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水上浮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日前,清平郡外。  

一个小村子里,朱长老刚刚带人挖走了账簿,正想赶回九鼎门,刚刚出了村口,便见远处一个人,快马加鞭地往这边赶。  

很快,那人便到了近前,飞速地勒停了马,下马行礼,一气呵成:  

“启禀朱长老,今日,清平郡城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具棺杶飘浮在城内的河道里,引得城内百姓议论纷纷。有人大胆地把棺杶捞了上来,却发现是一具冰棺,而冰棺里的尸体,正是那个我们通缉已久的,劫走了育英堂医院的商人。”  

朱长老有些惊愕,不过很快就下了命令:  

“走,我们赶去九鼎门!”  

一行人改变方向,向九鼎门赶去。不久,便到了清平郡城。  

城门口,几个官府士兵正在巡逻,见到朱长老一行人气势汹汹地赶来,咬了咬牙,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大声呵斥道:  

“来着何人!进我清平郡城,怎么还不快快下马?”  

不料,对方依旧没有下马,一人飞速靠近,掏出马鞭,便向那个守城士兵挥去:  

“吓了你的狗眼,我们乃是九鼎门的人,有急事要办,耽误了我们长老的事,小心你的脑袋!还不快大开城门!”  

一个老管事见机不妙,赶忙把那个被抽翻在地的士兵扶到一边,下令打开了城门。  

看着渐渐远去的九鼎门一行人,老管事拍拍受了点轻伤的士兵,叹了口气:  

“小赵啊,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凡事都得避着九鼎门的人,我们官府,最多也就管管平民的事儿,而且稍微大一点儿的事,我们都管不了。在这清平郡,他们九鼎门一手遮天,就算是我们官府,那也是一丁点也惹不起啊…”  

朱长老没管那几个士兵有何想法,带着人冲开人群,飞速往事发之地赶过去。  

到达目的地之后,见一大群人围着现场,那个报信弟子便运起内力,向人群呵斥道:  

“闲人退散,九鼎门刑事殿朱长老到。闲杂人等,一律退散!”  

原本闹哄哄的人群,听了此言后,立即如潮水般退去。  

人群退去,报信弟子便一眼看到了快化完的冰棺,急忙赶到近前,查探一番后,向朱长老禀报道:  

“遭了!今日天气炎热,冰棺已经化的差不多了,就算现在运往我九鼎门最近的冰库也来不及了。这冰棺一化,留下的证据也消失的差不多了。朱长老,我们怎么办?”  

朱长老黑着脸没有说话。  

这件事处处都透着诡异,这个冰棺从哪里来的,那个通缉已久的商人到底被谁杀的,又死在了哪里,为何会被人冻在冰棺里,扔进河中。  

“这个冰棺是什么时候出现在这条河里的?”  

一个九鼎门的弟子,带着一个壮士的汉子,走到了近前:  

“回九鼎门的大人,小人在这河上撑船,供人乘船游玩。今天清晨小人从对岸撑船过来时,看到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慢慢地浮了上来,仔细一看,发现特别像是棺杶。”  

“我吓坏了,于是便找了别人过来。也有人报了官,可官府说,这件事他们管不了。想要找九鼎门的人过来,可是平日里到处都是的九鼎门弟子,今天反倒是一个都找不到。”  

听到这里,报信弟子横了他一眼。  

汉子见一个九鼎门弟子狠狠瞪了自己一眼,便马上反应过来,自己说九鼎门的弟子到处都是,岂不是冒犯了九鼎门?于是连连道歉。  

报信弟子不耐烦地打断:  

“这么说,你也不知道这个棺杶,是什么时候被丢在这条河里面的?”  

汉子低头,讪讪地苦笑几下。  

听了那船夫的话,朱长老有了怀疑对象。  

刚刚盘问了人群,大家都没看到,有什么能运这个棺杶的大车经过附近。更没人看到,这个棺杶是怎么被放进去的。  

显然,这个棺杶是最近才被放进去的。不然早就化了。  

杀了那个商人,把他冻进冰棺,再一路上避开清平郡城几乎到处都是的人,调开九鼎门弟子,把棺杶放进水里,让他隔一段时间才浮上来。  

做下这一切的人,必然是九鼎门的高层。可是,又是谁呢?  

没有丝毫线索,这让她怎么查?而且,以朱长老的直觉,这很可能涉及门主和贾长老的斗争。  

正当朱长老一筹莫展之际,四海堂分堂的一个中年执事,育英堂堂主府,都收到了朱长老进城的消息。  

四海堂分堂,中年执事听到朱长老进城的消息,感慨万千。  

余副堂主让他去刑事殿做人证,不然,若只是拿出一堆账册,怕是会因来源不明,被驳斥真假不辨,治不了张散的罪。  

原本,路丙只是想交出账册,尽快逃命的。可是每每想起妻子受到的苦楚,想到张散对自己做下的一切,他的心里便隐隐作痛。  

若是治不了张散的罪,路丙会医圣都过不去这个坎,就算是保住了性命,又能如何?  

而且余副堂主也说了,自己若是主动坦诚罪责,揭发张散,还可减轻惩罚,留得一命。  

昨日余副堂主吩咐了,今日朱长老会到郡城一趟,让自己抓住机会…  

“你继续去打探消息。若是朱长老快出城时,再来通知我。”  

路丙打发了一个杂役接着打探消息后,便去收拾东西了。至于朱长老为什么会到你郡城,那具冰棺是怎么回事,不是他这个小小的执事所能插手的…  

育英堂堂主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