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出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根据我属下的最新汇报在今天早晨七点钟之后截至十二点整公冶家族又有二十三个据点连续受到袭击。而且在现场附近都同样有着用鲜血写下的死亡数字。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到目前为止公冶家族的战死人员已经上升到了四百七十二人其中二百八十名凝液期五名金丹境a级高手。另外还有当时在现场和公冶家族有关联的普通人也死亡了九十四人。两者相加总共五百六十六人。”

“还有我们已经证实了这些针对公冶家族势力的袭击确系姜笑依等六人所为。大家请看在这几张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几个孩子的身影。并且到目前为止他们的袭击还在继续我的属下们正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动向。相信不久后就会有新的情况汇报过来。”

水镜中明非真人的影像蓦然按比例缩小到右上角腾出的空间换上了十几张照片。看着这些个满是尸体和火焰鲜血的画面议事厅里众人的呼吸顿时再次为之一窒。二百八十名凝液期和五名金丹境a级高手这是什么概念?这样的人员损失放在天阙门任何一个堂口也是禁受不住的。而公冶家族的底子可比天阙门要薄弱得多此役对他们而言虽未伤了元气却也是痛入骨髓的重创!

尽管在座诸人对姜笑依的才智以及他和他的同伴们地实力早有所知并且已经有了很高的评价。此时却也不由得将这六人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再次拔高了一到两个层次。先是泡制假证据接着以突然袭击地手段。一举覆灭公冶家族在益冲城内的据点而后在公冶家族尚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在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里连续攻破公冶家族二十三个据点。手段可谓是一次比一次狠辣也将这六人的心机谋断和行动力彻底的展示了出来。

而如今想来。这六个孩子最先选择人手众多防卫深严的益冲城据点动手地举动其用意真是令人颇觉玩味。这份翻云覆雨般的手段即便是他们这些经历过无数风雨的老一辈高手也要自叹弗如!

“此外姜笑依已经对这次事件做出了书面解释并且通过我们控鹤堂。转交给了掌教真人。由于这份书面解释。在座诸位很快就可以看到目前也不在我手中、所以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念了。只说一下大概的内容!”

“之所以不请示上级。就对公冶家族展开行动。是因为他认为公冶家族的行为不但已经破坏了十七年前所缔结的。双方互不进入对方势力范围地条约也确实动摇到了天阙门对通定县城甚至是整个江州府地统治地位。而且对天阙门下一阶段针对皓月行省的攻势也造成了极为不利地影像、属于敌对行为。身为办事处地临时负责人他完全有全力选择对公冶家族进行反击也有义务消除公冶家族所造成地恶劣影响维护天阙门在当地的威信!”

“对于双方地实力对比和战争开始后的情势他也有仔细考虑过。一路看中文网但是他认为只要在开战初期彻底扫空江州周边四府中公冶家族的所有或者大半实力给予重创。那么在短期内公冶家族是没有能力对我皓月分堂进行反击的!”

议事厅内依旧是一片寂静虽然部分人心中极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承认姜笑依的想法没错。江州附近包括益冲城在内的四府是公冶家族对抗天阙门的第一线一向是重兵云集。将公冶家族布置在这一区域的实力一扫而空三面临敌的公冶家族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抽调人手填充这一区域。短时间内是不能做出什么有力的反击了。而就目前而言姜笑依和他的几名同伴做得确实不错一连串让人目不暇接的手段。使得给予公冶家族重创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而且看起来他们的行动似乎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而在中长期只要总部支援皓月分堂一到两个大行的人手那么公冶家族也不会独自和我皓月行省分堂展开全面对抗的。姜笑依的这个观点掌教真人也已经认可。他老人家认为至少在护山法阵升级完成之前皓月行省分堂是完全有能力维持那里的局面的。好了书面解释中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如此。”

尽管明非真人没有明说但是厅内的这些人却差不多都明白姜笑依在书面解释中所说的关于公冶家族在一年之内不会独自和天阙皓月行省分堂展开全面对抗的意思。以那六人之能再加上三名金丹境高手和二百以上的凝液期公冶家族即使能吃下也必然元气大伤逃不过灭亡的命运。这时候的公冶家族绝不会贸然动手寻求对抗天阙门下一波攻势的盟友以分担损失才是他们急需做的事。合纵连横本就是他们的强项。

所有人都定定的看着那面水镜视线集中在明非真人下方的一张照片上。就在这张照片中的一角有着一道模糊的身影紫紫紫眸的特征以及那让人印象深刻的容貌让他们第一眼就辨认出这少年的身份。

那孩子在动手之前竟连这个都已经考虑到了吗?有着这种程度的才智他真的只有十六岁而已?如此狠辣的手段真是这个比女孩还要美貌几分的少年所为?

这一刻这二十几位长老团成员们心中的震撼用任何言语都难以形容。以致于明非真人的话音落下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每人开口说话。最后。还是傲天来打破了室内已经持续了良久的寂静。

“诸位!就如明非真人所言通定城生地连环屠杀事件以及这些时间所造成的影像。已经被当地办事处完美的解决。大家难道就不觉得现在再讨论如何处置这六名孩子地事情有些不合时宜了?”

“确实如此!”

会议室内的其他人尚来不及反对坐在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