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石碑剑意(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卫钰暗自头疼,刚说出去的话,现在却又有些后悔。  

他忘了这位大师兄是个较真的人,更何况现在年纪不大,阅历较浅,年轻气盛,别说以后若是碰到聂亭秋还真有可能与他掰扯道理。  

卫钰倒是不太怕事,只是这副说辞骗骗吕轻蘅还行,到了掌门的耳朵里,应当是行不通的,而且多少有点携功求报的意思,传出去也不好听。  

卫钰只是来求学的,实力上去了自也不必惧怕聂亭秋,若是真让铭岳剑派的老掌门出面调解,日后去找他麻烦,反而会成了卫钰的过错,没必要给自己做掣肘。  

“多谢吕兄好意,只是这事乃我与野火狮王的私人恩怨,不便牵扯门派之争,日后若有机会,我自当与狮王解释,犯不着惊动门中长辈。”卫钰感激地说道。  

吕轻蘅心想,这卫钰年纪轻轻,人情世故倒也懂得,他一是同情卫钰的遭遇,二也感激他救了方彩英,才许了这诺,不管能不能成最后都会恶了那人榜的聂亭秋,平白给门派添个对手,他既然不携功要求报答,人品当真不错。  

吕轻蘅心中思量了一番,看着卫钰越发觉得顺眼,说道:“哈哈哈,那便不谈此事,不论如何,若是日后野火狮王找你麻烦,尽管报我铭岳剑派的名号便是。”  

“哈哈哈,多谢吕兄!”卫钰抱拳笑道。  

“大师兄!收拾好了!你们还站在那儿做什么,快上车,咱们回山了!”不远处的马车边,林青云挥手喊道。  

吕轻蘅听了,拍了拍卫钰的肩膀,说道:“卫兄,咱们上车再聊。”  

----------------------------------------------------------------------  

一路上卫钰与铭岳剑派几名弟子相谈甚欢,哄得几个年轻人差点就拜头认大哥了,只觉得知己难寻,今日竟遇见一个,车厢里的笑声就没停过。  

马车开得挺快,本就里望珑山已是不远,一个时辰不到,几人便到了山脚下。  

刚到山脚下,迎面便走上了几名白衣弟子,卫钰也是认得,都是铭岳剑派年轻一代。  

“大师兄,你们回来啦,方师姐...她怎么了?”其中一名唤作林静堂的弟子看到趴在吕轻蘅背上昏迷着的方彩英,担忧地问道。  

“安心,没什么大碍,上山去罢。”吕轻蘅轻轻摇了摇头,背着方彩英大步向山上走去,万跃鲤几人紧随其后。  

卫钰走在最后,抽空与值守在山脚的弟子们打了声招呼,毕竟日后打照面的机会多,尊重一下打个招呼,也能留个好印象。  

望珑山不高,不过比阴山却是大了去了,高度粗略估计也有七百多丈,也就是2400米左右,因为那铭岳剑派在山上的缘故,原本隋阳城主与老掌门关系好,出资修建上山之路,如今这山路倒也平摊,几人脚步又快,很快便到了半山腰。  

刚到半山腰,卫钰便看到了一块石碑,扎根于大地,上书着“铭岳剑派”四字,笔法游蛇龙走,放荡不羁。  

后世看那石碑倒也是普普通通感觉不到什么,如今这石碑刚入眼,卫钰便觉得眼睛被刺得有些疼,盯着看了一会,眼泪不自觉的便流了出来。  

“叮!你受到了剑意伤害!-1000点生命值!”  

“卫大哥,咱们这石碑你可别盯着看,祖师爷传下来的镇派石碑,上面存在剑意,看多伤身。”万跃鲤冲卫钰眨了眨眼睛说道。  

闻名不如一见,这就是当初斩了镇压在此的魔教长老一剑的石碑吗?卫钰心下惊叹,当初他入门的时候,魔教长老的任务线已经被嗅觉敏锐的职业玩家先一步完成了,根本没机会见识到这块石碑原本的锋芒。  

剑意攻击可是高武版本才有的,至少三版本之后玩家才能领悟的技巧,在版本初,这块蕴含先辈剑意的石碑确实当得起“镇派”二字。  

“当真厉害!”卫钰由心地感叹了一句。  

“那是自然,我刚进山的时候,这石碑更厉害,只是十年过去了,祖师爷留下的剑意越来越薄弱,再过个十年怕是难以感受得到了。”万跃鲤轻叹道。  

“十年前更为厉害?”卫钰问道。  

“那可不是,十年前这石碑可不是想看就看的,那时剑客登山,只为看一眼咱们门派的石碑,磨砺剑心。”林青云自豪地说道,眼睛里带着光。  

“可惜,五年前,它消耗了大半剑意,如今也没有磨砺剑心的功效了,掌门将其置于山门前,用来震慑心怀不轨的歹徒。”万跃鲤说道。  

卫钰听了,心下一动,想起了考古队曾经提供的新闻。  

铭岳剑派于天华七年被当时的魔教红衣教的四大长老带人围攻,门派上下齐心协力,与牌中演武场中决战,前代掌门爆发惊天剑意,一剑劈死三大长老,重伤其一,最终击退魔教,俘虏镇压一人,其余教众做鸟兽散,自身也因透支过度,撒手人寰。  

看来当年的前代掌门多半是依靠这石碑发出的剑意打击,那前代掌门年纪可不小了,七八十岁,放在这个年代算是高龄了,操控外来剑意入体,再进行打击,纵然败敌,自己也扛不住剑意反噬,去世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些年,石碑剑意每月都会消散一丝,不知还能坚持多久。”万跃鲤有些忧心忡忡地说道。  

吕轻蘅这时说话了,颇有些批评的意味,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