援,火力瞬间又增强了1倍不止。  

在密集如雨的火力下,鬼子的第5波攻击被打退,3个中队600多鬼子只逃回去不到100人。  

阵地前已经躺满了密密麻麻的鬼子尸体。  

炮队镜视野里,看着攻击再一次失利,攻击部队伤亡大半,宫崎正雄少将刷的抽出指挥军刀,气得他一阵挥刀乱砍。  

「报告总指挥,四营电报!」  

纵队指挥部,王德厚从译码员手里接过电报,看完后又向李云龙汇报道。  

李云龙正在用放大镜研究地图,听到这话头也不抬的问道:「陈大谷说什么了?」  

目前,进入城内跟鬼子打巷战的部队,已经超过1万2千多人。  

新一团派进去3000多人,分别是3营1000余人和县大队1000余人,另外3个攻击集团也各派进去2个团。  

跟鬼子在太原外城展开逐街逐屋争夺战。  

攻击部队抓了个鬼子舌头,得知跟八路军打巷战的,是日军的吉野联队。  

1万2千多人打日军一个联队,优势很大。  

目前战况很顺利,预计天黑之前,能结束外城的巷战。  

只要没有鬼子援军赶来,今晚攻破内城,最多明天中午之前,就能打下整个太原。  

而今天期待的鬼子飞机一直没有出现,倒是让李云龙有点遗憾。  

补充了机关炮的防空部队防空火力丝毫不减,鬼子的飞机却不来了,倒是让李云龙失去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王德厚便说道:「陈营长汇报,目前4营已经击毙日军第3旅团超过2000名日军。」  

李云龙闻言抬起头来,双眼瞪大,语气惊讶:「你说啥?击毙了2000多个鬼子,4营伤亡多少?」  

指挥部的邢志国和赵刚等人的表情也是很惊讶。  

「4营伤亡还行。」王德厚说道,「伤亡了180余人,具体到个位数的伤亡数据,陈营长没有汇报。」  

「十几比一的伤亡比,陈大谷这小子打的不错啊!」  

把放大镜丢到桌上,李云龙的表情极其满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