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百伍拾伍回 宝光如来欲伏魔(2/3)
似吃了些小亏。
猛然忆起,当初荒山讲武论侠,这大和尚所说的正是一套猛虎锻骨功!
邓元觉骨头虽然无损,皮肉却留下五个指洞,鲜血泉涌,他虽是和尚,但一向隐怀魔性,见血而狂,又恨自家一招便被对方所伤,愈发狂怒难抑,两眼瞬间赤红,大吼一声,右拳猛击而出,左拳紧随其后,其势刚猛凌厉,恍若金刚嗔怒,正是平生最得意的绝技“大伏魔拳”。
黄裳施展从道经中悟出的功夫与他交手,两个以快打快,瞬间过了十余招,黄裳不由动容,暗自忖道:老夫自政和年间(1112)学道,以古稀之龄悟出妙谛,本以为只是强身健体的法子,若不是去岁(1119)恨那林灵素藐视君王,与他论道继而动手,尚不知已练成极高武艺…呵呵,先胜林灵素,又胜葵向阳,本以为天下高手无非如此,却不料草莽之间亦有龙蛇,这胖和尚真不愧是魔教法王,这手拳法,浑不比我所领悟的本事稍弱。
想到这里,忽然弃了邓元觉,将身一折,如轻烟般直蹿向石宝——方才在房顶偷听,晓得石宝乃是南离元帅,见他肩头上厚厚裹着白布,便欲趁他伤势,取其性命。
这等做法,殊无高手风范,满堂好汉,无不痛骂,然而黄裳平生从未在江湖上走动,对于所谓江湖规矩、道义一概不知,心中反而疑惑:我这般打法聪明的很,他们为何骂我无耻老贼?
石宝长刀不在手边,左臂又乏力,安肯同他交手?却也不见惊惶,一边后退,一边甩手掷出流星锤。
黄裳见那锤子来得凶猛,拧身避开,就这微微一耽,方七佛已跃至面前,右手拳,左手指,挺膝、扫腿,瞬间火力全开。
面色更是沉着如水,恨声道:“狂妄老贼,飞蛾扑火,今日正好为方杰、杜微报仇。”
以他见识,一见黄裳出手,便知是伤方杰之人到了。
黄裳亦不退让,出手同他拆招,但听乒乒乓乓大响不绝,两个俱是手脚齐出,打得花团锦簇,转眼互换二三十招,满堂好汉,无不目眩神驰,功夫稍弱的已是隐隐作呕,却又舍不得转开头去。
曹操见黄裳身法惊人,怕他认出自己,忽然来袭,早早抽刀在手,凝神以待,看了片刻,暗自点头:好个方七佛,怪不得江湖上偌大名声!看他招式之多变,不在贯中之下,力道之雄烈,堪与我二弟争锋,当真了不起。这个老头,却更是可怖,方七佛这等本事,他竟似隐隐高出一线…
念头转动,又不禁摇头阴笑:都说人老精、鬼老灵,这个老头,却是难得懵懂——
前番冒失闯阵,大约是识得了军阵厉害,竟是学人做起刺客来。
以他武艺,若是去杀了司行方、方杰,那些护卫谁能抵挡?
或者趁落单时偷袭,便是方七佛、邓元觉,稍不在意也有性命之险…
可他偏偏在众人聚集时闯来,莫非练武练得没了脑子?
最后这句话,本是老曹腹诽取笑,却不知倒是歪打正着也——
看官听说:所谓地下东南、天高西北,天地尚无完体,何况于人?
黄裳此人,惊才绝艳,你看他竟能以垂暮之年,于道书中无师自通,悟出绝世武艺,这等无中生有的能耐,怕是数百年也难出一个,他若再人情练达、深谙世事,乃至晓阴阳、明进退,岂不是个完人?
