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古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郑财旺能够以十三万的总价,让陈月亮他把白龙山整个山场整理给拿下。  

陈月亮暗自估算了一下,就以白龙山整个山场超出六千亩达到七千亩计算,有了十三万的资金,完成整个茶叶基地整理,已经不成问题。  

就以现在一平方一角钱的开挖来匡算,七千亩也仅需不到五万块的整地费用,加上误工费用和一些难度增大等不可预见费,满打满算,八万资金投入就完全可以实现。  

这样一算,还能为村里积攒到五万块左右的集体积累。  

如果真有这笔积累,陈月亮都有点踌躇满志地想做一点什么事情。  

整理山场的进度已经超出了陈月亮他们村干部的预期,五个月内完全有可能把到时候山场给整理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却出现了一个让整理山场滞步不前的大问题。  

白龙山里挖出来一座大古墓。  

白龙山整个山坡,是一个倒U型的斗箕状的山湾。  

在山湾底部,原有一个如馒头状的两座山包。  

这两座山包的植被,比周围山坡要好的多,在大坪洋村人的记忆里,这个山包就一直有大量松柏生长着,总是郁郁葱葱的。  

山场开挖到这两座山包,大家一致意见将这山包实施“搬迁”。  

从挖开表层看,这就是大土包,如果把这大土包的泥土挖起来搬运到山湾的峡口去,不但能把整个湾底荡平,而且还能把湾口切割有三米多深的沟坎给填平,增加不少山地面积。  

陈月亮和魏丽莹到现场察看之后,同意了大家的意见。  

搬土山包填平湾口沟坎,把整个茶叶基地真正打造成一个不“漏底”的大斗箕,完美。  

这一意见通过电话跟郑财旺商量,郑财旺大为满意,说是需要增加支出,请陈月亮他们村里如实呈报给他,他如数支付。  

意见统一,行动一致,挖土山包搬土工程正式展开。  

把土山包的表层浮土经过一番清理之后,就奇怪地露出了青石板。  

挖到青石板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青石柱。  

挖到青石柱之后,再往前挖,就是墓碑。  

两座气派宏大的古墓,完整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挖到祖宗坟墓啦!”  

这消息立即在大坪洋村弥漫开来。  

传说大坪洋村,是蔡陈两姓先祖开基的。  

有族谱传承,有祠堂祭奠,但一直没有看到开基先祖们的影子。  

整个大坪洋村落里和左右大山小坡上,都找不到一座或者几座像样点的古墓。  

这在以土葬世代相传,以坟墓祭奠为重要场所的农村,没有祖宗们的坟墓,是最不具有说服力的民间传说。  

现在,就在白龙山山谷里发现了最完好的以青石板构筑起来的古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都认为这就是传说中蔡陈两姓开基的祖宗的坟墓。  

“村长,这墓要保啊,不能动摇大坪洋村的根基啊。”  

听说找到了祖宗大墓,陈姓中年长的老人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地兴奋起来,都拄着拐杖从自家出来走到陈月亮家的大门外。  

陈姓族中是这种情况,蔡姓中也有许多老人跑到陈月亮家来,说的也是同一个道理。  

祖宗的大墓,不管是陈姓的还是蔡姓的,都不能动。  

蔡姓的老人先是去过蔡孝天的家的,蔡孝天告诉他们现在他讲话不管用了,动与不动祖宗的大墓,得听陈月亮的。  

这种事,蔡孝天巴不得让陈月亮为难。  

“不管是陈姓还是蔡姓,毕竟他们是共同开基大坪洋村的,都不能动啊,否则这风水就没有了啊。”  

陈月亮听说挖出了古墓,就马上到现场进行了观看。  

这是两座用青石板条构筑的古墓,四穴两墓。  

外观上看,坟塘坟柱都非常讲究,是那种不多见的雕刻有灵兽图案的青石板材,年代久远,墓碑上的字迹已经看不清晰,肉眼察看根本无法辨识坟主是谁,建于何朝何年月。  

整个墓体以青石板材为基础,砌以经过精挑细选的鹅卵石,呈楕圆拱顶,构筑得非常工整。  

如果就此判定是大坪洋村开基的蔡陈两姓的始祖之墓,未免有些武断。  

陈月亮当时脑海里就浮现出,这会不会是哪个久远的朝代的达官贵人的陵墓,要支持他自己的这个观点,这墓葬又偏小,规模也不像。  

如果说是蔡陈两姓始祖,又不像有这种规格的墓葬,因为大坪洋村蔡陈两姓祖上,都未曾有过达官显贵的人物。  

面对陈蔡两姓的老人们,陈月亮能说什么呢。  

陈月亮当时就想到,如果真是大坪洋村开基祖先的坟墓,要搬迁就会遇到阻拦。  

为了有个说法,陈月亮让人去请县里文物所的人,来帮助鉴定这古墓的性质。  

现在来人正在山上勘察,有了意见就好说服眼前这许多老人了。  

“大家放心吧,这事我一定会慎重的。”  

陈月亮说道。  

“好好好,陈姓有你这样的孝子贤孙,祖宗泉下有知,定然高兴。”  

“有村长这句话,让我们蔡姓的人,心里放宽了不少。”  

“这样,蔡陈两姓祖上就会继续护佑我们大坪洋村的子子孙孙。”  

“幸事,幸事。”  

老人们点着头满意地走了,他们能够让陈月亮这样年纪轻轻的村长,能够听从他们这些老朽的忠告,不虚此行,实为祖上做了件功德圆满的好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