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1 王毅是基本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与此同时,在华夏的休息区,王毅则在心中想着破局之法。  

这场比赛如果只靠他一个人,是很难拿下的。  

他必须得有至少一个帮手可是庞博今天被那两个蜘蛛人防的死死的,到现在也才只得到了11分和3个篮板。  

张庞挡拆也被对方两个蜘蛛人缠死。  

曾凡博虽然有一定能力,但是他那三瓜俩枣显然无法弥补双方的巨大的实力差距。  

崔永熙只要一上场,也会被对面防死。  

随后王毅的目光落在张雨身上。  

如果说有谁能够帮自己一下,那就只能是张雨了。  

王毅了解这家伙,知道这家伙有着很强的得分爆发力,也许现在落后的这9分,对于张雨来说就是三个三分的事。  

但是问题是怎样给张雨创造出三分的机会。  

第3节张雨可是被杜兰特罚的死死的。  

而张玉还太年轻,大赛经验太少。  

在被杜兰特防死之后,他想不出一定的破解之法。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通过战术和排兵布阵来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王毅向王建华说的:“第4节让张雨先休息几分钟,让对面失去对张雨的警惕。”  

王建华秒懂。  

这场比赛基本盘是在王毅身上,王毅在场,能够保证华夏队不落后法国队太多。  

但最后能不能突破法国队的双塔,将比赛给拿回来,那么就在王毅的帮手身上。  

也就是nba所谓的奇兵。  

举个例子,在nba季后赛之中。  

一轮系列赛最多有7场。  

基本上在前面的四场里双方都是各种招式频出,各种底牌尽出。  

而打到第4场之后,双方的底牌几乎都用完了,双方都对对方的招式非常了解了,也都想到了破解之法,这个时候双方主将们之间的进攻就会陷入僵持。  

你搞不定我,我也搞不定你。  

这种时候,哪支球队会突然出现奇兵,那么那支球队获胜的概率就会大增。  

因为双方的主将和双方都有些什么招式,双方都是心知肚明,这个时候对方哪一个角色球员突然爆发那么一下,往往就是左右比赛胜负的关键。  

而现在在对华夏队来说,张雨很可能就是左右胜负的那个关键。  

接下来第4节开场之后,王毅和庞博同时休息,张家城在场上带着队友们去打。  

对面这一次下了安托万,上了文班亚马。  

然后他们就一味的靠着文班亚马这个点去打。  

文班亚马在内线去打王乐是一打一个准。  

王乐无论在天赋上还是在经验上,都比文班亚马差了太多。  

一个是NBA排行前五的家伙,场均27分14个篮板3盖帽的家伙。  

另一个是才刚刚接触篮球,只有一年的新人,这还怎么打。  

回过头来,华夏队这边虽然偶有三分命中,但整体上进攻效果并不理想。  

最终王毅只休息了三分钟,分差又被扩大到了17分。  

这时候王建华只能再次派上王毅。  

在派上王毅的同时,王建华也打算派上张雨,但王毅却摇摇头:  

“我先上去撑几分钟,我的狂攻猛打会把他们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到我这边,然后再换上张雨,让张雨突施冷箭,这会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王建华闻言点点头:“就这么办。”  

看着王毅上场时的背影,王建华心中略微有些感叹。  

在之前他一直觉得王毅只是作为球员比他要强,在排兵布阵和战术等各方面,王毅是不如他这个教练的。  

但是现在他才明白,经过在nba的历练,王毅在战术打法,还有心理素质等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临场反应和一些判断等方面,已经完全超越了他。  

这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此时法国队看到王毅上场,就是心里一紧。  

果然,王毅上场之后,趁着刚才休息恢复的一些体能,在三分钟时间里狂攻猛打。  

连着飙进两记三分,又在抢断之后传出一次纵贯全场的传球,助攻曾凡博在篮下轻松上篮得手。  

将本来扩大到17分的分差,又一次缩小到只差9分。  

这表现让法国队球迷看的牙根痒痒:  

“该死的,王这家伙怎么就这么强,每次我们要把分差拉大到20分了,他一上场,分差会瞬间回到个位数。”  

“这家伙怎么就这么强!”  

“该死,这华夏队怎么打都打不死!”  

法国队帕克只是叫了个暂停。  

他生怕王毅再搞进那么一两个三分,将分差缩小到一个很小的范围,那法国队就难搞了。  

而这个时候也是时候该拿出法国队的杀手锏了。  

想到这里,托尼帕克对一众球员们说道:  

“接下来我们就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一定能够拿下比赛。”  

而接下来当双方重新上场之后,所有人发现场上法国队的阵容极具视觉冲击力。  

他们在场上的阵容最矮的是科尔迪尼耶。  

除此之外,就是杜兰特2米11。  

然后就是2米16的戈贝尔,2米24的文班亚马,2米28的安托万。  

法国队上了他们的三塔。  

要知道在当今这个世界,进入了小球时代,各支球队都在尽可能的提速。  

所以大家都摒弃了双塔的打法,因为双塔在场上太拖进攻节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