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两百五十一 袁棠(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选择她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与之相反,大师兄是极为感情充沛的人,虽然天赋极高,根本不像是个鲛人,但由于始终比较冲动,会因为一些小的情愫无法自控,总是是剑圣摇头叹息。  

剑圣分别问过他们各自两难的问题。  

那便是若有一马车脱缰疾驰于道上,但是一条道路上躺卧着一人,另一条道路上躺卧着五人。  

他们手中各有一条拦路的栅栏,只能救一条道路上的人。  

作为唯一知晓这件事情的人该怎么办,是救五人还是救一人?  

这个例子让大师兄很痛苦,似乎不论哪一边无辜而死,都是令他无法接受的。  

大师兄重视生命,难以决断,不知所措。  

袁棠的答案则是不管。  

无论死一人还是五人皆是自然之数,若是干预了反而可能引起不好的结果。  

若说救助人多的一方,可若那一人乃是良医,那反倒是害人千万人。  

唯有视之而不擅自行动,才能避免最大的问题。  

这样的无情让人难以理解,所谓不为而为大抵如是。  

且不论一旦下场沾了因果,不论救了哪一方,死去的那一方都会怪罪于怨恨其人。  

世上多的是无法双全的答案,总想事事双全,必然事事无法双全。  

这样的道理袁棠很早就明白了。  

仙尘大陆的修行者是无法飞升的。或者说无法突破那天穹之上最后一层阻碍,即将是想儒释道三教的圣人也只是最接近突破的地方挺驻足肉身,思忖破局之法。  

既然生命的长度无法追求,那生命的质量也显得很重要了。  

后来袁棠成为下一任剑圣,而那位大师兄则离开了忘忧城去向表不知,成为了心里一个很大的谜团。  

接任剑圣之位后,袁棠才得知了关于过往的一些真相。  

譬如后山禁地封印着什么。  

历代剑圣的生平。  

譬如五圣铲除魔族势力的秘密,第一任隐圣其实是混血种。  

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所谓的隐圣的隐字,本来最开始指代的就是圣翼族与人类的混血种。  

所以袁棠虽然不喜欢魔族,但对于混血种却没有那样的抵触与白眼。  

除此之外,剑圣继承了历代剑圣的绝对力量,也掌握了这世界最恐怖的力量。  

然而要想成功祭出这力量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需要献祭与牺牲,才能使得剑圣掌握的力量最大化。  

而牺牲的人越多,那力量就愈发恐怖骇人。  

三千年前的抵抗魔族重临的战争里,那一代剑圣就是牺牲了无数力量下才有现在。  

而那力量的代价与牺牲就是整个忘忧城的数百万斯民。  

以人血为祭练,可想而知那是何等辉煌的力量。所以袁棠愈发明白为何剑圣者必须无欲无求,不所谓爱与不爱。  

因为这一点,袁棠更加深入明白了自己的职责。  

唯有无情方能真正救世人。  

若是过于计较,恐怕始终无法下达狠心,以生灵之命催动忘忧城大阵,使出那可怕的力量来。  

所以若非紧急关头,她也绝对不可以轻易施展这股灭世级别的力量。  

但若有必要,袁棠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袁棠结束了回想她的眼前是禀报莽州大草原一时的元宵。  

她伸出手摸了摸元宵的耳朵。  

感觉这只妖狐的手感更好了。  

似乎伴随着修为的增长,元宵的皮毛就越是光滑柔顺富有光泽。  

只是元宵的内心期盼着袁棠给出一个应对的策略。  

所以她才缓缓道,让元宵与子桑玲收集到的圣石收集到忘忧城中。  

“那小玲儿的事情?”元宵询问。  

“就让小玲儿回来吧,我会再次封印她体内的魔族血脉,这件事情知道的人少越好。”  

元宵点了点头。决意按照袁棠的说法去做。  

所以在将洛雪带回了忘忧城后不久,元宵又火急火燎的赶往莽州大草原,与子桑玲回合。  

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带上洛雪一同前去。  

对过去之事了解的越多,约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像表面那样四海承平,其实暗流涌动。  

关糖宝与谢望之也并未随元宵再度去往莽州。  

去独自一人再度往回莽州与子桑玲会面。  

莽州大草原。  

今夜的星辰格外明亮,子桑玲遥望着天幕楞楞发呆。  

徐子衿也在看明星,不解道:“你看起来神思不定。”  

子桑玲微微点头,身后的羽翼收敛,她们都面前篝火燃烧,将脸庞映得通红,好像涂抹了艳丽的胭脂。  

“我在想圣翼族从何而来。”子桑玲看着天空。“我曾经在末代帝君的陵墓里看到很多画面,其中就有圣翼族跨越星海来到仙尘大陆的景象。”  

她道:“圣翼族就是所谓的域外天魔吧,但既然是外来者,为什么他们那么在意仙尘大陆这片不属于他们的世界?”  

徐子衿道:“或许最初他们只是侵略者,但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后代就将其当成了祖地,当被驱逐之后,便不可避免的想要夺回。”  

子桑玲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子桑玲掏出两颗宝石来,一颗是末代帝君的圣石,一颗是偃甲猫的核心。  

两者外观上是截然不同的。  

圣石散发着的光辉更为纯粹,而核心这是四面形的晶体模样。  

“核心在当初遭遇那魔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