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进国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方远神色变了,他刚才一直注意着水面,倒是没有多关注前方,这顺着大郎的目光方向望过去,可不是,有一座城市似乎马上就要到了,而且根据自己模糊的印象,好像就是建业城。  

“这…这不可能吧?”  

方远也是心惊了,眼神不由自主地再次望向水面,船下水底,那犹如红丝带的锦鲤还在游来游去,好像很是兴奋的样子。  

我滴个娘类!  

方远真的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原本怎么还有两天的路程,竟然一夜之后到了,这可比让他进入圣殿还要心惊的多。  

但是很快,方远便反应了过来,立刻对江面下行礼。  

“多谢!”  

一句多谢出口之后,方远胸中猛然一震,身体一起,口中便有一首诗被他吟诵而出。  

“长江三尺鲤,本在皖江居。风涛倘相见,必将凌昆虚。”  

吟诵完了,方远有些懵,刚才的感觉很奇怪,这首诗让他不由自主的吟诵,吟诵完了,那种奇怪的感觉也退去,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文台上多了一条三寸长的游鱼。  

方远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文台怎么会多出来一条鱼,更不知道这条鱼到底有什么作用。  

反观江底的那条红彤彤的锦鲤,此刻游的更加的欢快了,似乎听明白了方远诗中的意思。  

到底还是被这等精怪借了口。  

方远暗道,心中也不知道这种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诗是什么意思?可不就是说这条锦鲤等再次与他相见的时候必将“凌昆虚”?什么东西能凌昆虚?又是鲤鱼所化,可不就是龙?  

“刚才也不知道是被借了口,还是我被其它东西借了口?这条鲤鱼难道有一天还会跟我相见?并且再次相见的时候会化龙?真的有龙吗?”  

方远望着江底,此刻那条锦鲤已经消失不见,也不知道是沉入了江底,还是已经回返了。  

不过,他们此刻确实已经到了国都建业城。  

与船主吴老汉告别,方远和大郎三人已经上了岸。  

建业城的渡口并不在建业城内,去建业主城倒是还需要一些时间,而这段路程,对方远而言,绝对是一路上最危险的一段路。  

因为,大郎三人要走了,不会送他进入国都主城内。  

“方大人,我们就在这里别过了吧!我们来的时间早,想必那些阻拦方大人的人应该并不知道方大人今日已经来到国都城外,这边有马车,若是您坐马车进城,也许会阻去不少的麻烦,不过进城时,必然会被守城所知,方大人小心。”  

大郎这话听起来可能有些无情了一些,但是他也是没办法,他们并不像暴露自己身后的主子,自然不会跟方远一同进城。  

方远并没有强求,只是拱手表示对三人的感谢,很干脆利索的转身离开,租了一辆马车,马车一起绝尘,朝着国都建业城的方向而去。  

“大哥,我们…”  

“唉!我们家老爷虽然想帮助方大人,只可惜我们家老爷若是参与进去,那就不仅仅是一朝之争了。”  

“是啊!若是被人发现老爷参与进去,怕是会演化成一国之争啊!唉!”  

二郎也叹息了一声,三人把目光收回,随之隐在渡口的人群之中,不一会儿,也有一辆马车从渡口绝尘而去,目标也是国都主城方向。  

最终方远还是进了建业城,不过他前脚刚刚进城,随后一些势力就已经知道他进城的消息了。  

文相府内。  

“老爷,有人传来消息,方远进城了!”  

文相府主厅内的主位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品着茶,这人正是文相府的主人吴国四相之一的文相程普。  

听见下方人的汇报,程普眉头不着痕迹的蹙了蹙,开口,声音中带着感冒的那种嘶哑声,听起来就像是喉咙中卡了一口痰一般。  

“方远不是前日刚出发吗?并且安庆还没传来消息吧?”  

“老爷,守城的侍卫确实看见方远进城了,并且坐得还是马车。”  

“马车?”  

上方老者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但是面不改色,鼻中发出一声冷哼。  

“哼!这就是你们传的消息?”  

“老爷赎罪啊!老爷,谁成想这方远这么狡猾,竟然会提前坐马车过来,想必那走水路的也只是跟他长得差不多之人。”  

那下人战战兢兢的跪伏在地,声音中有几分恐惧。  

程普眼中闪过一道阴鸷,眉目一转,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那跪伏在地之人早就被人拖了出去。  

“看来明日到朝堂之上又该有一番争论了!”  

程普皱着眉头,似乎并不喜欢明天的事。但从他这话中也听得出来,方远如今已经进入建业城内,他暂时动不了手了。  

除了文相府发生这一幕之外,还有国都内很多世家或是朝中大臣府内发生着这种类似的事情。  

而此刻,方远的马车却是停在了辅相府外。  

付了马车钱,方远来到辅相门前台阶下,抬头看着辅相的朱红院门和门上金黄的吕府两个字,眼中带着一丝别样的异色,缓缓拾阶而上。  

敲门,门被门后的门房拉开。  

那门房先是眉头微皱,但是当看清是方远的时候,那门房立刻收了脸色,拱手行礼。  

“见过方大人,您怎么来了?老爷正在书房呢!”  

从这门房的脸色看得出来,他不仅认识方远,并且很熟悉。  

“学生是来求见老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