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圣庙天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吴国朝堂门外,感受着天降的蒙蒙雨水,方远的身子也不由自主的漂浮起来,在众位大臣的眼中,逐渐升空,身上泛出青色文气,犹如一位谪仙人。  

就在诸位大臣或羡慕,或嫉妒,或惊恐的眼神中,又有几道身影漂浮起来,竟是四相,还有那位陈将军,还有一些虽然没有漂浮而起,但是身上隐隐有青光流动,不似凡人,而这些大臣,恰恰是他们看不起的那种喜爱读书的酸儒。  

“这…这…”  

好多大臣开口,这了好一会儿怎么也这不出什么来。  

而孙权此刻却是皱着眉头,因为他此刻身上没有任何变化,别说变化了,他就是连个屁都没有感觉到。  

这雨水难道有那么神奇?为什么我就感觉不到?  

孙权一脸的苦逼,望着飘在空中的六个人,再看了一眼身后的几位酸儒,他自问自己平常也读了不少圣贤书,怎么自己身体一点儿变化都没有呢?  

不过就在孙权苦逼的时候,他的身上,一缕白光骤然出现,宛若一盏明灯从他身上散发而出。  

这是?  

众大臣中有喜欢拍马屁的立刻附身就拜,口中喊道:“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这大臣一喊,孙权身上的白光竟然在这一瞬间似乎蒙上了一层淡黄色,这让众大臣此刻均是一惊,纷纷跪拜,并口呼万岁。  

这一瞬间的变化,让孙权感觉自己身体似乎与吴国融合成了一个整体,他甚至感觉自己的灵魂飘起,俯瞰着吴国这片大地。  

这一刻,朝堂内位于上方的那方玺印也在发生变化,竟是逐渐化为一金龙玉玺,悬浮于桌面之上,其上有阵阵皇帝威压,并在众大臣跪拜的一瞬间飞入孙权的手中。  

孙权看着手中的金龙玉玺,感受着俯瞰吴国的那股豪迈,感受着众大臣由衷的敬仰,身上帝气腾发,宛若实质!  

在孙权手持金龙玉玺的同时,吴国境内所有官员的官印也在这一刻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其上官威蒸腾,似乎有了神异的变化,有官员把官印拿在手中,竟然发现自己能观自己所管辖地界的全貌,心中惊讶的同时也是大喜。  

而军中官员的虎符,也出现如此的变化,并且将军手握虎符,竟然能调动国家气运加持在士兵身上,使士兵这一瞬间的战力飙升。  

天地变了,变的不仅仅是吴国,魏国和蜀国内也发生着跟吴国同样的变化,魏国国君和蜀国国君的玺印也发生了如同孙权手中金龙玉玺一样的变化,朝堂之上也发生着吴国朝堂上一样的变换,官印、虎符亦是如此。  

只是,在魏国和蜀国内,并没有出现吴国四相、陈将军和方远这般升空的变化,但也有朝堂上被称为酸儒的官员在此刻身体出现青气,获得文气加身。  

三国各地都有神异的事情发生着,传播着,更有原本被人看不起的穷酸书生、老迈酸儒在此刻获得文气加身,变得不凡。  

就在三国各地都在变化的同时,远在田家村的叶星泽笑了,很是开心。  

“这世界总算是真正的开了个头了!现在我要再加把火了!”  

叶星泽说完,微型学宫出现在手心之上,看着这微型学宫,叶星泽笑得更开心了。  

“有了这玩意,应该出现开智获得文台的了!”  

说完,叶星泽随手一抛,手中的微型学宫便逐渐变大,直飞向蕲春城的方向。  

而随着微型学宫抛出去,三国内各种神异似乎面临着首位了,那些悬浮于半空中的人纷纷下降平稳地落在地面上,但还未等旁边的熟人上前恭喜,在这些熟人的眼中,这些人中竟然有人再次缓缓飘起。  

方远此刻也是一愣,什么情况?还没结束吗?  

在他的眼神中,只见原本跟自己一起落地的四相,竟然再次飘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更有一道轰鸣声传遍大地,甚至地面上的人都感觉到一阵颤动,犹如地震。  

就在众人以为是地震的时候,一道声音传进天下人耳中。  

“圣庙建立,众生朝拜,以后凡是开智的读书人,都会获得圣庙加持。”  

这道声音平平和和,不知道声音究竟来自哪里。  

而在蕲春城内的人,此刻望着刚才飞来的一栋建筑,心中升起敬拜之感,竟是在那道声音之后,纷纷对着落地的建筑朝拜,心中已知建筑就是那人声音中所说的圣庙。  

随着蕲春城的人跪拜,此刻不论是哪个地方的人,不论是什么地位,就连三国国君都是一样,纷纷对着蕲春城的方向朝拜,很是虔诚。  

而吴国的四相在半空中跪拜起身后,身上再次获得文气加身,同时四人都感觉到了自己眉心中多了一个方台,心中自明那方台叫做文台,那青气叫做文气,更是自明自己现在处于大儒境界。  

在自明了自己的境界之后,四人对视了一眼,就连老对头程普和吕范,此刻两人目光中都没有了对立,反倒是互相点头微笑,似乎已经化解前嫌。  

之后四人便看向方远,而方远也恰好向他们往来,方远连忙躬身施礼,下方众人也连忙纷纷施礼,甚至包括孙权,因为孙权在四相身上感受到了莫名的伟力,并且甚至自己手持金龙玉玺都不一定能镇压四人,这让孙权心惊。  

四相随后纷纷落地,均是向往常一样向孙权行礼,孙权这才把小心思收回,连道四相不必如此!  

“陛下,如今天下大势一定,有我们四人坐镇吴国,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