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章 短命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人名叫孔琼,如今孔家的守祠人,孔家嫡系。  

孔琼来到孔家宗祠内,便看到了这一幕。  

孔琼一惊,一惊快速来到那戒尺前,打量着这一变化,随着其上灼灼光华缓缓隐去,那把古朴的戒尺又变回了原样,看起来还是那般古朴,竟是看不出又什么特别的变化。  

伸手,戒尺被孔琼抓在手中,顿时一股信息传进他的脑海。  

祖文兵,有莫变之能,克妖魔鬼怪之邪物。文人持之击打学子,可开其智慧,可使普通学子文气加身的几率增加五成。  

对于传递而来的信息,孔琼心惊,一来自然是惊于这把戒尺似乎有了自己的意识,二来则是惊于戒尺的变化,三来又惊于这把戒尺的功能。  

克妖魔鬼怪之邪物这些倒是没放在孔琼的心中,但是后面所说“文人持之可开学子智慧,可使普通学子文气加身几率增加”这两项让孔琼有些疑惑,同时又震惊。  

这些信息中,“文人”他自然是知道的,但是“文气”是什么东西,他却不知道,就算是孔家的传承中,也没有关于这些的传承。  

到此,孔琼已经知道,发生大事了,并且乃是神异之事。  

拿着戒尺沉吟。  

同时已有孔家其他嫡系也进了宗祠内,其中就有孔家当代家主和一众孔家嫡系子孙。  

“孔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事?”  

孔家家主走到孔琼身边问道。  

孔家家主乃是一位中年男子,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看着孔琼露出关切之色。  

孔琼手中的戒尺打在孔家主身上,一声响让进入祠堂内的孔家子孙懵了。  

这是什么情况?家主难道哪里惹这老爷子了?  

孔琼辈分之高,就连孔家主见了都得呼一声“孔伯”,可见其辈分。  

“孔伯?”  

孔家主也懵了,同时脸色微红,他为孔家家主也有几年了,当着这么多的自家子孙,他还真没有被家中长辈这般训诫过,再看到孔琼手中的那把戒尺后,孔家主的话是生生顿住,开始想自己到底哪个地方做错了?  

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事?  

而孔琼一看孔家主竟然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孔琼皱了皱眉头,低头看着手中的戒尺,想不明白,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难道自己不算是文人?  

如此想着,孔琼抬头看着孔家主,眼中带着异色。  

孔琼的变化让孔家主一惊,心道难道是我没有认错,打算再来一次?  

还未等孔家主说话,孔琼却是开口了。  

“孔方,你拿着这戒尺,看看有什么变化没有?”  

孔方,也就是孔家家主的名讳。  

孔方愣了愣,从孔琼手中接过戒尺,却是什么变化都没有,只好对孔琼摇了摇头。  

“孔伯,没有任何感觉。”  

孔方的话让孔琼微微怔了怔,之后再次看向另外一个晚辈。  

就这样,这把戒尺在宗祠内众位孔家人手中走了一圈,却是纷纷都告知没有任何变化。  

孔琼脸色变了,暗道,难道是自己得癔症了?  

只是最后戒尺传入他的手中,那股信息又出现在他的脑海中,这下孔琼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看来我还是没有弄清楚这里面的“文人”,也只能是这一点了!  

他们都是读书人,至于文人,最少也得是跟齐华生齐老夫子那般的获得文气加身的才算是文人,别看这一屋子学问都不低,可惜,只能说是读书人。  

最后,孔琼也只好不了了之了,不过那把戒尺却是没有再被他放回宗祠内。  

而孔家后辈一看孔琼这般,可是吓了一跳,暗道自己以后在外可得多加注意,万一到时候自己迷迷糊糊的挨一板子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孔方也是暗道以后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除了魏国这边的变化,蜀国境内也有这么差不多的一幕。  

蜀国青城山有一道观名为青城观。  

青城观观主出尘子此刻手持一把白剑,正站在观内,望着天空,他能隐隐看到白昼还能显露而出的那颗星辰。  

“白乙剑竟然发生了这般变化,真的是祖师显灵啊!想白乙剑在我观内供奉多年,今日竟然引得天降星光加身,以后我观必然会传播道家之名!”  

出尘子虽然看到了天降星光,但是这星光来自哪个星辰,他却是没有注意到,只是遥遥看着天上那颗有些亮的星辰,猜测可能来自这颗星辰,这颗最近才出现在天空的明星,他却是叫不出名字。  

此刻,出尘子只以为是自己祖师爷隔代传学,再加上他手握白乙剑传递给他的信息,这让他更确定自己所想。  

祖兵白乙,持之可杀世间妖魔鬼怪之邪物,成长型攻击之器,可诞生灵智。  

在这些信息传递给出尘子之后,出尘子还从中获得一篇呼吸法,就在他手握白乙剑的时候,他的呼吸已经改变,气息更加绵长,呼吸之法也变得难以捉摸。  

“白乙剑,白乙呼吸法,我道家当兴!”  

出尘子很是高兴,他的气质随着他的呼吸也变得更为出尘,更像是一位远离世道的方外之人。  

原本获得文曲星光的白乙剑本应该是文人文兵才对,但是却因为出尘子与白乙剑接触时一瞬间进入了悟道状态,而在这个状态中,他才悟出了《白乙呼吸法》,这下《白乙呼吸法》与白乙剑交相辉映,竟然使原本应该是文兵的白乙剑在那一刻转变成了道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