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巡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头好疼。”  

翌日,张信从宿醉中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脑袋昏昏沉沉,疼得厉害。  

昨夜的记忆,他依稀有些印象,知道酒醉后孟浪了些,不过却没放在心上,喊来双儿伺候他穿衣吃饭,然后就去找李西华。  

今日要做的事很多,他喊上李西华就去城外巡营。  

起兵造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他晓得自家本事,知道四年后的北伐大业,主要还是靠吴三桂和手下十大总兵撑面子,他本事低微,跟着敲敲边鼓就好。  

顶多这四年里,多多积攒些钱粮,再训练些兵士,也好出一份力。  

一路出城而去,还未到达目的地,就远远传来将士们操练的呼喊声,张信与李西华坐在一间马车厢里,眼神深邃,满怀期待。  

得到世子巡营的消息,总兵胡国柱连忙带人在辕门外迎接,远远见到仪仗车马过来,便领着四名副将,快步上前见礼。  

“末将见过世子。”  

因为是在军营重地,胡国柱并未以家礼称呼,而是率领廖进忠、王绪、高启隆、杨应选四名副将,恭敬的躬身抱拳,大礼参拜。  

“二姐夫,多礼了。”  

张信与李西华走出马车,连忙上前搀扶起胡国柱,又对旁边廖进忠、王绪、高启隆、杨应选四名副将道:“四位将军也起来吧。”  

“谢世子。”  

胡国柱五人起身,然后胡国柱笑道:“今日听闻世子要巡营,将士们都很激动,迫不及待要见世子一面。世子,咱们进去吧。”  

“好。”张信笑着点头。  

平西王府有专属藩兵,共三万五千余人,皆是吴三桂从山海关带回来的老部下,身经百战,个个骁勇,是吴三桂的老底子。  

其中夏国相统领三千精兵,张信来时已经见过。  

另外,郭壮图、王屏藩、马宝、高得杰四人各统领五千人,分别镇守云南、贵州各处军事要塞,非吴三桂将令,不得妄动。  

还有两千作为私兵,让吴三枚、吴应麟、吴应期等吴氏族人统领着,就驻扎在城内拱卫五华宫,保护吴三桂父子的安全。  

剩下万余人马,就在这座军营里面了。  

由二姐夫胡国柱统领着,负责拱卫昆明城,随机调动,以应不测。  

另外,吴三桂手下另一心腹大将,文武皆不逊于夏国相的吴国贵,正受吴三桂的命令,训练一批新卒,共计十营五千人。  

巡完这座大营,张信也是要去那儿看看的。  

三万五千老藩兵,加五千新编营兵,这就是平西王府展现在明面上的兵力。  

但实际上,吴三桂掌控的力量,却要比这多的多了。  

比如说,云南提督张国柱是他的人,贵州提督李本深是他的人,四川总兵谭洪、吴之茂是他的人,陕西总督王辅臣也是他的人。  

相当于又多了四省兵力。  

这还单单是平西王吴三桂一人的力量。  

若是再加上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进忠,以及广西‘定南王’孔有德遗女孔四贞和其夫婿孙延陵在广西的残余势力。  

待得反旗一聚,云贵、四川、陕西、广东、福建、广西七省地盘尽在掌控,再加上割据台湾的郑家势力,大清江山已然失了一半。  

只要先下南京,再渡长江,兵锋直指京师,大清江山既可颠覆,试问康熙小皇帝怎能不深深忌惮?  

这股力量太强了。  

当然,如果没有那些蝇营狗苟的话。  

反正张信是知道,孔四贞是个白眼狼,孙延陵是个废物,尚可喜、耿精忠不可信,而远在陕西的王辅臣,则是首鼠两端,摇摇摆摆。  

要把这些力量融合一起,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诸般杂事暂且不提。  

只说张信、李西华、胡国柱等人进了军营,一路在将士们崇敬的目光中,迈步登上了点将台,然后胡国柱大手一挥:“擂鼓,聚将!”  

“咚咚咚。”  

随着沉闷的鼓点声。  

正在操练的将士们,立刻旌旗招展,轰隆隆宛如雷鸣,奔腾聚集在点将台下,放眼放去,黑压压一片,军容齐整,神情肃然。  

沉默数息,万余将士猛然拜倒,声震山谷道:“吾等拜见世子!”  

声若洪流,直冲云霄。  

无论是张信还是李西华全都震撼了。  

太生猛了!  

有谁感受过万余披挂盔甲的将士,齐齐拜倒在自己脚下的感觉?  

真的是震撼人心!  

纵是后世阅兵,亦不过如此吧?  

这一刻,张信眼神呆滞,陷入震撼。  

俯瞰点将台下乌泱泱的将士们,浑身热血沸腾,胸中豪气顿生,只觉得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就该有这种滔天权势!  

“大丈夫当如是也!”  

张信喃喃自语,旋即迈步上前,提起丹田一股内息,声音清朗,远远传播出去,清晰落入众将士耳畔。  

“将士们好!”  

台下将士们神情肃穆,鸦雀无声的聆听着。  

没有得到该有的回应,张信稍稍一楞。  

但旋即,他就笑着朗声喊道:“将士们,看到你们这般辛苦操练,我和父王甚是欣慰。今日带来了一些酒肉,特意慰劳慰劳大家。”  

“多谢世子。”  

吴三桂对手下兵卒极好。  

每月银饷钱粮从不克扣,偶尔也会发些酒肉蔬果犒劳犒劳大家。但话又说回来,酒肉何曾有嫌多的?  

一个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