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着手炼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傍晚,回到家里,刘楚薇和萧朝凤都在。  

萧朝凤见着杨肆,鼻子哼了声:“大忙人回来了啊,小黄,我得回去了,明天我再过来看你。”  

“小黄,我也得走了,明天见!”  

刘楚薇招了招手。  

“小公主稍等!”  

杨肆连忙唤住。  

“杨公子,有事吗?”  

刘楚薇问道。  

杨肆笑道:“我还差几味药材就能炼丹,不知公主手上有没有?”  

“是什么?我得先找找,如果没有,我再去大姊那里看看,对了,你还需要个丹炉吧。”  

刘楚薇贴心的问道。  

“都写在上面了。”  

杨肆从怀里取了张纸条递过去。  

萧朝凤凑眼一看,暗暗记了下来。  

“好啦,我知道了,争取明早给你带来。”  

刘楚薇若无其事的收下纸条,与萧朝凤先后离去。  

“呼~~”  

翠眉含烟同时吁了口气,两个姑奶奶终于走了。  

次日一早,用过早膳,杨肆根本没打算去点卯,坐家里板等起来。  

先来的是刘楚薇,提着个大包裹,递给杨肆道:“杨公子,你要的药材都在这了,还有一只丹炉,当然啦,不是什么法器,一般炼丹还是可以的,你先凑和着用吧,将来有更好的再拿给你。”  

杨肆打开包裹一看,一只特大号电饭锅大小的三足青铜丹炉,外型古朴,雕刻着繁复的花纹,里面放着所需的五味药材。  

计有龙腾草、千叶橛、空卷花、双叶黄莲草和阴阳菟丝子,年份都在二三十年上下。  

另还有一本小册子,记载着旁人炼丹的心得体会。  

“多谢小公主了!”  

杨肆由衷称谢。  

“哼,小黄就吃这个?来,姊姊给你带了更好的药材,炼出来的丹,药性也更强!”  

伴着一声冷哼,萧朝凤出现,手里也提着个包裹,摊开一看,都是五十年份的药材。  

“唧唧~~”  

小黄期待的叫唤两声。  

翠眉含烟都是一副忍俊不止的模样,这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啊!  

杨肆也笑道:“郡主,那我就代小黄谢谢你了,你们留外面,我去里面炼丹,别打扰我。”  

说着,就提起丹炉和药材,往后面走去。  

“啾啾~~”  

小黄挥着翅膀,好象是在提醒,一定要成啊!  

杨肆回头一笑,摆了摆手。  

药材并不是整株整株的往丹炉里扔,炼丹之前需要择取有用的部分,以无根水洗净,毕竟药材的各部分,药性是不同的,如果不加选择的扔进丹炉,药性必然会起冲突。  

炼制黄芽丹需要五十多种药材,光是第一步的清洗,杨肆就足足准备了一个上午,到中午时分,整理出了三份药材待用。  

在杨肆的理解中,炼丹与配药并无本质的不同,都要讲究君臣佐使,君是唯一,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果一副丹药中有两味药材为君,药性必起冲突,最终炼出一炉废丹,这是炼丹配药的最基本原则。  

炼制黄芽丹需要一株百年份的红参为君,其余的药材分处臣佐使之位,充分催发红参的药力,使丹药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杨肆暗暗在脑海中把黄芽丹的炼制方法过了一遍,如黄芽般这类的基础丹药,不需要专门的地肺火焰,焦炭充分燃烧能提供一千三百度的高温,足够使用。  

丹炉架在火焰上,鼎底隐约烧的发红,杨肆把择取过的一截红参扔了进去。  

如果是凡铁炉子,把药材扔进去的唯一下场就是烧焦,但丹炉到底是丹炉,红参在丹炉里,居然迅速融化为了一滩暗红色的液体。  

接着,杨肆又把一株株的药材放进去,药液的颜色越发丰富,当五十六株药材全部融化之后,丹炉底部已经成了药液的海洋。  

在沸腾翻滚的过程中,杨肆极尽小心的控制着温度,药渣被逐渐析出,沉入底部,上面的药液越发的清亮。  

成丹就在此时。  

突然杨肆想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刘楚薇拿来的小册子上记载,成丹需要收丹诀,一炉丹药的品质高低,除了药材与火候,以及前期的准备工作,收丹诀至关重要。  

甚至可以说,在同等条件下,收丹诀决定了丹药品质,或者炼丹的成败,这也使得收丹诀成为各宗派的不传之秘。  

因着对武道入微的理解,前面的各步骤杨肆都做到了完美的程度,可是他没有收丹诀啊!  

在道经中,从来没有提过收丹诀,仅有的一篇记载张三丰炼丹的过程,也对之含糊其辞。  

没有收丹诀,难道用手来捏?  

正当杨肆犹豫不决的时候,屋外传来一声冷哼:“丹药的火候已经差不多了,你为何还不用收丹诀收丹?该不是你不懂收丹诀吧?”  

杨肆不用看,都知道是萧朝凤,这他娘的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果然,萧朝凤抱着小黄,倚在门框上,满脸的戏谑,身后是刘楚薇、翠眉和含烟,美眸中都有些担心。  

‘对了,我虽然没有收丹诀,但是我有无形之眼,可以看破灵气的分布变化!’  

杨肆灵机一动,开启无形之眼看去,那清澈的药液,分明就是一个个灵气旋涡,孕育着一颗颗的丹药,按照丹方的记载,一炉黄芽丹有一百零八颗,杨肆刚好看到了一百零八个灵气旋涡。  

这让他对收丹诀起了猜想,也许…收丹诀的本质就是把一个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