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战争前的准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汉斯,我已经弄好了,编制问题我也已经弄明白了。”在当晚上,王大龙就弄好了编制情况,非常高兴,他将这些准备告诉了汉斯。  

“那太好了,您,我记下来。”汉斯一边和王大龙着话,一边拿出了打字机。  

王大龙一脸兴奋的清了清嗓子,:  

“先远洋巡洋舰队的情况,我打算将远洋巡洋舰队的旗舰定为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然后附带四艘纽伦堡级轻型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然后再配上两条UIX型潜艇,主要作用是负责在五百海里开外的远洋作战。  

然后是近海巡洋舰编队,我打算以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作为旗舰,附带两艘柯尼斯堡级轻型巡洋舰和六艘驱逐舰,再配上两条UVIIC型潜艇,主要作用是在海上按照规定路线巡逻,如果发现有敌舰活动的迹象,那么就要赶过去查看。  

之后是袭击舰编队,既然是袭击舰编队嘛,那肯定是要以德意志级装甲舰为核心旗舰,然后是三艘纽伦堡级轻型巡洋舰作为辅助军舰,再配上两艘Z级驱逐舰就完事了,他们不需要潜艇,因为他们就是追求速度,整体速度越快越好。  

再然后就是远海潜艇编队,我打算直接用六艘UIX型潜艇就完事了,近海潜艇编队就用六艘UVIIC型潜艇即可,那些UII系列潜艇直接开出战斗序列吧,所有的艇员都直接放假,等待下一步的安排,哦,对了,还有鱼雷艇也是,也都回家吧,这些只不过是过度型军舰,咱们现在也用不上了。  

然后就是战列舰编队,因为咱们的战列舰防空并不是很优秀,所以我打算以俾斯麦级战列舰为中心,增加两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和三艘纽伦堡轻型巡洋舰,再加上两条UXXI型潜艇和两艘驱逐舰。  

最主要的就是航母编队了,我打算以齐柏林号航母为作战核心,作为旗舰使用,辅助以三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一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两艘纽伦堡级轻型巡洋舰,四条UXXI型潜艇,三艘Z级驱逐舰,两艘亚特兰蒂斯级综合补给舰。  

剩下的就是补给舰队了,不过我并不打算使用综合补给舰,而是使用三艘辅助巡洋舰,毕竟补给舰出任务的时候并不是很多,如果用辅助巡洋舰充当补给舰的话,闲下来的时候还能用于骚扰敌饶商船。  

另外我又增加了两个新的编制,分别为驱逐舰队和布雷舰队。  

驱逐舰队我打算弄五支,每艘驱逐舰队都由一艘纽伦堡级轻型巡洋舰作为旗舰,然后跟着四艘Z级驱逐舰,这些驱逐舰在闲下来的时候还可以当做布雷舰艇。  

布雷舰队我打算就弄一支,这个其实早就有了,只不过没有具体的编号而已,由五艘UXB型布雷潜艇组成的,一共有五艘,其实布雷编队咱们已经很少用得上了,尤其是咱们的实力得到增强之后,更是用不上了,现在咱们连门口的水雷都清不了呢,更别布雷了。  

嗯,我完了,你都记下来了吗?”  

“记下来了,您确定要这样的编制吗?”汉斯问道。  

“当然了,发生了什么吗?”王大龙感到有些疑惑。  

而汉斯则是眼角抽了抽,感到有些难受,不知道该不该讲。  

“那个,长官,您要知道,光是纽伦堡级轻型巡洋舰,按照您的这个编制就需要五十九艘,您要真的就只有两百万点的能量值的话,我还是建议先弄战列舰编队和远洋巡洋舰编队,而且这么多的军舰,实话,至少需要八个港口来进行补给,咱们目前似乎并没有这个能力呢。”汉斯道。  

王大龙也顿时尴尬,确实,虽然他的能量点现在已经多起来了,但终归只有两百万点,自己还是高估了自身的能力,现在他预定的这些军舰,最多也就只能招募一半,一艘造价就要两万点的纽伦堡级轻型巡洋舰,如果招募五十九艘,别自己的能量点够不够用,光是补给问题就够让他头疼的了。  

根据王大龙的估计,这些军舰如果都招募出来,总吨位甚至有超过一战德国的海军总吨位的可能性,而附近他所能够得到的港口只有九个,其中两个还是雷区,看这架势,只能准备在战争告一段落后再准备下一步的扩张了。  

“话,汉斯,你的作战航线弄得怎么样了?”王大龙问道。  

“快弄完了,我的打算是先行进攻斯达尔建立在奥尔多本土上的两个大型中转港口,我的建议是派遣潜艇和布雷潜艇过去,直接封死就行,如果斯达尔没有了中转港口的话,那么他在面临咱们几乎二十四时不间断的车轮战攻击的时候,抵抗能力就会下降不少。”汉斯拿着一份标满了各种航线的地图对王大龙道。  

“哎?为什么啊?”王大龙问道。  

“斯达尔在之前的战争中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不也是因为补给问题吗?斯达尔的本土距离咱们这里很远,我估测在上千海里这样子,而这么远的航线,想要运送补给品就显得十分的麻烦,所以就需要中转站,不过最适合作为中转站的地方很不幸就是奥尔多本土的港口,他们没办法只能绕远补给,而现在他们占领了奥尔多的港口作为补给的中转站,那么里面燃油肯定是少不聊,咱们只需要先派遣潜艇瘫痪他们的港口,然后再派遣舰队清楚斯达尔在这片大陆上的港口,趁他们还没有彻底站稳的时候。”汉斯道,“只要摧毁了他们的补给港口,然后等待一个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