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方仙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咦,居然有这么大的蚌?”  

穿着鹅黄色长裙的少女眼中发亮,注意到海边沙滩一个半米大小、外壳呈深褐色的蚌。  

外壳闪闪发亮,仿佛深邃的星空一般迷人。  

少女面上一喜,嘀咕道:“虽然有海面波光粼粼反射的原因,但这只蚌真的很好看啊,估计有些年岁了。”  

那.....里面的蚌珠?  

“哪怕只是百年蚌珠,也必定灵韵深藏,足够炼制一件法器了。”  

少女清脆的笑了几声,足尖一点,轻飘飘的从悬崖落下,旋风在身周舞动,宛若护卫一般。  

来到海滩前,少女俯下身,仔细观察了几眼,随后右手食指中指合并一划,嗤的一声,剑气点出,划开了蚌的外壳。  

“紫色的蚌珠,龙眼大小,够用了,够用了,绝对有百年的火候。”  

少女抬手一招,喜滋滋的放在掌心不住的把玩。  

“这么大的蚌,从哪里来的呢?”  

“老祖师不是说自打锁界迷障笼罩日本岛后,这万里海域就没什么灵物了,就连一些不入流的海妖,也都远远离开,这百年火候的大蚌,距离开灵只剩一步,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疑问在脑中转了一圈,少女就不在细想。  

十几年来,除去岛上的同门,她根本没见过任何外人,对外界的认识,大都是听故事得来。  

所谓的日本岛、大华国、东方神州,她只知道这些词汇,具体的意义,一知半解。  

单纯如她,宛若一张白纸。  

少女掂量着手中的蚌珠,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仿佛在想着什么有趣的事。  

“......唔,还是加一些幻术的能力,回头捉弄一下大师兄,让他出丑,看他以后还敢不敢欺负我了......”  

就在这时,她脚下的岛屿轰隆一声,猛地颤抖了一下。  

轰......  

沉闷的巨响传播开来,大片的烟尘随着岛屿的颤动抖落着。  

最中央的山峰顶端,一面散发着紫光的古朴圆镜照澈天际,圆镜散发着玄奥的波动,稳定着整座岛屿的颤动。  

少女心中一惊,虽然从未见过,但自小耳濡目染,早就知晓自家镇派至宝。  

“紫曜洞天宝镜。”  

刚刚闪过这个念头,数道剑光从峰顶飞出,直插天际。  

虽然只是仓促一瞥,但少女还是认出了御剑飞行的人。  

老祖师紫光真人、道主回龙真人以及大师兄洛水。  

“他们要去哪?”  

自她记事起,从没见过老祖师和道主外出,只有大师兄偶尔会往返东方神州,据说是和什么官方部门有合作,需要处理一些棘手的事物。  

嗯...也不对。  

大概半个月前,老祖师出岛过一次,半日就回来了,还带回了一颗巨大的鸟头。  

狰狞、丑陋,满是血煞罪孽之气。  

毫无疑问,那妖鸟必定是恶贯满盈,杀生无算之辈。  

少女记得老祖师小声嘀咕了几句,但她没听清。  

“......鬼车....还想回来......做梦......斩你一头,是为你好,否则被蜀山发现了......”  

慧同老僧曾冒险询问陷入众生迷障的无梦一清祖师,起因就是鬼车强闯迷雾,想要离开日本。  

如今看来,那斩掉鬼车一头的飞来一剑,应该是这少女的祖师紫光真人所为。  

他们,又是何人?  

......  

三道颜色各异的剑光排开大气,在空中荡起隐约的波纹。  

东方遥远处,海天一线间,灰黑色的迷雾宛若层叠的乌云,一片片、一层层的将一座巨大的群岛封锁。  

肉眼所见,迷雾根本就看不到边际。  

剑光落在半空,绚丽之色消散,浮现出三个人影。  

一老一中年一青年。  

老人面色红润,肌肤细腻如婴儿,但披散的头发已然全白,双眼开阖,忽而浑浊,忽而精芒闪烁,隐有沧桑之感。  

他,就是紫光真人。  

至于中年,古朴发灰的道袍,梳好的长发插着玉簪,方脸,面无表情,显得十分古板,不通人情。  

而这个面相二十左右的青年,穿着时尚的休闲服,留着毛寸短发,左耳的耳唇还穿了孔,戴了个大金耳环。  

三人落在半空,眉头拧成了‘川’字形。  

眼前的迷雾正在变得稀薄,笼罩整个日本群岛的力量正在缓缓消散。  

老人心中无比的震惊,嘴唇甚至都有些哆嗦。  

“怎么会?”  

“日本......那边可是被邪神入侵了啊,整个神系近乎全灭,阴阳师一脉也断了传承,自打灵气复苏,就被锁界迷障封锁,到底发生什么了?迷雾,正在变淡......”  

中年道者眼中一冷,沉声道:“祖师,一旦迷障消散,邪神的气息就会扩散,我们将首当其冲,纵然有至宝在手,也绝对阻挡不了异域邪神......”  

他们这一派的山门距离这里最近,身为一派之主的他,最是忧心。  

青年虽然是年轻一辈的大师兄,已然被内定为下一代的道主,但此时听到异域邪神,不免紧张起来。  

能干翻全盛时期的日本神系,这样的力量简直超乎他的想象。  

别说如今超凡复苏不过十几年,就算是古代仙神显迹的时代,日本神系至少也相当于东方神州整个修界的三分之一。  

甚至更强。  

异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