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不周山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阵法听上去有些玄...  

但说白了,就是借助磅礴的星辉,去消弭那些侵蚀在西土上的魔气。  

虽然费时费力了些,但长此以往下去,西土必定能恢复几分底蕴。  

不过,如今妖族为了报复自家师尊强抢混沌钟的事。  

即使师尊与师伯推演出了这样的法阵。  

在妖族没落前,怕是也很难进行下去。  

更何况隶属于洪荒的星域何等浩瀚。  

他们西方教就算把家底给掏空了,怕是也很难凑出这些资源来...  

等等!  

自家师尊该不会是又打算坑巫族吧?  

上回他帮巫族推演舍利之法。  

可是已经将共工部落的全部珍藏,都弄回西方修补灵脉了。  

想要完成师尊的这个构想,怕是要搬空整个巫族才行...  

“师尊,您游走东方多年,可收集齐布阵所需的材料了?”  

“额,西土是咱们所有西方修士的根基。  

吾与你接引师伯这些年收集的灵根仙材,勉强能布置半数这方大阵。  

剩下半数的材料,则需你与弥勒去努力了。”  

好么!  

原来,是他自己看轻西方教的家底。  

既然师尊与师伯能凑出半数的材料。  

凭他们那抠搜的性子,想必还扣留了不少盈余。  

不过,他倒是很愿意为西土出一份力。  

除了那些珍贵的灵根仙苗没有动用外。  

其余的全部都交给了师尊准提。  

他的根基还是太浅薄了些。  

虽然比师兄弥勒来,苏恒也算小有身家。  

但其实付出的这些东西,对于西土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哎,药师还需你再去东土寻觅些机缘啊。  

吾与你师伯也好早日将此阵布置出来...”  

“师尊,这眼看着巫妖将再次进行大战。  

我这个时候去东方,会不会不太合适?”  

“哈哈,放心大胆的去。  

怎么说,你也算通天半个弟子。  

别看他之前将你撸去了娲皇宫。  

其实,他还是很看重你的!”  

这就有些诡异了...  

他通天虽然相处起来算得上融洽。  

但苏恒还真没觉得通天对自己有多重视。  

等等!  

他所修的医道算是截天之道的一个分支。  

当初老子就想用灵宝,换取自己自己三光琉璃塔给自己的弟子。  

这证明三清对医道的前景十分看好!  

而通天所修持的大道又与自己相近,对自己生起几分爱才之心倒也说的过去。  

呵呵...  

细细盘算下来,苏恒倒也觉得自己算是气运所钟了。  

虽然起点很低,但修行至今倒也算得上顺风顺水。  

不过,师尊刚刚既然没有提及巫族。  

那他这次去东土,还是尽量避着两族些吧。  

东王公都已经被灭了,应该离第二次巫妖大战也不远了吧?  

哎...  

东海之滨如今是共工的大本营,不周山又是两族的必征之地。  

此次还是沿着东土的边缘且行且珍惜吧...  

其实,苏恒本是打算待在琉璃洞天内,闭关一段时间的!  

他从通天那里学了不少东西。  

只要积累到足够的法力,苏恒有信心突破到太乙金仙中期。  

眼下,自己只能在寻觅灵根时感悟医道和熟练神通了...  

好在,他对东土已算得上十分熟悉。  

当他带着四脚吞金兽踏足此地之时,不由的对妖族又平添了几分不喜。  

太双标了!  

妖族为了卖三清个好,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源源不断的往昆仑山上灌输星辰之力。  

三清家底家底丰厚,又岂会看上这些锦上添花的东西?  

哎,眼不见为净...  

为了不惹事端,但凡遇到仙家道场苏恒就会选择绕行。  

倒不是他怂。  

实在是量劫之下的东土生灵,大多性格都变得有些极端了。  

灵根仙草倒是收集了不少。  

为了喂养吞金兽,沿途苏恒还顺手清除了几处煞气汇聚之地。  

不过,让苏恒感到疑惑的事情则更多。  

就比如,许多东土的修士居然学着巫族那样依靠煞气炼体。  

本来,苏恒还以为这些修士是受巫族胁迫。  

但当他细细打听之后才知晓。  

原来是巫族以舍利之法为基础,创造出了魂体双修的功法,用来收买人心...  

不过,这对东土之地来说倒是一件好事。  

只要源源不断的消耗深埋在大地中的煞气。  

即使东土战火不断,也能保持欣欣向荣之景。  

这必定是后土为巫族做出的找补。  

只可惜,消弭煞气是个细水长流的活计。  

巫族想要凭此赚回消耗掉的功德与气运,怕是千难万难了...  

不过,最让苏恒心惊的还是不周山的变化。  

之前,三清可是付出了大量的仙材灵根,让他修补不周山的那个缺口。  

但如今东土的灵气,明显没有往昔那般浓郁了。  

为了探寻原因,苏恒不得不前往了一趟不周山。  

让他没想到的是,山体明明已经修补好了。  

但不周山上的盘古威压却在一点点的在减轻...  

不对!  

不周山作为盘古脊梁所化,其内蕴含的盘古威压应该不会无端消失的。  

如今出现这样的变故,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