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拿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虽然苏灵他不是多么喜欢表现自己的人,但在如此万众瞩目的场面之中,获得赞许,这种感觉还是十分不错的。  

所以苏灵准备享受着周围人热烈的讨论声,不过这声音听起来和预估的差距有点大。  

众人纷纷讨论道:  

“这从织女部中走出来的男修士到底是何人,如此娇小可爱的女修士说打就打,一点都不留手,真令人厌恶…”  

“明明对方都没有反抗之力了,竟然还往对方脑门上拍,一点修士风度都没有,简直令男修士群体蒙羞!”  

“按我说,这种不择手段的修士,就不应该赐予他蟠桃。”  

“他到底是什么境界,为何能轻而易举的拦住仙人符箓,难道他成就了仙人境界不成?”  

“怎么可能,你以为仙人是大白菜吗?估计他也偷偷用了仙人符箓吧!”  

除了讨论声,坐在台下的修士有一半多的人吼着让苏灵下台,看上去像是为了这个女修士打抱不平,可实际上…还是因为那五枚蟠桃惹的祸。  

财帛动人心。  

他们肯定不能让苏灵如此轻而易举的将蟠桃拿走,用这种态度想表达对苏灵的不满,借此来争抢。  

当这种情绪表达出来之后,这些修士进行挑战,不管是赢是输都不会显得过于丢面子。  

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最简单的方式。  

抨击对方,借机挑战对方来抬高自身。  

而特使徒弟在苏灵收手之后便被她的师父带了回去,哭的梨花带雨,仿佛受了很大的委屈一般,最终因为道心波动过大,晕了过去。  

而她的师父眼神异常冷冰,似乎额头上的青筋都冒了出来,今天出乎她意料的事情太多了,甚至有些令她惊慌失措。  

惊慌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徒弟没能获得胜利夺得五枚蟠桃,还因为她的徒弟斗法失败了。  

对于一般人来说失败是常事,但是对于她的徒弟来说,失败的后果很严重,因为这位身材娇小的女修士从小就被当作胜利者来培养。  

从未经历过失败的她受到如此严重的挫败,对修行的道心是一场无法想象的冲击。  

事实上,修士或多或少的都会利用胜利来积攒信心,就像是冲关,某些大的关卡就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利用战斗的胜利来获得突破瓶颈的引子。  

而若是将修士从小培养,连续获得胜利的话,借此来提升无敌的信心,修练的速度便可以事半功倍。  

这道捷径并不好走,因为从未失败过,若是有朝一日失败的话,很容易道心受阻,让修炼此道的修士失去对胜负的认知。  

但这在洪荒之中并不是那么重要了,毕竟成仙的能有几个人?  

修行本来就是大浪淘沙,站在跨越仙门的是少数中的少数,所以这点风险完全值得去冒。  

特使很久之前便为她的徒弟规划好了道路,对她徒弟遇到的所有对手都进行威逼利诱,这样才能让她的徒弟可以一直胜利。  

不然的话,年纪轻轻就敢挑战老辈修士,又有什么资格能够胜利呢?  

就算是天赋高,也不可能有一直胜利的可能性。  

所以被安排无数次战斗的她一直保持着胜利,尽管有些时候会使用法宝帮助,直到遇到了她无法反抗的敌人…苏灵。  

在前排的百花部等其他部门的仙人互相传音,纷纷为苏灵成为仙人而感到困惑和震惊的时候,台下便传来的挑战者的声音。  

一位身着白色长衫,长发束起,打扮的一丝不苟,如同从古画中走出的人一般,手持长剑,潇洒自然。  

虽然在苏灵看来所有的装扮都是古装,但在如今天庭时期,这种装扮在古人看来也同样算是“古装”。  

衣服简单朴素,没有一点装饰,古装男惜字如金,长剑斜着指向苏灵,淡然道:“天将部顾庄南…请赐教。”  

在他下场之后顿时场面热闹了起来:  

“顾师兄摧枯拉朽打败他,让这些人见识下天庭天将部的厉害!”  

“这就是天将部年轻一代的首席弟子吗?长得好帅!”  

如果将天庭中的弟子分类的话,那么在天庭建立之后都是新一代的弟子。  

不过天庭已经建立了近千年,那么自然又划分出了一批更为年轻的弟子,也就是年岁不到二百岁的新人被称作年轻弟子。  

简单说像财师姐这样,超过了二百岁但却是在天庭建立之后进入天庭的,这种属于…新一代弟子。  

而像织月、织心这些不到二百岁的新人,被称作年轻弟子。  

年轻弟子也在新一代弟子范围之中。  

此时,上台的顾庄南在年轻一代弟子中似乎非常有份量,台下尽是一些加油打气的天将部修士,甚至有些其他部门都女修士都在为其欢呼。  

显然人气极高,有种“小生”的架势。  

苏灵看着对面的男修士长相也就那么回事,姿色中等偏上,他的不凡大多都是源自打扮出来的风格。  

没想到这种风格这么受人欢迎。  

苏灵站着不动,等着他先行进攻,免得破坏那条“后发制人”的自然规律。  

百花部的阵营之中…  

菊花仙子皱眉道:“这人身上到底用的何种遮掩手段,为何以我接近半步大罗的境界也无法看出来。  

金银你认识这人吗?  

天庭怎么可能会凭空冒出如此强大的修士?”  

金银花仙子听话菊花仙子的疑问明显的愣了片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