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西云县的奇女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灾。西云县里流行一句话:嫁女莫家东云县。  

“可有台风?”  

“台风?”这位大人,哪听过什么台风,“陛下,可是大风?”  

百里棠解释:“就是刮大风,下暴雨。”  

梁秋语道:“陛下,西云县每年至少会有两场。通常而言,是在夏收结束后。现在田里的稻子熟了六七层,还需七八日,就能全部熟透了。”  

且不说不同品类稻子成熟,有早有晚,就是同一杆稻子,成熟时间都不尽相同。  

沉甸甸的稻穗,有的金灿灿,有的还很青。  

百里棠:“亩产几何?”  

梁秋语语气颇有两分得意:“最高亩产,四百一十二斤!”  

(解释:本文参考两宋背景,两宋时期半斤等于八两,但本文半斤等于五两。)  

百里棠没啥概念,他小的时候,家里种杂优水稻,亩产一千斤左右。可这儿是古代,生产技术落后,连化肥农药都没有,更别说收割机…  

直到脑里的知识库自动显示几段文字:宋仁宗时,范仲淹在奏议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臣知苏州,田出税者三万四千顷,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  

朱熹在奏救荒事宜状中说:淳熙时浙东路绍兴府六县“每亩出米二石”。  

这“二石”或“三石”也是指米。二石米,是四石稻谷,三石米,是六石稻谷。亩产四石稻谷,折合今市制亩产三百八十斤稻谷。  

而景国的稻谷平均亩产,才不过三百斤出头。所以,梁秋语是完可以骄傲的。  

身旁的几位大人们,也都已经想到,种出这般高产的稻子之人,便是眼前这位国色天香的梁妃无疑了。  

真是一位奇女子啊!  

可惜,最终还是做了昏君的妃子。  

如果她能进司农寺,不知能造福景国多少百姓!  

只是梁秋语有些苦恼:“稻子是多了,稻穗却容易把稻苗压弯了。”  

百里棠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皆是水稻倒伏之后,三三两两的植株,绑在一起,以免稻子长期浸泡在水里发芽。  

无数的乡民,也在自家的稻田里,做这事。包括梁二虎一家三口。  

梁二虎低着头干活,嘀咕:“昏君,啥本事没有,除了出生好。”  

二虎娘小声喝道:“休要胡言。当心你被昏君拉去宫里当差。”  

梁二虎吓的赶忙闭嘴了。  

稻苗为何容易倒伏,原因很多,百里棠没有给大家解释,他看到地上一堆又一堆搬家的蚂蚁,周围也很少听到鸟叫声,心里产生了一个不好的念头。  

莫不是台风要来?  

台风一来,刮风下雨两三天,这些原本倒伏的水稻,只会有更多在田里发芽发臭。损失将不可估量。  

梁二虎家被人毒死了一头耕牛,他连命都豁出去了,可见粮食对一个古代农户意味着什么。  

且不说,还需要交税。  

景朝的税…很高。  

是他百里棠定的…  

“传令下去,命全西云县,所有农户马上收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