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 宁为太平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突破结束,元宵感觉自己强大了不少,这一万的血量他就是站着给人打,估计也得打个半天了。  

“咱们朝南走瞧瞧。”  

在元宵的带领下,四人一路前行。  

街道上不时涌出道道鬼影,他们循着生人的气息而来,无智更无意识,只是纯粹的想要将那活生生的躯体吞噬。  

三戒不时吟诵经文,赤足之下莲花迤逦盛绽,四人周遭升起卍字印记,那些鬼影碰触不得。  

“这些鬼影不知盘踞在这黄泉界中多久了,怨力强大,执念过深,小僧吟诵往生经文就是把口水说干了也不得解脱。”每有一道鬼影触及到佛家印记,三戒脑海中就感受到一股钻入骨髓怨恨与凄厉,在呐喊,在哭嚎。  

三戒面露悲悯神色,爱莫能助,不由得长叹。  

在四人的行径中,也见到了不少建筑,但每当他们尝试去触摸建筑物似,它们就会幻化成诡谲的黑烟,可见而不可触碰。  

只是渐渐地,随着他们不断的行走,那些鬼影的数量明显的稀少了起来,耳畔甚至此起彼伏响起人声。  

货郎的叫卖声,街边儿童的欢笑声,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响动声。  

车水马龙,熙攘人迹,一副繁华热闹的景象摆在众人前面。  

“我们这是走出去了?”元宵皱着眉头,他并不这么想,因为天穹依旧是铅灰色的,云层滚滚,一派令人心悸的压抑。  

一颗皮球从熙攘人群中滚过来,梳着童子髻的孩童追逐着跑来。  

眼看就要与众人撞到一起,孩童却径直穿了过去。  

原来那只是虚幻的影像,并非真实的身躯。  

与孩童一样,眼前熙攘的街市,络绎不绝的人群也只是虚幻影像而已,当元宵一行人靠得更近了,便发现他们的身躯也能随意的穿过影像。  

“这些影像是怎么回事?”幻儿歪着脑袋,以她对黄泉界的了解,并不知道除了满怀怨恨而徘徊的亡灵外,还有这种东西。  

“我就说这些建筑的风格,还有这些人的衣着打扮,为什么这般眼熟,原来如此。”北门竹发现了端倪。  

三戒催促他快讲。  

北门竹拿出折扇轻摇,一副见多识广的模样,“此乃前朝衣冠也,这些楼阁屋室也是前朝的样式。”  

三戒反应过来,“你是说在我们眼前的虚影来自周朝。”  

北门竹骄傲地点了点头,“然也!”  

幻儿:“可这又说明什么?”  

北门竹合拢折扇,“或许这一处黄泉界的形成与前朝有关。”  

元宵听着他们的谈话,道:“那再往前走瞧瞧,或许就能知晓是怎么回事了?”  

四人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周遭的虚影内容起了变化。  

原本太平安宁的景象骤然一变,大街上忽然空无一人,百业凋敝,寂静而肃杀,只见从远处走来一支又一支身披甲胄的军队,手中旌旗上绣着一个大大的周字。  

幻儿见状:“果然皆是前朝之人。”  

军队为首的将领乃是一名中年男子,从行动的步履来看,显然只是凡人武者,却拔出腰侧三尺长剑喝道:“北蛮人勾结魔族,已经大军压境,儿郎们随我守住锦官城!切莫让魔族占了这处关隘要冲!”  

元宵:“居然涉及到了魔族,看来我们眼前所见的,是三千年前的锦官城。”  

不久前元宵恶补了历史知识,知道自五圣击退魔族开辟新纪元以来,魔族唯一一次卷土重来,正是三千年前,使得周朝覆灭,战火蔓延了大半个仙尘大陆,动荡持续了数十年,尸横遍野,白骨累累。  

紧接着,摆在他们面前的影像转换成了锦官城外,北蛮人攻打城塞的画面。  

便见旌旗烈烈,锦官城外人海茫茫,黑压压的一片正疯狂涌过壕沟,护城河,飞扑向城墙。  

所谓北蛮人,是人族内战时败于炎黄人,流亡北方草原的一支部族,三千年前投靠了魔族,习得魔族功法,其族裔体型变得格外硕大,两个正常成人堆叠起来,才一个普通的北蛮人高。  

并且为三头六臂之身,力大无穷。  

攻打锦官城的大军只有北蛮人,未见一个魔族,他们不顾及伤亡依附攻城,皆被城中守军协助城中修士以灵符飞箭与落石滚木所击退。  

尸骸涌出的鲜红血渍将护城河染红,腥臭的气息直涌天际。  

元宵眼前的景象并非按照正常的时间展现的,而是以一种跳跃的方式播放。  

所以他无法得知这次锦官守卫战真正持续的时间,直到一名军士向那名将领禀报道:“张城令,锦官城被围了三年,城中粮草只能再坚持数日,补给线也被切断了,我们孤立无援,该如何是好!”  

将领紧了紧手中那柄不再锋利的长剑,既然决然道:“多守一日,我们便多一分反攻的胜算,速速聚集城中战马,全部宰杀!”  

没了战马,以他凡人身躯,就等于彻底失去了撤退的后路。  

但饶是如此,很快城中粮草也再次告急。  

无奈之下,这位将领苦叹一声后做出决断,拔剑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婢女,亲子女儿以充粮草,而后发布命令,斩杀城中妇女老幼,以人肉为军粮。  

一时间,守城军士将刀锋指向自己的子民,哀嚎之声震天而起,不从者皆杀之,有无奈献出妻子儿女者,有自愿牺牲,换得家人苟延残喘者,那发布这道军令的将领也是一夜白头,苍老了十数岁,所作所为只为能多守这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