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全都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个价格,两位老哥满意么?”陈峰把视线从系统面板上收回,看向李云龙和赵刚。  

一看两人的表情,陈峰就知道两位老哥,对这个价格很满意。  

李大团长语气急促:“1个榴弹炮营?有多少发炮弹?”  

那可是105口径的榴弹炮啊!  

说来有点心酸,打了这么多年仗,李云龙还没近距离见过105榴弹炮长啥样。  

最多就是像前几天那样,趴在绵山上用望远镜远看鬼子装甲列车上的重炮。  

75毫米山炮就已经那么大厉害,105榴弹炮得多大威力?  

李大团长双眼中充满期待。  

陈峰道:“12门炮,3个基数的炮弹,不过1门105榴弹炮的1个基数的炮弹是80发。”  

系统出品:  

口径小于100毫米的火炮,弹药基数标准100发;  

口径100130毫米的火炮,弹药基数标准80发;  

口径大于130毫米的火炮,弹药基数标准60发。  

李云龙赶紧掰着手指头算起来,1门炮240发炮弹,12门炮是…  

“一共是2880发炮弹。”还没等他算出来,赵刚却已经心算完毕。  

而后问道,语气激动:“陈老弟,迫击炮生产线有多大规模,比如说月产多少门炮,多少发炮弹?”  

相比起李大团长喜欢105榴弹炮,赵刚却是清楚,或许60毫米迫击炮和60毫米炮弹的生产线才是大头。  

在李云龙看来,新一团已经装备了几十门60毫米迫击炮,已经够用,105榴弹炮却一门都没有。  

而赵刚考虑的更多一些,他知道完整的迫击炮和炮弹生产线,对八路军来说意味着什么。  

完整的迫击炮和炮弹生产线的价值,远超1个105榴弹炮营和3个基数的炮弹。  

因为有了完整的迫击炮和炮弹的生产线,就能够源源不断的生产迫击炮和炮弹,增强八路军的整体战斗力。  

陈峰便道:“能够月产150门迫击炮和3万发炮弹的完整生产线。”  

“太好了。”赵刚神色间充满感激,“真是太感谢了。”  

一个标准的迫击炮连装备6门炮,一个迫击炮营18门炮,一个迫击炮团54门炮。  

当然,有些八路军部队的迫击炮连只有4门炮。  

按照这样计算的话,一个月就能产3个迫击炮团、一年就能生产1800门迫击炮、增加36个迫击炮团。  

当然,部队肯定不会全部把迫击炮用来组建炮兵团,肯定把大部分迫击炮下发给各团。  

只需要一年时间,八路军100多个团,每个团都能装备上1个迫击炮营。  

这迫击炮生产线可比一个105榴弹炮营香太多了。  

陈峰又说道:“考虑到贵军不能造无烟火药,我再额外赠送制造无烟火药的流程和一套设备。”  

“无烟火药?这是真的好东西。”  

李大团长闻言,忍不住舔了舔嘴唇,眼神炙热。  

他一向嫌弃兵工厂造的手榴弹和炸药包,主要就是因为边区造手榴弹和炸药包用的火药是黑火药,威力实在有限。  

要是能自己生产无烟火药,那么八路军兵工厂造的手榴弹、炸药包和炮弹,不说比外国货,至少不会比晋造差。  

更重要的是,以后兵工厂就可以用无烟火药复装子弹,质量比黑火药复装出来的子弹强太多!  

赵刚止不住的连连感谢,陈老弟给的大多,他都快感谢不过来了。  

在真实历史中,八路军兵工厂的研发团队,在1944年才实现了无烟火药的国产化。  

1945年八路军兵工厂才根据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彷造出第1门步兵炮。  

当然,彷造的这种身管炮用的是火车钢轨原料,不是高标的炮钢,打不了几发炮弹就得报废。  

虽然迫击炮炮管没有身管炮那么高的要求,火车钢轨勉强够用,但造出来迫击炮质量还是远不如炮钢制造的炮管。  

所以陈峰会提供3000门迫击炮的炮身用钢。  

这种炮钢系统对陈峰没有限制,他想买多少买多少。  

底座、炮架和炮身的原材料钢材,暂时由陈峰提供。  

1门60毫米迫击炮不到40斤,3000门迫击炮的原材料钢,也没有多重。  

以后他跟着李云龙去了晋西北之前,看是否能跟李大团长做一笔生意,再援助八路军一个炼钢厂。  

李大团长表情充斥着惊讶与满意,干掉一个中将的价格简直太香了,比干掉4个少将的价格都香。  

要不是实力不允许,李大团长甚至想直接冲到太原去,把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给干掉。  

干掉第一军司令官中将肯定比干掉师团长中将的价格香。  

这点母庸置疑。  

陈峰紧了紧身上的棉袄,说道:“那今天就先这样吧,明天,我安排把弹药报销、生产线设备和原材料送来,地点还是在这里么?”  

“弹药报销在这里。”  

“不过。”赵刚说道,“生产线设备和原材料,我建议…直接空投到兵工厂,老李你怎么看?”  

“空投到兵工厂!”李云龙语气笃定。  

生产设备可不轻,空投到这里,还得花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把设备运过去,费时费力还不如一次到位。  

虽然兵工厂位置是八路军的最高机密之一,但是赵刚和李云龙就没拿陈峰当外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