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枭雄心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经过杨肆的入定引导,山阴公主那躁动的念头终于平复下来,渐渐地,对十六字真言有所触动,并以此检视着自己在修行上的不足,拾遗补缺,自行完善,那阴风蚀魂刮骨的痛苦,随着功法运转越发细致,果然减轻了许多。  

杨肆留意到山阴公主的变化,也放下心,转而磨砺起了自身的入微之道,入微并不是一种法门,而是人生态度,他传给山阴公主的十六字真言,是儒家的精髓,他不禁思考起了天道与人心的关系。  

何为天道?  

何为人心?  

如果说天道是规则,那么天道是自然现象,还是由超级大能者设定?  

这对于目前的杨肆来说,完全无解,因此就他自身而言,天道恒定,人心多变,以人心合天道,是以变量求不变,以变化证得永恒!  

具体来说,因对入微的进一步理解,功法的运转越发精细,一些以往忽视的细节被一一发现,并作出调整,虽未必尽善尽美,却使得修炼的效率在渐渐提高。  

一时之间,二人均是沉浸在了入微的玄妙的境界当中。  

雒阳!  

“都深夜了,师兄和长公主怎么还没回来啊!”  

阿信焦急的走来走去。  

赵礼也是满脸不安。  

林太清却是嘿嘿一笑:“也许…郎情妾意,你侬我侬,情到深时忘了点吧?”  

“不可能,师兄不是那样的人!”  

阿信连忙反驳。  

雨桐也点点头道:“我觉得杨公子与长公主断不至于此,要不…我出去打听下吧?”  

“有劳雨桐姑娘了。”  

林太清知道雨桐的身份,拱了拱手。  

雨桐正要离去,却是有一名老太监径直闯了进来,问道:“宋国长公主和杨仆射还未回来罢?”  

“正是,请问公公来此何意?”  

林太清问道。  

老太监面色一肃,便道:“宋国长公主与杨仆射于野外踏青之时,被神刀门、大林禅院与水月观围攻,逃出重围之后,尚无音讯,传陛下口谕,请宋国来使稍安勿躁,朕已派出高手着力解救,绝不教三派宵小得逞。”  

“什么?”  

四人大惊失色。  

老太监细声道:“三派对陛下的贵宾动手,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我大魏高手如云,只要杨仆射与长公主还未落到三派手上,早晚会解救出来,同时为防三派挟持诸位作为人质,陛下已派了高手隐在院落周围暗中保护,若有采买,尽管使唤府中婢仆,且安心静候消息便是。”  

四人明白,自己被软禁了。  

“公公…”  

赵礼不服,急声唤道。  

林太清赶忙拉了拉赵礼,就向老太监拱手道:“请公公代为谢过陛下,我等留下来便是。”  

“如此甚好,老奴就不打扰各位啦!”  

老太监满意的笑了笑,转身而去。  

“林公子,为何阻止我说话?”  

老太监刚走,赵礼就不满道。  

“哎~~”  

林太清叹了口气:“我们修为低微,只要来一个筑期就能让我们吃不了兜着走,倒不如老老实实的呆着,免得杨公子和长公主没出事,我们反而先出事了,况且长公主身份尊贵,若真出了意外,魏主也不好交待,故我认为,魏主必会尽力查找。”  

“都怪我们没用!”  

赵礼不甘心的狠狠一拳打在树上。  

“哈哈,我看这小子是在劫难逃喽!”  

这时,伴着哈哈一笑,碧蟾宗五人踏着欢快的步伐走来。  

魏长沙惋惜道:“可惜了长公主一个大美人儿啊!”  

“嘿,这个美人儿也不错!”  

魏长生望向阿信,目中满是银邪之色。  

阿信怒道:“师兄在的时候你们敢不敢说这样的话,一群小人罢了!”  

魏长生也不怒,呵呵笑道:“美人儿,笑到最后才是笑,过几日希望你的嘴还是这样硬,我们走!”  

在魏国的地盘上,暂时碧蟾宗还不敢生事,众人纷纷狂笑着离去。  

“该死!”  

阿信气的脸通红,目中满是恨意,她迫切有种变强的渴望!  

魏宫!  

太子拓跋宏也得知了山阴公主与杨肆失踪一事,并且知道的还很详细,赶来觐见。  

拓跋寿问道:“你可知三派为何要劫持宋国长公主?”  

拓跋宏道:“孩儿以为,是试探父亲的底限。”  

“哦?说说看!”  

拓跋寿挥了挥手。  

拓跋宏道:“再有两个月,就是父亲的百岁寿辰,三派一致认为,父亲或会趁机宣布建立仙朝,这对于他们无疑是灭顶之灾,不过父亲功力通玄,三派不敢正面硬撼,也不敢对我拓跋家出手,因此选择了宋国长公主这个看似无关紧要,却身份尊贵的宾客。  

如果父亲对此置之不理,三派必大肆渲染,败坏父亲的名声,父亲可别小看区区言论,关乎着人心和气运,倘若人心不再,气运流逝,仙朝纵使建立也将…也将举步维艰。  

但同时,父亲如出手的话,又考量您的决心和魅力,按三派原有打算,宋国长公主已被掠走,必会集中力量,设置陷阱,只怕我朝修士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若死伤过多,若人心生变,那些请来的供奉或一哄而散,故而此计实是歹毒之极,好在杨肆带着长公主逃进了风火洞,算是无意中打破了三派的布署,迫使三派不得不集中大量人手进入风火洞搜寻。”  

“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