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黎明前的真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宁缺怔住了,心中一片的无力吐槽。这特么怎么什么都和他有关系,这个人怕是个昊天世界的搅――吧。  

说曹操曹操到,一阵微风从后处飘来,叶凡一个纵身便是来到了崖壁之上。宁缺早已经是见怪不怪,后山那么多性格怪癖的师兄弟,叶凡也算精神比较正常的那个。  

宁缺直接无视掉叶凡,接着向夫子继续询问着有关梦境的问题。  

“老师,我在梦里看到的黑暗是从北面来的,还有冥界入侵黑夜是怎么一回事?”  

夫子望着山下无尽的黑暗,眼睛半眯。半晌之后,缓缓喝了一口清冽的老酒,浑厚的声音便是在夜空中响起了。  

“相传黑夜与白昼在这个世界间轮转交替,有时数万年光明,有时数万年黑暗,光明与黑暗的战争贯穿整个历史,昊天获胜时,便是如今的光明世界,冥王获胜时,便是冥界到来。”  

“冥界入侵,白天没有烈日,夜晚没有繁星,世界变得无比寒冷,大地上的生灵只能靠地热取暖,到那时,火山与温泉还有南海里的热流,将会变成最宝贵的资源,无数的战争将会在那里发生。”  

“战争持续不了太长时间,绝大部分人都会死去,因为饥饿因为寒冷因为绝望的厮杀,要知道那必然是难以想像的冷酷而现实的世界。而数十年之后,整个大地都会变得异常静寂,仿佛进入了永远不会醒来的沉睡,无论人类还是禽兽,只有最强壮最坚毅的那些能够熬过来。”  

“这些寒冷而黑暗的年代,佛宗称为末法时代,道门称为冥王降世。”  

夫子说道:“而我习惯称之为…永夜。”  

叶凡在一旁听的津津有味,心中一直在笑。  

这老头挺狡猾的,没有说实话。看着宁缺听着一脸认真的样子,该不会是真的相信了这老头瞎编的故事了吧。  

叶凡知道宁缺心里在想什么,宁缺终究性子里是个自私的人,没有对这个世界的大爱。他心里想的无非是自己与桑桑,若是自己是冥王会不会被杀死?  

又或者是,若是自己是那个冥王之子,若是真的被世人相逼,那桑桑怎么办?桑桑现在还在生病,王持师兄也说过了桑桑的病还会复发。  

若是自己死了,谁去不辞辛劳的照顾桑桑呢?叶凡?或许吧。比起其他人,宁缺还是更相信自己。  

宁缺望着崖壁之间的夜色,心中便是打定了一个主意,在意外来临之前自己一定要将桑桑的病看好。  

现在正是最好的时间,大仇已经报了,钱财和名利自己也已经不需要了。那剩下的时间便是全部留给桑桑吧。  

宁缺又问:“老师,如果冥界入侵已经发生过很多次,那总是有人幸存下来的。那些熬过了黑夜与寂寞的人,必然都已经成为世外的强大存在,只是为何不见这些人的存在?”  

夫子微怔,随后便是答道。  

“那些举世强者利用几乎是无限长的寿命熬过了永夜,只是终究也会有死去的那天,大多都已经尘归尘土归土。”  

其实这个说法是有问题,近乎无限的寿命是可以做到的。若是足够强大,熬过永夜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那些先知圣贤便是如此,只是他们为什么没有活下来,或者说没有露面。叶凡心里清楚的很,那些老东西要么是像佛宗里的老祖一样躲进了自己的棋盘世界里要么就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总是有些人拥有着逆天的力量,总是拼着命离开那个永夜。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  

中州十二圣贤便是拥有者自己的天书世界,往里一躲,无论是多少个永夜便都能熬过去。叶凡现在怀疑的是,这个世界的秩序乱了。  

这个世界的唐国是夫子一手建立起来的,那么为何文化风气如此接近于叶凡记忆中的那个大唐盛世。  

至少有一点,叶凡可以肯定。  

夫子是唐代的人,或许永夜不止进行了几轮,又或者夫子只经过了一轮。人类的文明不断重建,又不断湮灭。  

于是夫子便是建立起了他熟悉的那个国度与文化,大唐便是这个说法最好的证据,要不然为什么偏偏是大唐而不是大宋?  

这就证明,夫子的确是经历过唐代的文明,偶尔能听见夫子说起唐代以前的典故,且是盛唐之前。  

叶凡断定,在这个时空,也许历史正发展到了盛唐之时永夜便是来到。永久的黑暗代替了光明,植物开始死去,空气变得稀薄,地表上的生命开始凋零。  

先是需要空气的哺乳类生物,接着便是两栖生物。  

一些修真者大能开始用自己的手段逃避着永夜,正是因为他们认识到永夜是不可战胜的或者说当时他们并没有找到什么好办法,因此便是暂时躲了起来。  

叶凡甚至怀疑,大唐以前的文明也是不停的摧毁重建起来的。  

例如先是原始时代,然后一场永夜摧毁了一切,一切回到原点,侥幸苟活下的人又开始重建文明。  

由此相同,文明在不断的摧毁与重建之间循环,只是这个周期越来越长,于是便是到了现在的大唐。  

也许大唐在此之前已经摧毁过一次,而夫子苏醒的过于早,便是导致了这个世界的大唐有些奇怪。  

夫子是按照沉睡前大唐的记忆重建的大唐,所以这个大唐看起来有些违和。但是发展了几百年之后便是由回归了正常。  

之所以出现那么多幺蛾子,主要原因还是这个世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