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演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踏踏踏~  

清晰的脚步声传入耳畔,张信垂手低头,脚下视线中忽然有一双穿着明黄色龙纹靴子的身影从面前走过,然后他不着痕迹的悄悄抬起了头。  

入目所视,是一个身形挺拔的背影,穿着一身绣着九条龙的龙袍,戴着东珠堆砌的夏朝冠,龙行虎步,神态威严的走上陛台龙椅。  

一步步看着他走向象征着九州至尊权位的龙椅,张信心里充斥着无言的愤怒,堂堂九州华夏的至尊宝座,居然被一个蛮夷鞑子给占据了。  

不得不说,这是华夏民族的悲哀与耻辱!  

“彼可取而代之!”  

“大丈夫当如是也!”  

这时,张信的脑袋里不由冒出了两句话,然后在康熙小皇帝端坐龙椅倏然转身时,激灵的垂下了头,做出了一幅“不敢直视”的模样。  

太憋屈了!  

张信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苟,一定要苟!苟到自己平安离开京城,回到云南昆明后,就借助老子吴三桂的力量,把蛮夷鞑子掀下龙椅宝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忽然,跟随着满朝大臣的节奏,张信开始三跪九叩,像清宫剧里演的那样,张信的尊严,在此刻丢失丧尽,充满了无奈与憋屈。  

“穿清不造反,穿清不造反…”  

张信没有韦小宝那样的阿Q精神,能在给别人磕头的时候,若无其事的以精神幻想来获得心灵上的愉悦与满足,而是充满了愤怒。  

现代人,磕头…  

这是一种人格尊严的践踏,是一种耻辱!  

张信表面上很平静,实际上一双低垂的眼底,是他隐藏的愤怒与野心,他默默念诵着话来安抚内心的愤怒。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金碧辉煌的陛台上,一名赤衣蟒袍的红顶太监,拂尘一甩,面无表情喊了一声。  

陛台下的文武百官,立刻开始商议国事。  

今朝是康熙八年,权倾朝野的大奸臣鳌拜,已被康熙小皇帝与韦小宝合力铲除,如今威名正盛,满朝文武皆俯首称臣。  

康熙小皇帝自幼聪慧,张信垂手低头站在陛台下,看着他与文武百官商议国事,其气势峥嵘,妙语连珠,确实风度不凡。  

良久,皇帝大臣国事商议完毕,康熙小皇帝终于想起了吴应熊。  

“吴世子——”  

吴三桂坐拥云贵两地,手下精兵强将数万,又为大清入主中原立下大功,康熙小皇帝很是给了平西王府面子,并未在乾清殿上直呼其名,而是尊称了一声“吴世子”。  

“微臣在。”  

张信连忙站出朝班,垂手低头,恭听圣训。  

“折子上说,平西王最近偶感风寒,卧病在床,不知身体好些了没有?”康熙小皇帝端坐龙椅,看着站在陛台下的吴应熊,满脸笑容,眼神戏虐道。  

“有劳皇上挂念,父王的风寒,已是大有好转了。”  

张信垂手低头,惜字如金道。  

“嗯。”  

康熙小皇帝微笑颔首,道:“既然平西王病情有所好转,那么让他明年进京吧,听说他用兵如神,朕对兵法谋略也颇感兴趣,想向他当面请教请教。”  

来了!  

既以“吴应熊”的身份入京,免不了要被康熙小皇帝敲打一番。  

张信已然有了心理准备。  

“皇上天资聪颖,乃是天上真龙下凡,可比苍穹之皓月;我父年迈老矣,愚昧犯人,彷如尘泥蝼蚁,怎当得起皇上一句‘请教’?”  

说到这里,张信眼眶微微泛红,忽然话题一转道:“先皇仁德,允我父王永镇云南,我父子二人无不感激涕零,怀念先皇圣恩浩荡。今皇上亲政已有两年有余,今朝上书房擒贼,圣威传荡九州,我父子二人亦是扬眉吐气,感念圣皇降世,我大清百姓有福矣。父王年已五十有七,垂垂老矣,体弱多病,然始终谨记先皇圣谕,为皇上镇守边疆,矜矜业业,殚精竭虑,未曾有片刻忘记。”  

说着,张信眼中闪烁泪光,声音微微哽咽道:“云南地势偏远,龙蛇混杂,多有蛮夷山民混居,其中又有沐王府余孽及天地会反贼作乱,我父以腐朽之躯坐镇,方保云贵两地不乱。今皇上召我父进京,我父子二人虽感激涕零,深感皇恩浩荡。可为大清江山计,为皇上社稷计,我父非不愿进京,实不能也。请皇上体恤父王垂垂老矣,还为皇上镇守边疆的这片赤胆忠心。”  

做戏做全套!  

话音一落,张信咬咬牙,学着清宫剧里的“忠臣”那样,啪啪一甩袖子,甩出两声清脆的响声,然后呜呜哽咽,俯首跪了下来。  

张信俯首低头,装模作样的擦着“眼泪”,然后微微侧头,不着痕迹的瞥了一眼康亲王,仿佛在说:“老哥,该你出来洗地了。”  

康亲王杰书,大清六大亲王之一,大权臣鳌拜被剪除后,杰书便是满朝文武之首,朝堂上的实权派,吴应熊此次进京,笼络大臣名单中,康亲王名列首位。  

接到张信的暗示,康亲王立刻站出朝班,抱拳道:“皇上,正如吴世子所说,云南情势复杂,非平西王坐镇不可,还请皇上三思。”  

“请皇上三思。”  

康亲王话音刚落,满朝文武中,哗啦一下站出一大批文武重臣,纷纷为吴三桂求情,无不希望平西王吴三桂能够留在云南。  

“踏马的!”  

端坐龙椅上的康熙小皇帝,看见朝堂上这种情况,心中暗骂一声:“吴三桂这老贼,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