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皇家二号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蒙张两人,满心欢喜的研究商讨去了。  

两人越是研究,越是震惊!  

皇家一号打谷机,足以令世人震惊,待皇家二号楼成功问世,又将改写景国历史!  

见识过改进版弓弩和千里镜的蒙大将军,心中更是感慨万分。  

陛下,似乎跟以前的陛下,完全变了两个人呢!  

“张大人,为何陛下在宫中之时,是人人口中的昏君?而自从被雷劈后,陛下似乎是换了一个人?难得雷劈,可让一个人变的更加聪明?”  

“蒙将军有所不知啊。陛下绝非昏君,可他只能扮演昏君,瞒过世人。蒙将军可曾记得当年之事?”  

“张大人所指先皇后一事?”  

“正是!想当年,晁家是何等风光,却因…当时证据确凿,陛下不得不将皇后打入冷宫,不久后,御医便诊断出,皇后怀有身孕…却非龙种…”  

“寻常百姓,遭遇此事,何人不怒?何况还是堂堂一国之君!若非陛下隐忍多年…”蒙将军没有接着说下去,他心里面,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更为荒唐的还是,燕云路的百姓们,居然把陛下在西云县所做之事,歪曲成那样?可见,有人是按捺不住了呀!还好,本官已经想出了应对之策,相信不久后,陛下便能顺利回宫!”  

“张大人,日后我蒙放,还是少与你打交道为妙。放真怕你哪日,将放给卖了,放还给你数银子!”  

张东正,名字倒是“东东正正”,若他想算计起人来,连朝里的老臣都惧他三分。  

自弱冠中状元至今,才不过八年时间,张东正从六品官职,升至今日从二品。这般人物,景国自开朝以来,屈指可数。  

怎奈,张东正此人,出了名的油盐不进,也不加入任何一方阵营,关键是此人“长袖善舞”,曾经有人欲陷害于他,却让他给捷足先登,略施小计,便将此人被满门抄斩。  

自那之后,再无人敢打张东正的“主意”。  

相比之下,蒙大将军心思单纯多了,他目的有二:保家卫国、光耀蒙家!  

蒙放出身破落寒门,自十四岁参军,今已二十四,至今未娶,凭自己实力,从一个小卒,一步一步升到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只不过,蒙放不会忘记,叶家对他的再造之恩,以及叶家那位神将…  

当务之急,是尽快打造出皇家一号楼!  

论心计,蒙放自认不如张东正,可他绝非莽夫。陛下是举办了田径比赛,送了给大家打谷机,可他敢说,百姓们并不会因此“买账”。  

陛下提议,加入皇家军团,需遵循自愿原则,不得强求。  

百姓们会自愿吗?  

但人数不会多!  

如果皇家二号楼问世,情况必将大转!  

原来,陛下真正的赈灾“杀招”在此啊!  

假若一开始,陛下就下令,让灾民参加,灾民必定不愿意,说不定,当时就反了。  

现在,乃水到渠成也。  

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它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  

它可聚族而居、教化娱乐、安全防卫、防风抗震、防火防潮,且冬暖夏凉,环境宜人。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  

某位联*国科教文组织顾问是这样评价土楼的: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百里棠为何不弄现代建筑呢?  

一不现实!  

钢筋水泥从何而来?  

弄个打谷机的齿轮,都废了大家九牛二虎之力。  

二让朕如何跟世人解释?  

再说,土楼虽“土”,但它的美学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特别是看了七八遍大鱼海棠的余棠…住在土楼里,下雨天,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真美。  

西云县街上,国舅爷晁洪皱着眉头,后悔他刚刚只是踹了百里棠一脚,至少揍的百里棠半个月不能下床才是。  

“主公,可是要去搭救大小姐?”梁文青明知故问。晁洪走去的方向,自是去搭救那位不让人省心的主。  

晁洪没有回答梁文青这个问题,而是问他:“一个人的记忆,果真能消退么?”  

“自然。庞家庄曾有一青年,山中狩猎,不小心撞到了石头,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忘的干净。”  

“是否会有恢复的一天?”  

“会,也不会。大夫说,得看机缘。”  

万一哪天百里棠恢复了记忆…这便是晁洪皱眉的原因。  

“主公,若不医治,便难以恢复记忆。且主公应当,趁那人还在西云县时,多与之接触,再探虚实。”  

“文青所言有理。我刚刚的确是…”过于激动,险些难以压制内心的仇恨。  

灭晁家满门的,不管是不是百里棠的主意,都与他脱不了干系!  

可如今百里棠身陷囫囵,又说明了什么?  

晁洪素来不喜欢政斗,他亦懒得去想。先看看蛮儿吧。  

可还安否?  

很快,国舅爷便被气的吐血!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晁蛮儿不是要给梁秋语家的菜,淋粪水么,淋粪之前,她需将杂草除去,结果连菜苗一道拔了,梁二虎便笑话她。于是两人就在菜地里打起来。  

正好秋语娘过来,见到这一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