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天海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时,王真已经离开了九鼎门,正坐在马车上,跟随张姓男子,去往无量府。  

“王兄,你考虑的怎么样?要不要拜入我天海宗门下?我们天海宗也是丞国五大修仙门派之一,对于王兄来说,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王真听进了朱长老的话,想要拜入一个修仙门派。  

毕竟,就算在世俗做学问,若是有领路之人,绝对要比自己一个人瞎摸索要好的多。  

想必修仙界更是如此。  

“张兄,实话实说,我正想拜入仙门。只是,我虽然已经与九鼎门没了瓜葛,但毕竟出身于九鼎门,拜入天海宗的话,这身份的事,怕是…”  

王真一脸为难地说道。  

虽然王真并未把话说完,但张姓男子还是听出了王真的疑虑。  

“这个还请王兄放心,身份的事,完全不成问题。这次我们天海宗攻下碧霞宗的凡俗势力,也有多招收些弟子的考量在里面。”  

丞国靠海,而天海宗,就处在丞国最靠近海岸的灵脉之上。  

丞国修仙界的各大门派,弟子的招收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门下所属的凡俗势力。  

二是门派所属的修仙家族。  

三是在各大散修城池中,招收散修。  

其中,家族出身的修士,更加衷心于家族。  

散修因在修仙界流浪已久,对门派的归属感不够强。  

所以,各大门派招收的弟子中,来自凡俗势力中、具有灵根的凡人孩童居多。  

当然,王真虽然年少,而且也来自于凡俗势力,但他心智成熟,而且在经历了那么多事之后,很难再对什么地方产生归属感。所以,他算是个例外。  

所以对于王真来说,只要能加入修仙门派,其实哪个都无所谓。  

如今五大派之一的天海宗相邀,他自然是乐意至极。  

况且,以王真目前的处境,他若是不答应,相信张姓男子马上就会对他下手。  

可以说,他现在与一个凡人也没什么两样,哪里是练气中期修仙者的对手?  

现在张姓男子不对自己动手,那是看在未来同门的份上。  

若是自己不答应,自己的下场如何,那就不好说了。  

“哦?听张兄的意思,看来贵宗是不会计较我等的出身了?”  

张姓男子洒然一笑:  

“自然不会。我天海宗,在五大派之中,是最重视门下弟子的。只要你不会对宗门不利,不是别派的奸细,自然是不计较出身的。”  

王真感慨道:  

“收徒不问出处,天海宗果真是大派风范,不愧是丞国五大派之一。”  

“王兄谬赞了。不知对拜入我天海宗这件事,王兄意下如何?”  

王真不再推辞:  

“自然是乐意至极,加入天海宗的事宜,就拜托张兄了。”  

“谢什么,这本就是我的分内之事,而且你我的交情,哪里还用得着‘谢’字?”  

“张兄说的是,倒是小弟见外了。那以后入了天海宗,就要多仰仗张兄的帮衬了。”  

“王兄此言差矣。王兄在凡俗这灵气匮乏之地,不仅有机缘寻到修仙功法,而且还独自修炼到练气一层,可见运道不浅,将来也定会是人中龙凤。王兄将来修为有成,反倒是我还要仰仗王兄了。”  

“真是惭愧,张兄言重了,小弟区区这般资质,如何能与张兄相比?”  

就在两个人虚伪的相互夸赞中,一行人渐渐地到了无量府。  

张姓男子很是奇怪。  

因为他在清平郡故意停留了数次,王真都没有离开马车,去取储物袋的意思。  

“难道,他真的没有拿走朱长老的储物袋?可是储物袋也不在朱长老的尸体上啊。”  

“罢了,看来他真的没有拿走朱长老的储物袋。只是可惜,朱长老有中品法器,想必储物袋里也有不少其他好东西。罢了罢了…”  

王真虽然看似与张姓男子谈笑风生,实则一路上都颇为担心。  

不过,看着对方没有要动自己的意思,王真也渐渐地放下心来。  

王真不由得无比庆幸,还好当初自己把东西都放到了灰舟空间里。  

不然,自己能不能活着走出九鼎门,还不一定呢。  

张姓男子回无量府,不止是回天海宗顺路,他还要带着这次无量府从凡俗里搜集的弟子,一同到天海宗。  

这次张姓男子要带到天海宗的弟子,连同王真在内,一共有十个人。  

九鼎门有四个,王真,一个八岁的女童,一个八岁的男童,还有一个九岁的男童。  

无量府的弟子共有六个。  

无量府有六个已经不错了,这还是碧霞宗,决定放弃清平郡后,大肆搜刮清平郡的资源、有灵根凡人后的结果。  

“张兄,我听说过,练气中期的修仙者,已经能够御使法器,那样不是能更快的抵达天海宗吗?为何我们还要乘着马车去?”  

张姓男子听了王真这般问道,也不生气,反而耐心地解释道:  

“王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练气中期的修仙者,的确已经生出神识,能够御使法器。可是练气中期的修仙者,神识尚且微弱,而且法力不够雄厚,并不能支撑长久的御器飞行。”  

“故而,对于练气中期的修仙者而言,赶路的时候,反倒是骑马或是御风术更实用一些。而且我们一行总共十一个人,御器飞行更加不可能了。”  

王真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