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弓弩之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刺客!”  

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句!  

百姓们纷纷四散而逃,或赶紧躲了起来!  

原本还闹哄哄的街道,几个呼吸间,就空荡荡的。  

“你们是谁派来的?”晁蛮儿问了对方一个极为幼稚的问题。  

“百里棠!”有位杀手的心情似乎很好!  

“骗鬼呢!”晁蛮儿自是不信,百里棠要杀他们三人,何须再派杀手?刚刚他们在行宫里,手无寸铁。百里棠要杀掉他们轻而易举。  

旁边,晁洪和梁文青已经动手了!  

“锵锵锵!”  

顿时,一阵刀光剑影!  

十数招之后,梁文青脸色巨变,颤声道:“是天杀楼的杀手!!”  

天杀楼,景国最大、最神秘、最恐怖的杀手组织!  

晁洪已经察觉,面如土色。  

他无惧生死,只怕晁家大仇不怕,无言面对晁家及晁家军的无数冤魂!  

这一刻,他想到了那日,百里棠对他说过的话:  

“你恨朕无用,你越是恨朕,甚至杀了朕。背后之人,只会躲在某个角落里,一边搂着女人,一边吃酒庆祝。  

朕若没了,你晁家的仇,这辈子将无法报了。一旦你没了,以你那宝贝女儿的智商,恐怕活不了几日!  

甚至,连仇家都找不到是谁!”  

想到这里,晁洪虽不甘心,可他还是大吼道:“文青!你带着蛮儿走!这辈子都不要报仇了,好好活下去!”  

就在他一分神,从暗自又冲他飞来七八支箭矢!  

还有放冷箭的杀手!  

“爹爹,要走一起走…哎呦…”  

“蛮儿…”  

晁蛮儿的小腹中箭了,许是箭头有毒,眨眼间,便晕了过去!  

晁洪双眼欲裂,顾不得那么多,冲过来,可十余个杀手很快就将他团团围住,眼看便要命丧于此地。  

“主公!!”梁文青也中箭了,他中箭的地方是小腿,顿觉一阵酥麻,“箭头涂有麻沸散…”  

“啊啊啊!!!”  

国舅爷悲愤地仰天长啸!  

为什么会这样?  

他不甘心啊——  

然而,经过他这么一吼,奇迹般,围在他旁边的杀手们,纷纷倒下!  

原来,这些杀手全部中箭了!  

会是百里棠的人么?  

他为何还愿意救他们父女?  

又有好些杀手窜了过来,结果又倒了!  

百米之外。  

“阿四,你想找死吗?又抢我的人头?”  

“闭嘴吧阿六,陛下说过,咱是狙击手,不得暴露!又得一个,爽乎!”  

“可怜的阿大,被陛下派回宫里…蒙将军号称百步穿杨,也不见得比咱厉害呢!有了这千里镜…咦,我好像又看到一个藏在屋檐上的杀手!”  

“我也发现了一个!”  

“莫要着急,等到发现更多人的时候,再一并动手!这群贼子,躲了好久了,今儿个终于全部现身了!”  

“你们说,若是国舅爷发现他们被陛下当成了活靶子,会不会气的要杀回来呢?”  

“怕甚?有了神弓弩,可轻易击杀敌人于五十仗之内!陛下认他,还是国舅爷;陛下若不认他,便是反贼!”  

听听,你晁家父女的觉悟,还不如一个侍卫!  

目前一共打造出了十二支现代“神弓弩”。  

据宋代,武经总要中,便记载了多种弓弩,其中床子弩,神臂弓大家可能听说的较多。床子弩是一种重武器,是依靠多张大弩的合力将一支箭(矛)射出,往往需要十几人动用一些机械的力量才能上弦,she程可达500至800米,确实当时的远程武器。  

但,文献通考中记载的宋太祖监造“千步弩”,射程号称达3里(1500米),不过此处同时记载宋太祖监造床弩she程只有七百步,如果“千步弩”真能she3里远,很可能使用了较轻的箭。  

这些都是笨重的弩,不方便携带。也无准性可言,不然宋朝也不会动不动,就“节节败退、割地求和”。  

而普通弓弩准性好,距离比弓箭远一倍,已经不错了!  

像蒙放这样的将才,可百步穿杨——指能在一百步以外she穿指定的某一片柳树叶子,百步之内,杀伤力可以。  

可纵观景国,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百步穿杨?  

大量的古代战争和现代轻武器战争,基本都是在50米左右甚至50米以内的距离上进行的。  

即便进入现代战争,轻武器的普遍交火距离也没有超过250米,只不过提高了火力密度和精准度而已。  

百里棠提供的现代弓弩,乃结合军用弓弩所制,设计了握把和扳机,速度快、威力大,要比手qiang的威力大很多,略逊于步枪。  

便于携带,有效击杀范围在250米内!  

使用这种弓弩时,声音特别小,也不会有火花的产生,利用瞄准镜,精准度也很高。可杀敌于无声当中。尤其是在百来米的范围内,哪怕天生对杀气感应灵敏的杀手,躲都躲不掉!  

威力强大,准性高!  

自2003年后,国内部队就加入了这种冷兵器只可惜,百里棠他们还不能量产,如果可以量产,百里棠不介意打造出几千人的弓弩暗杀队…  

若百里棠刚刚想取了晁洪三人的性命,十把神弓弩,这三人早已是死人了!  

“是何人放冷箭?”一名还躲在暗中的杀手咬牙道,他四处观察,皆无发现。惊诧万分。  

是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