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专家会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一凡很快就在想别的事情了,就这样坐这里想卡普里的事情,脑子都快要疯掉了。  

实习期也只剩半个多月了。  

现在必须深入思考申请去哪个科室当住院医生了。  

确实很多科室可以选,但是既然下了决定就要待一辈子,这并不容易决定。  

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申请在胸外科当住院医生,但这是两个多月真的是太忙了,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仔细的思考下。  

不过也是过去的事了。  

现在到了做决定的时候了。  

张一凡决定先简单地想一想。  

如果卡普里的记忆转移到了自己身上的假设是真的呢?  

没有理由要申请其他科室,有世界名医的知识,为什么要去别的科室,自找麻烦呢?  

去别的科室只是浪费时间,如果决定我继承了记忆,那我将来成为了有名的外科医生,挣钱简直是手到擒来。  

时间一直在流逝,但张一凡每天仍然与林永言患者共度近16个小时。  

16个小时里张一凡可以对林永言患者持续实施多种护理方法,并且方法与现有方法不同,但能减轻患者的负担这一事实在一定程度上现在可以确定了。  

“真的记忆转移了吗?”  

医生需要现实和冷静,但现在觉得这个界限有点模糊。  

这时周晶晶护士悄悄的走了过来,拿出了牛奶和面包。  

“拿着,快点吃。”  

“孙医生又出去了?”  

“是啊,可能去外面抽烟了,孙医生很讨厌吧?”  

周晶晶护士皱着眉头问,但张一凡摇了摇头。  

“没关系。”  

“再怎么惩罚让你在SICU一直守着患者也太过分了。”  

“因为胸外科特别累,人手还少。”  

“但这也不是对别人发火的原因啊,确实有点辛苦,但你要坚持下去啊。”  

周晶晶护士说完话就走开了。  

张一凡拿着她留下的面包和牛奶吃了起来。  

听到其他护士说,周晶晶护士有一个与自己差不多年龄的弟弟,所以对你特别的照顾。  

让张一凡在沉闷的SICU生活中有了点活力。  

“看来我比其他实习生运气好啊。”  

其他实习生也都很忙,所以一直没碰过面。  

又过了几天。  

张一凡照顾林永言患者也10天了其间,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也恢复正常,尿液和其他指标也稳定。  

张一凡望着患者说道:  

“到目前为止从数值上看你很快就能拔掉人工呼吸机了。”  

闭着眼睛睡着的患者,还带着呼吸机。没有回答。  

张一凡喃喃自语着,又对患者说了一次。  

“如果自己呼吸的话,每天进行伸展运动,这对恢复有好处,你要努力克服心脏的不适,这样才能早日康复。”  

虽然再次自言自语的说着话,但张一凡却露出了微笑。虽然护理林永言患者的10天里一直在说话,没有得到一次回答,但毫不厌倦地继续说下去的原因只有一个,这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能看到意识中的无意识反应如何。重要的是让患者感到受到了关心,这也是新知识的一部分,是否有效尚未验证,但张一凡毫不犹豫执行着。  

没事可做,对患者说各种各样的话,自己也得到了安慰。  

与无聊的张一凡不同,SICU里的医生和护士非常的忙碌。  

这是因为会诊的时间快要到了。  

会诊是胸外科主任到住院医生每天必须要参加的集体活动之一。  

当然,主任只是转一圈走个过场,但是的把东西准备齐全,所以时间很紧迫。  

啪,啪嗒啪嗒!啪,啪嗒啪嗒!  

平时安静的SICU里响起了密集的键盘敲击声。  

这是因为包括孙宏远在内的住院医生们都在填写积压的病例,而只对林永言患者进行护理的张一凡却没有这样的烦恼。  

当病例有惊无险地整理结束时,SICU门打开了,穿着白色长袍的医生们排成了一行。  

从胸外科主任,副主任、主治和其他住院医生,大约10个人。  

从SICU第一个患者开始流动会诊,第一个就来到了林永言患者的病床旁。  

胸外科主任一到,张一凡就急忙站起来说道:  

“李主任好。”  

“哦,你是张一凡吧?在SICU里感觉怎么样?”  

听到这个问题,张一凡看向胸外科主任的脸,40多岁,待人温和,在院内人气相当好。胸前的牌子上写着李志国,胸外科权威专家,在世界上名气相当高。  

虽然张一凡是实习生,但每天看到都能见到,还记得姓名。  

主任亲自提问的情况非常罕见,但这并不是令人激动的事情,所以张一凡平和地回答了。  

“虽然很忙,但学习的东西也很多。”  

“以前也说过,有这么好老师,这么好的学习环境的医院在国内只有这里,所以要多多学习。”  

“明白。”  

李志国主任的视线转向患者。  

孙宏远像是等待此刻已经很久了,立刻开始朗诵张一凡递过来的记录表。  

“林永言43岁,性别男,是因“心肌梗塞而住院的…”  

成为主任级的医生不会一一记得所有患者的情况。  

因此,从要听从开始到最近情况的简短报告,然后看一下昨天一天发生的事情详细报告。  

孙宏远的报告结束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