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 三清成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您现在阅读的是由提供的《》第二一三章三清成圣修真无岁月,论道不知年。  

这日,论道已经趋近尾声的众人中,厚土终于有了突破,她的元神已然稳定,并有了一些成长。  

而她自身的境界,也在论道中踏入了准圣的行列。  

也是论道这些时间,五庄观内参与论道的人中,原本没有踏入准圣行列的人全部都已经踏入了准圣,并且境界稳固。  

也就在这一日,不周山上,女娲从自己的道场走出。  

她感觉自己遇到了瓶颈,境界再难有所寸进,不由想到洪荒上走一走,转一转,以求寻到突破境界的机缘。  

这么一个念头出来,女娲便感觉自己再也无法把持住,从不周山而下,直往洪荒世界走去。  

在洪荒世界,她看到了交战中的巫妖两族,看到了满目疮痍的洪荒大陆,这些都是巫妖两族交战所带来的破坏。  

但是女娲并未多做理会。  

走着,看着。  

看着,走着。  

直到有一日,她来到一处小湖边,望着湖面中倒影出来的自己,心中一阵触动,感觉自己似乎有所明悟。  

似乎,跟自己证道有关?  

女娲暗想着。  

猛然,心中一动,她的手中出现了一块土壤,正是九天息壤,正是她从分宝崖所得。  

看着九天息壤,再看着水中倒影出来的自己。  

女娲顿时明白了自己的成圣之机。  

如今巫妖大战,洪荒世界需要一个天地主角,而很明显,巫妖两族都不合适!  

那,我何不造出一种族出来?  

女娲反问自己,然后揪下一块九天息壤,开始模仿着自己的模样对着九天息壤一阵抓捏。  

片刻,便有一个活灵活现的小人出现在她的手中,之后女娲也没有停,而是想着伏羲的模样,又捏出来另外一个小人。  

不一会儿的功夫,她的面前已经有不下百个泥人,但都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任何的生机。  

“灵性!缺乏灵性!”  

如此说着,女娲皱了皱眉头,然后眼睛猛然一亮,又取出来另一个宝物太乙神水。  

再戳破自己的手指混在太乙神水之中,朝着百个泥人弹去,顿时有血丝开始在泥人身上出现,并迅速布满全身。  

这些泥人不会儿便从地上站了起来,活灵活现的,对着女娲开口叩拜。  

“拜见女娲娘娘,拜见女娲娘娘!”  

女娲欣喜,说道:“起来吧!今后你们就叫‘人’吧!”  

说完,女娲直接飞回了不周山并带出来一根葫芦藤又飞了回来。  

在自己刚才制作的地方扔下九天息壤,然后又把太乙神水倒入其中,还加入了几滴自己的精血。  

拿起葫芦藤,丝毫不犹豫,就直接抛入了泥坑中,一沾,一扔,一甩,不少的人泥人迅速衍生出血肉并跪下叩拜,口呼女娲娘娘。  

忽然,三十三重天上降下不少的玄黄功德落在女娲的身上,女娲吸收了这些功德,只觉得自己的灵台清明,法力也是一路飙升,一阵威压开始在洪荒世界出现。  

洪荒世界,突然天地突变,电闪雷鸣,又有霞光万道凭空而起,瑞气千条,香气扑鼻而来。  

随着威压蔓延,洪荒世界内的生灵纷纷朝着女娲所在的方向叩拜,口呼圣人,颂圣人天地伟德,人族更是匍匐叩拜。  

如此这般异象,各方均是有了反应,八景宫、玉虚宫和碧游宫,均是有所反应,三清均是念叨了一句:“人族?”  

太清老子更是隐隐觉得,自己的成圣之机似乎正与这个新诞生的人族有关。  

人族诞生,女娲成圣,直接在三十三层天外建立自己的道场。  

而此刻万寿山内的五庄观内的众人也已经停下了论道。  

人族建立,康娜隐隐地感觉,自己似乎马上就该离开这里了。  

小林,是你在召唤我吗?  

康娜心中念叨了一句,却关注新出现的人族,但也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多言什么。  

新出现的人族立刻引起了洪荒大陆各方生灵的关注,其中就包括巫妖两族。  

巫妖两族在经过多次试探之后,发现人族身体弱到不行,便不再关注。  

此刻,弱小的人族,对两族产生不了什么根本上的影响。  

八景宫,老子化身一位胡须皆白的老者,骑着一青牛走进了洪荒大陆之中。  

来到人族,老子受到了厚待,便在一处山峰上暂时定居了下来,并时时观察人族的生活起居。  

百年后,老子终于感应到了自己境界的松动。  

这一天,有一股威压自不知名的小山升起,直灌洪荒大陆。  

并有天地感应降下玄黄,地涌金莲之象出现。  

“我乃景阳宫太清,观人族百年,今创立人教,以太极图镇压气运,教化人族修行。”  

太清老子的声音传遍洪荒世界,人教立,圣人出。  

太清老子身体内随之走出一位跟他一模一样的人,斩三尸成就圣人。  

随之三十三重天外,景阳宫被开辟出来,形成太清的道场。  

也就不一会儿的功夫,另一道天地威压紧随其后传遍洪荒,同时也有原始的声音传出。  

“我乃元始天尊,今建立阐教,以盘古幡镇压气运,凡人族天资卓越、人品极佳方可入我教。阐教立!”  

元始天尊言罢,还未完全消散的异象再次开始出现。  

犹如心有灵犀一般,通天作为三清之一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