许是才气太盛,黄裳自幼便有些懵懂愚气,当年做官儿,也多是袖手高坐,“无为而治”,只顾钻研书本学问——不然修道藏的差事,如何落到他手里?乃至自家练成了绝世武艺,都还不知不觉。
若不是去岁奉了皇命,作为“道教文化权威”同那林灵素论道,驳的对方辩手哑口无言忽施毒手,被他下意识还击打败,怕是这身本领至死也难为人知也。
老曹更是不知,前年他带了一众兄弟劫帝姬、杀高俅,大闹东京之时,这位老先生便坐在苏园茶舍之中,亲眼目睹了焦挺杀蔡鞗的一幕。
当时此老一边躲在角落,捏个小茶杯胆战心惊,一边又不由疑惑万分:这个使双刀的,挥刀挥的好慢,那年轻公子往后退一步岂不是躲过了?如何不动不移,任他砍了自己?
这正是阴差阳错、因缘际会之妙了。
因此直到打败了林灵素,黄裳这才晓得自己武艺极高,便连官家亦是吃惊不已,一边趁势办了林灵素,斥令革职回乡,一面暗暗把黄裳嫉妒不已。
这位赵官家素来自诩天下第一聪明人,然而热爱道术多年,也只学会了几个房中术的招数,还不大有用,如何也想不通黄裳怎么就能领悟道经奥妙,得了惊人武艺。
好在聪明人向来善于自洽,官家恨恨想了一夜,猛地开悟:这个黄老头一介书呆,又岂会比自己聪明,显然是上天要他辅佐自己这位教主道君皇帝,故此天授神功。
这般一想,顿时释然,自己身份何等高贵,难道学了武艺同人打架?岂不是乱了体统——这般想时,官家选择性遗忘了当年花花太岁的大逼兜和裂蛋脚。
既然黄裳奉天意为辅,赵官家对他倒也热切起来,特意召回在辽国办差的皇城司指挥使葵向阳,进一步试过黄裳武艺,更为满意,恰好童贯南征,想起皇城司说过明教高手众多,干脆派了黄裳随军出征,要让魔教高手晓得,朝廷中不仅有雄军百万,更有奇人异士,以此彰显国威。
对于官家,不过是一时兴起的举
猛然忆起,当初荒山讲武论侠,这大和尚所说的正是一套猛虎锻骨功!
邓元觉骨头虽然无损,皮肉却留下五个指洞,鲜血泉涌,他虽是和尚,但一向隐怀魔性,见血而狂,又恨自家一招便被对方所伤,愈发狂怒难抑,两眼瞬间赤红,大吼一声,右拳猛击而出,左拳紧随其后,其势刚猛凌厉,恍若金刚嗔怒,正是平生最得意的绝技“大伏魔拳”。
黄裳施展从道经中悟出的功夫与他交手,两个以快打快,瞬间过了十余招,黄裳不由动容,暗自忖道:老夫自政和年间(1112)学道,以古稀之龄悟出妙谛,本以为只是强身健体的法子,若不是去岁(1119)恨那林灵素藐视君王,与他论道继而动手,尚不知已练成极高武艺…呵呵,先胜林灵素,又胜葵向阳,本以为天下高手无非如此,却不料草莽之间亦有龙蛇,这胖和尚真不愧是魔教法王,这手拳法,浑不比我所领悟的本事稍弱。
想到这里,忽然弃了邓元觉,将身一折,如轻烟般直蹿向石宝——方才在房顶偷听,晓得石宝乃是南离元帅,见他肩头上厚厚裹着白布,便欲趁他伤势,取其性命。
这等做法,殊无高手风范,满堂好汉,无不痛骂,然而黄裳平生从未在江湖上走动,对于所谓江湖规矩、道义一概不知,心中反而疑惑:我这般打法聪明的很,他们为何骂我无耻老贼?
