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圣三位一体(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骑士不等。  

莫鲁除了保护山女,其他都是后勤功劳,所以只封了一村的实领骑士。  

而少年艾伦出来时,卓尔伯爵一家还有罗拉也看着。  

不得不说,贵族们多少都有点人妻的兴趣爱好。  

失去丈夫的罗拉,总给人一种我见尤怜的感觉,不过自从传出布兰有意思后,就没有领内贵族敢造次了。  

艾伦拿到两个半村子。  

布兰的自己的直辖最后差不多封出三分之一,不过位格被提升到了男爵。  

布兰把土地文书赐下时,看见一条长疤从这小子手心衍伸到袖口内,跟条蛇似的通峡之战时,艾伦想立功想疯了,也是差点没回来。  

手下用命,主人不能吝啬。  

这是当代的游戏规则,大贵族与手下贵族共治。  

若不肯分享权力给手下,想搞中央集权,不是好事。  

尤其现在还有外敌环绕,给手下土地,能激发他们一倍,甚至两倍的心思效忠。  

以上是布兰自己把直辖米兰伯领封出的部份。  

之后给其他人伯爵领时,流程不太一样。  

山主领的授予,不由布兰来干。  

伯格曼,乔谭,席拜恩三位山主,早就在山谷建立伯爵名号。  

此次在富兰克林见证下,以“山侯”的身份加入。  

有一种君主继承法叫做选举继承法,有投票权和参予权的贵族,称为“选侯”。  

三位山侯上台,在众人见证下,跟布兰互相交换协议文书,成为附庸。  

接着是剩下的伯爵领归属,还有五大臣甚至宫相。  

之前领地内人口造册,改变哨所位置时,西蒙就知道领内要改制了。  

眼下西蒙手心出汗,他觉着自己哪怕不是伯爵都没关系。  

可一定要凌驾于五大总管之上。  

两位殿下实际上是一体的,自己要是成为公爵之手,那就是一人之下!  

布兰看了一眼场上,眼光落在几位重臣面前。  

这几年,这些手下都开始有自己班底了,布兰自己一个,还剩下六个伯领。  

伯领中,还要扣掉豪赫尔的巴萨伯领,  

女伯爵贝莉安贞的波隆伯领。  

原北意四伯爵中,昆奇伯爵的托文伯领。  

还有同是四伯爵中,奇蒙南伯爵的海思伯领。  

这四人的领地,布兰重新划分调整。  

最惨的是豪赫尔,他的巴萨伯领,只有全盛时期巴萨公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不过他这次忠诚地执行布兰方针,布兰给他的回报是,在他跟昂布的纠纷中,训斥昂布一顿,并把昂布领地转移到别的地方。  

这四个伯爵既然是新公国的诸侯,自然都要出来受领新的统治文书。  

豪赫尔单膝跪下时,眼神不敢乱飘,一直看着布兰的脚。  

四人之中,态度最轻松的是贝莉。  

她投靠布兰最早,前些天,布兰已经透过气了,会重用艾伦,之后让两人成婚,以入赘方式。  

但是生的孩子留下一个继承卓尔伯爵的姓氏。  

年龄是差了好几岁,但女伯爵也喜欢年轻好看的男爵,所以这件事贝莉只是犹豫了一日,就宣告同意。  

昆奇也看不清兴奋之意,他本就是伯爵。  

而因父亲战死,刚刚继承位子的奇蒙南,到是有些兴奋。  

每个人都少了一点土地,外加布兰减少米兰伯领约三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额外可以设置两个伯领。  

第一个伯领,布兰眼神落到德斯利身上,他是现在的条顿骑士团长,骑士之首。  

先前德斯利还因听到谣言,说自己一个外乡人,信仰不虔,没资格封伯,心情坏了几天。  

这可是伯爵啊!  

不是男爵,骑士这种小贵族可以比的。  

罗马时期,因疆土太大,便让各地王国公国自治。  

从而衍生出不同的君主王权法。  

意大利的半岛的王权法对贵族宽松,属于“限制王权法”,仅比最低的“封臣自治法”高一级。  

封臣自治法基本上就是除了不叛国,定期交钱,接受君主征招。  

平时贵族在自家土地,什么都能干,甚至能对看不顺眼的同属贵族开战,不用请示君主。  

限制王权法可以开战,但必须由领主仲裁无果才行。  

公国新立,布兰想着过几年,领内情况稳定些再提升一级,改为中等王权法。  

这种王权法,封臣很多要事没有主君点头是不能干的。  

德斯利内心是想要伯爵位子的,可他吃亏在外邦人这身份上。  

当德斯利被喊中时,他用力捏紧拳头,差点吼叫出来。  

两个伯位少了一个,不少人把目光放到西蒙身上,西蒙既期待又担心。  

他怕拿了伯爵头衔后,就没有宫相之位了。  

布兰看着德斯利,突然说道,“当年还是德斯利力保你的生命。”  

德斯利点头道,“如果卡罗尔阁下在,这个位子属于他,宫相之位也非他莫属。”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西蒙突然觉着这句话是讽刺自己没资格!  

“你要秉持他的意志,把条顿骑士团带领到伟大地步。”  

“领命。”  

“赐汝伯领,其名威尼托,再授你首席骑士,狩猎总管......”  

德斯利也得到两个宫廷荣誉衔。  

接过了布兰传下来的法理文书,只见上面用着拉丁语,意大利语两种语言写道。  

“米兰大公国法理七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