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高三开始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9月1号,奉杰中学开学的日子。  

朱晓宇的老妈王娟早早的提前两天就去街上给他买好了生活用品,清一色的全新。  

按照她的话说,新地方,新气息,当然要用新的东西,不为别的,就为了图个好兆头。  

都高三了,马上就要高考了,各方面条件都要跟上。  

今天本来他们是执意要送朱晓宇的,但是被他拒绝了。  

如此小事,不值得他们兴师动众的。  

现在就这样,以后读大学还得了啊。  

再说了自己是跟任何一起的,他的爸妈也去,人多了也坐不下。  

等到他们驱车来到新校区的时候,不管是任何,还是任何的爸妈都很惊艳。  

看着如此恢弘大气的校园,环境优美堪称一流。  

他们不停的说道,这才是理想中的校园。  

朱晓宇相信这里的每一个生或者家长第一次来都会是这样。  

老校区跟新校区一比,差距太大了。  

因为是建在郊区,所以用地不是太拘谨。  

占地面积比以前的学校足足大上5倍,有400亩左右,  

新的建筑风格,新的活动配套设施,人文环境样样俱全。  

它是一座现代化园林式的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学生公寓、食堂错落有致。  

博学园,慎思园,至善园,折桂园与建筑群构成了完美和谐的整体。  

便利的生活广场,文韵流香的艺术长廊,独特别致的荷花景观,枝叶繁茂的黄果树,碧绿宽敞的草坪,高雅秀美的紫罗兰,散落各处。  

校园里处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整个学校就像是一个立体式的大花园。  

以至于在2016年的时候,这所学校被评为“CQ市最美校园。”  

朱晓宇故地重游,虽然没有新奇,但也是感叹不已。  

上辈子他也只在这里度过了你一年的时光而已。  

现在,谁也不会想到,在整个落后的县城里面,居然会有这么一所堪比大学环境的学校。  

今天是它第一次敞开怀抱迎接人们,并接受他们的赞美。  

任何跟朱晓宇去往董静办公室拿好了自己要去的公寓房间钥匙,602号房。  

拿到钥匙后,两人来到公寓楼下跟任叔叔和田姨碰头后,就进去了。  

男女生宿舍各有5栋。  

初中两栋,高中三栋,都是6层楼高。  

初中,高一,高二,大多数还是8人间,少数6人间,极个别的4人间。  

高三就不一样了,单独一栋,都是6人间和4人间,比例在3比2。  

但是选择住4人间的同学每人每学期要多给600的住宿费。  

任何跟朱晓宇就是4人间,在顶楼。  

来到宿舍,打开门,环境很不错,任何的爸妈非常满意。  

室内有独立的卫生间,洗漱间,洗澡间,外阳台,按公寓标准配备的单人床,存放柜,鞋柜,学习桌,冷热水,璧扇和窗帘。  

这样的公寓当然好了,恐怕连好些大学宿舍的条件都赶不上这里。  

由于床在上面,学习桌在正下面,所以田姨爬上去后,就让朱晓宇把东西递也给她,顺便一起把床铺收拾了。  

接着下来后,又开始接水,打扫起屋内的清洁卫生起来,还不让他们两个年轻人插手帮忙。  

任何好像已经习惯了,朱晓宇却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又拗不过田姨。  

半天下来,田姨忙的满头大汗,三个男人在旁边只能干看着。  

朱晓宇不仅想到,这种美好品德怎么在这一代的女生身上就都丢失了。  

做完这些事情事后,任叔叔跟田姨也没多逗留,叮嘱了几声后就离开了。  

因为这是个4人间的宿舍,现在只有他跟任何2个人,所以肯定会有别班的同学住进来。  

就是不知道会是谁了,希望会是好相处的人吧。  

就在此时,宿舍的门开了。  

一人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走了进来。  

两人回头一看,居然是向阳。  

他一脸笑嘻嘻的说道:“不好意思,我们班男生就多我一个人,过来挤挤,欢迎吧?”  

朱晓宇反问道:“不欢迎,你就不来了吗?”  

“不行,老师的安排,不敢违抗。”  

任何讥讽道:“你什么时候这么听老师的话了?”  

向阳鄙视道:“你以为我跟你一样吗?我可是个好学生。”  

不晓得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个人一见面就互掐。  

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打是情,骂是爱吧。  

“我们寝室就只剩下最后一个人没来了。”  

“没人了,就我一个人。”  

“???”  

两人一头雾水。  

向阳解释道:“我来的时候问过了,没有人来了。  

本来有一个人,但是他临时改为走读了,在校外租了房子。  

因为这里他也交了钱,占了名额,所以就空着了。”  

“…”  

“你们先聊着,我还有点其他事,下午见。”  

说完就跑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朱晓宇跟任何见吃饭还有一段时间,就索性搬上椅子,坐在外阳台打发时间。  

看着远处的群山,近处生活广场上川流不惜的人群,一人喝着一瓶饮料,好不惬意。  

“住的高就是好,这边风景独好。  

要是早点搬过来来就好了,可惜只能享受一年,就要退位让贤了。”  

朱晓宇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