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关城之毒(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绝对会把京城那些人上人们吓得够呛。\r

到时候说不定连投降派都要从朝中冒出,到那时,苏元夺取大周的进程便会一日千里。\r

不过,在出发前,太原城内发生了一件让苏元意外的事。\r

那便是不少百姓都要求参......

第87章关城之毒(第4/7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军,保卫漠州。\r

其中不少是从前的漠州兵,他们解甲归田后,这次听闻有战事,又纷纷要重新穿上戎装,奔赴战场。\r

苏元了解后才知道,百姓们对如今的生活很是满意,也很是珍惜。\r

为此,当知道大周要派军队过来时,为了保护如今的生活,这些百姓愿意拿起刀兵,加入北安军,为守护漠州而战。\r

这让苏元很是感动。\r

同时也印证了他的政策是成功的,只有领导者爱护手下的百姓,手下百姓才会在危机时愿意挺身而出。而不是麻木地过一天算一天,对谁称王称帝都不感兴趣。\r

如此一来,苏元的动力也更加充足。\r

而且他没有罔顾百姓们的参军热情,设立一支北安偏军,将这些愿意从军的百姓们征召进来。\r

将领定为牛玉红,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之前一直郁郁寡欢,现在有仗打了,也是兴奋不已,亲自对这些百姓进行紧急操练。\r

随后,大军出发。\r

苏元、赵云以及真缈先行一步,牛玉红率领的足有两万人之多的偏军则跟在后面。\r

天门关守军不多,只有不到一万人,这也是因为太原距离天门关很近,有什么事情可以立即驰援,无需留太多士兵驻守。\r

待苏元几人赶到后,便看到高耸巍峨的关门紧闭,城楼之上站满军容严肃的士兵。\r

知悉李胜天大军要来攻,目前天门关已进入紧急戒备状态,暂时封闭,禁止来往行人、客商通过。\r

苏元进入关城后,也让赵云去熟悉一下城防情况。\r

他自己是很了解的,天门关墙高砖硬,修筑时还用了大量糯米,十分坚固。\r

想要用投石车之类破城很难,最好的方法,还是靠登城车,或者架云梯冲杀上来,以一种最强硬直接的方式占领城门楼,从而打开大门,攻破关城。\r

但这种攻城方法是典型的高烈度攻法,如果守军人数足够多,那攻城一方会死伤的士兵数量会很恐怖。\r

也正因如此,自古以来各大战争中能率先攻上城墙的士兵,都会称为“先登死士”,作为精锐部队,战后会赐予很多荣誉和奖赏。\r

“多准备些滚石,火油。如果李胜天要强行攻城,就先打消一下他的锐气。”\r

苏元下达着指示。\r

这时跟他一并而来的真缈却忽然开口道:“小元,这里不太对劲。”\r

“太师父,你说什么?”\r

苏元闻言,立刻严肃起来。\r

他知道真缈不会闲着没事乱说话,她既然说不对劲,那一定是感觉到了什么。\r

他来......

第87章关城之毒(第5/7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到真缈身边,后者蹙着眉头,疑声道:“我刚才就闻到了,这天门关有一股气味。”\r

“气味?”\r

“是一种深山之内,有瘴气的地方才会出现的气味。”真缈道,“我不知道这气味的功效,但它绝不该出现在此地。”\r

苏元心头一紧。\r

的确,这里是北地平原,不是南方森林,哪里来的瘴气?\r

但真缈境界高深,所言一定不虚。\r

难道……\r

苏元下意识想到了甲五曾经和他提起过的,蜘蛛中擅长用毒的甲字号杀手,甲三。\r

莫非那甲三已来了漠北?\r

正当这时,他瞥到一名召唤士兵的颈部,看到其上出现的大疮,立时大惊。\r

召唤士兵可不会生病,哪来的疮?\r

他急忙再去看其他人,果然,原本留守在天门关的召唤士兵们,脖颈间或多或少都生出疮来。\r

苏元命令他们脱掉上衣,只见他们前胸、后背上也都生了疮。\r

只是因为他们是召唤士兵,不觉得痛苦,因而表现地和平时无异。\r

但这情形,绝对是集体中毒的表现!\r

真缈看到这一幕,表情也变得十分严肃。\r

她二话不说,左手食指一点,一道紫气飞到苏元身上。\r

“是毒。不过不用怕,我会用真元护住你身体。”\r

“那太师父你自己呢?”\r

“我早年服用过天材地宝,早已百毒不侵,稍等片刻。”真缈说罢,身形一晃,只留下数道残影。\r

待她再回来时,掌心已多出一只虫子。\r

“毒性来源便是此物。”\r

,isPublication:0,salesMode:1},isPublication:0,salesMode:1,hasSubscribe:0,user:{isLogin:true,guid:854046377561,avatar:/qd_face/349573/0/100,nickNa:农副山泉,userId:383255226,ywGuid:854046377561}},g:成功}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