石宝长刀不在手边,左臂又乏力,安肯同他交手?却也不见惊惶,一边后退,一边甩手掷出流星锤。
黄裳见那锤子来得凶猛,拧身避开,就这微微一耽,方七佛已跃至面前,右手拳,左手指,挺膝、扫腿,瞬间火力全开。
面色更是沉着如水,恨声道:“狂妄老贼,飞蛾扑火,今日正好为方杰、杜微报仇。”
以他见识,一见黄裳出手,便知是伤方杰之人到了。
黄裳亦不退让,出手同他拆招,但听乒乒乓乓大响不绝,两个俱是手脚齐出,打得花团锦簇,转眼互换二三十招,满堂好汉,无不目眩神驰,功夫稍弱的已是隐隐作呕,却又舍不得转开头去。
曹操见黄裳身法惊人,怕他认出自己,忽然来袭,早早抽刀在手,凝神以待,看了片刻,暗自点头:好个方七佛,怪不得江湖上偌大名声!看他招式之多变,不在贯中之下,力道之雄烈,堪与我二弟争锋,当真了不起。这个老头,却更是可怖,方七佛这等本事,他竟似隐隐高出一线…
念头转动,又不禁摇头阴笑:都说人老精、鬼老灵,这个老头,却是难得懵懂——
前番冒失闯阵,大约是识得了军阵厉害,竟是学人做起刺客来。
以他武艺,若是去杀了司行方、方杰,那些护卫谁能抵挡?
或者趁落单时偷袭,便是方七佛、邓元觉,稍不在意也有性命之险…
可他偏偏在众人聚集时闯来,莫非练武练得没了脑子?
最后这句话,本是老曹腹诽取笑,却不知倒是歪打正着也——
看官听说:所谓地下东南、天高西北,天地尚无完体,何况于人?
黄裳此人,惊才绝艳,你看他竟能以垂暮之年,于道书中无师自通,悟出绝世武艺,这等无中生有的能耐,怕是数百年也难出一个,他若再人情练达、深谙世事,乃至晓阴阳、明进退,岂不是个完人?
许是才气太盛,黄裳自幼便有些懵懂愚气,当年做官儿,也多是袖手高坐,“无为而治”,只顾钻研书本学问——不然修道藏的差事,如何落到他手里?乃至自家练成了绝世武艺,都还不知不觉。
若不是去岁奉了皇命,作为“道教文化权威”同那林灵素论道,驳的对方辩手哑口无言忽施毒手,被他下意识还击打败,怕是这身本领至死也难为人知也。
老曹更是不知,前年他带了一众兄弟劫帝姬、杀高俅,大闹东京之时,这位老先生便坐在苏园茶舍之中,亲眼目睹了焦挺杀蔡鞗的一幕。
当时此老一边躲在角落,捏个小茶杯胆战心惊,一边又不由疑惑万分:这个使双刀的,挥刀挥的好慢,那年轻公子往后退一步岂不是躲过了?如何不动不移,任他砍了自己?
这正是阴差阳错、因缘际会之妙了。
因此直到打败了林灵素,黄裳这才晓得自己武艺极高,便连官家亦是吃惊不已,一边趁势办了林灵素,斥令革职回乡,一面暗暗把黄裳嫉妒不已。
这位赵官家素来自诩天下第一聪明人,然而热爱道术多年,也只学会了几个房中术的招数,还不大有用,如何也想不通黄裳怎么就能领悟道经奥妙,得了惊人武艺。
好在聪明人向来善于自洽,官家恨恨想了一夜,猛地开悟:这个黄老头一介书呆,又岂会比自己聪明,显然是上天要他辅佐自己这位教主道君皇帝,故此天授神功。
这般一想,顿时释然,自己身份何等高贵,难道学了武艺同人打架?岂不是乱了体统——这般想时,官家选择性遗忘了当年花花太岁的大逼兜和裂蛋脚。
既然黄裳奉天意为辅,赵官家对他倒也热切起来,特意召回在辽国办差的皇城司指挥使葵向阳,进一步试过黄裳武艺,更为满意,恰好童贯南征,想起皇城司说过明教高手众多,干脆派了黄裳随军出征,要让魔教高手晓得,朝廷中不仅有雄军百万,更有奇人异士,以此彰显国威。
对于官家,不过是一时兴起的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