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七曜星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屏山某处空地上,白莲圣女正指挥着一只灵兽攻击一面山壁。  

随着她的命令,那只如小马驹一般大,浑身长满黄色鳞片的灵兽发出一声怒吼。  

“嗷…”  

随着吼叫声的发出,只见在这只灵兽的周围忽然出现无数的小石子,这些石子在它的操控下全部倾泻在面前的这面山壁上。  

瞬息之间,这山壁便面目全非,整块塌了下来。  

“黄麟,干得不错。”  

白莲圣女摸了摸这灵兽的头,而这灵兽也亲昵地蹭了蹭她的手。  

这只灵兽正是白莲圣女从万兽门带回来的小土狗,在经过血灵精血的喂养之后,它已经长大了不少。  

根据它的外形,白莲圣女为它取了“黄麟”这么一个名字。  

培育灵兽,除了要提升它们的本身实力之外,还要不断让它们熟悉自身的力量。  

虽然妖物、灵兽等有自己使用力量的本能,但若要发挥出灵兽更强大的力量,必须训练它们。  

这里不比妖域,妖域的妖物常年处于狩猎与被狩猎的厮杀中,基本都能很好地掌控住自身的全部力量。  

而大周世界显然没有这样的环境。  

所以白莲圣女每次喂完黄麟一瓶血灵精血,在它消化之后都会指挥它做各种各样的训练。  

奔跑、跳跃、扑击是最基础的,在它稍微觉醒了一点血脉之后,白莲圣女又不断指挥,让它熟练运用自己的这份血脉天赋。  

这其中,姜不周将他从万兽门信仰他的信徒记忆中,抽取得到的训练灵兽方法传给了白莲圣女,让她能系统地训练黄麟。  

黄麟体内的血脉大概是真龙血脉,具体哪种姜不周不知晓。  

毕竟龙族有太多的分支,相互间可谓是天差地别。  

而觉醒了部分血脉之力的黄麟能运用土行之力,操控沙石。  

白莲圣女与黄麟玩耍了一阵之后,便又带其到另外的地方,再次给它喂养血灵精血并动手帮助它消化。  

在白莲圣女忙于培育灵兽之时,大周的云州、荆州与青州正有数不尽的人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他们搭桥修路,开荒伐树建房屋。  

为了安置炎州逃难而来的难民,并且不让他们冲击到其他州府的治安。  

在三大州的知府与各大商会的号召下,各户人家纷纷给出支援。  

他们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纷纷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粮食直接运到炎州难民那边,而钱财则交给各大商会,让他们采购物质,然后送到各个欠缺的难民处。  

当然,这些事情的背后都少不了修仙者们的身影和姜不周的居中调动。  

一般来说,动员这么多人力物力的事都会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光是人们各方扯皮就要耗费掉大量无谓的精力。  

然而在这些不被世俗所束缚的修仙者们的手段下,这次各方的支援动作全部都以很快的速度进行。  

而姜不周则将各处难民所缺的衣物、食粮、器械等东西的信息发给修仙者们,便于他们做好安排。  

大周无人的山、林很多,一般这种远离人群聚集的地方常常伴有危险。  

无论是毒蛇猛兽,还是山贼盗匪都层出不穷。  

所以这些地方一般来说是不适合人群居住的。  

不过现在有修仙者在,任何凶猛的凡俗之物,都无法阻挡他们开垦。  

于是在云州、荆州与青州边界,有许多的房屋被建立起来,许多的荒地化为良田。  

在这些刚播种的田有所收获之前,大周其他州府都会源源不断给这些逃难而来的炎州人援助。  

修仙者们通过斩猛兽、劈荆棘,杀盗匪、开山石,为炎州的百姓们,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安身的居所。  

而伴随着他们这些动作所带来的,则是各处新建立的人类聚集地,都建有星君庙。  

星君庙有两种,一种是六运星君庙,主要供奉灾难厄与福禄寿六位星君。  

另一种则是七曜星君庙,主要供奉太阴太阳与金木水火土五德共七位星君。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星君庙,都会供奉斗姆元君。  

炎州的百姓有数百万人,自然不可能人人都信仰星君。  

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在忙碌着建造房屋、打猎、种田等,现在还没心思放在信仰星君上。  

虽然他们见识了炎州的天灾与修仙者们的不凡,但他们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勤劳。  

不过即使如此,炎州数百万的人中也大约有十分之一,也就是三四十万的人会去星君庙祭拜。  

受此影响,姜不周一举将七曜星君的七个神职符文全部凝聚完毕。  

太阳星君神职:执掌天雷神术:掌雷太阴星君神职:执掌风神术:驭风这两个神职符文的凝聚与姜不周的预期有些差距,他原本是想通过宣扬这两位星君,为他谋取到掌控阴阳之力。  

然而普通人能理解阴阳是什么意思,但他们却无法具体认知阴阳真正是什么。  

于是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将至刚至阳的天雷归于太阳星君掌控。  

与之相对的,太阴星君自然掌控着阴柔的风。  

因为这两个神职符文的凝聚,让姜不周意识到了,人也并不是什么都能理解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会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具象到自己见识过的生活中,找能与之对应的东西。  

太过高级的玩意,他们无法理解。  

但是从某种方面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