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认为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甘露殿里。  

一身绯红色官服的沈毅,还没有来得及下跪,就被皇帝挥手阻拦。  

“没有外人,沈卿便不必多礼了,高明,给沈卿赐座。”  

很快,沈老爷就像从前一样,在甘露殿的小凳子上,一屁股坐了下来。  

皇帝坐在帝位上,正想要说话,似乎是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他对着高明使了个眼色,高太监会意,又给他也搬了个小凳子。  

一身常服的皇帝陛下,就这么一屁股坐在了沈毅旁边,如同平辈的朋友一般。  

“可惜啊。”  

他伸手拍了拍沈老爷的肩膀,感慨道。  

“今年淮安数战,俱是固守,朕拿出去跟兵部跟吏部那几个老头吵架,不是如何厉害,没有吵赢他们。”  

皇帝有些懊恼的说道:“不然,以沈卿今年的功劳,朕无论如何,也得给你加个兵部侍郎衔。”  

据河而守,哪怕战绩再如何好看,说出去都会被别人说是倚仗地利。  

因此这份功劳,就要打一些“折扣”。  

沈毅对比并不以为意,他也没有指望着凭借淮安的功劳,给自己捞到什么官职。  

而且,他现在就算给挂兵部侍郎,也是一个加衔,不可能实任。  

从四品中顺大夫,变三品兵部侍郎…能升上去固然是好,但是实在升不上去,沈毅也无所谓。  

他真正关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沈老爷微微欠身,开口道:“承蒙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今年淮安数战,是淮安守军承天恩,感圣德,因而奋勇杀敌,为国守土,与臣…”  

“实无太大干系。”  

“臣也从来没有想过要给自己请什么功劳,但请朝廷,不要忘记前线将士的功劳,不要让前线将士的鲜血白流!”  

听到他这番话,皇帝心里也忍不住有些感慨。  

他重重的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淮安的战报,事无巨细,朕都一一看过。”  

“自八月以来,短短三个月时间里,都司将士伤亡,已经有五千以上,朕每每看到这些战报,何尝不为前线将士痛心?”  

他看向沈毅,正色道:“沈卿你放心,朝廷该发的抚恤,一两银子都不会少,淮安报上来的功劳,朕会让兵部都一一记录下来。”  

“你沈子恒报上来怎么给他们升官,兵部俱一一照准!”  

说到这里,不等沈毅说话,皇帝便又说道:“再有,朕知道,沿海都司自剿倭以来,军中的抚恤,赏金,都要比其他军队高出不少,这一次朝廷发的抚恤,就按照沿海都司的抚恤来发!”  

听到这句话,沈毅抬头看了看这位皇帝陛下,微微叹了口气:“陛下厚爱,臣心里明白,但是以臣对赵师伯的了解,户部恐怕不会同意这么发抚恤。”  

“户部不同意,朕从自己内帑里给掏钱补上!”  

皇帝沉声道:“总之,朕不会让你沈子恒自掏腰包就是。”  

听到皇帝这么说,沈毅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开口笑道:“陛下现在,似乎阔绰了许多。”  

“那是。”  

见沈毅笑了,皇帝脸上才露出笑容。  

方才,因为前线死人太多,他怕伤了沈毅这个主将的感情,沈毅没笑,他也一直没有笑。  

皇帝陛下微笑道:“那琉璃厂,挣钱着实是一把好手,哪怕现在,建康的透明琉璃价格暴跌,琉璃厂依旧日进斗金。”  

“有了这门行当,朕平日里过起日子,不觉也阔绰了许多。”  

提起琉璃厂,沈毅想起来了一件事,他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还是开口道:“陛下,我军中有一个千户,被齐人清净司威逼利诱之下,私通北齐,不仅将我布防图给了齐人,还将望远镜偷偷交给了齐人。”  

“这东西,仿制起来不难,难的是如何弄到透明的琉璃,以充作镜片。”  

沈毅缓缓说道:“因此,朝廷似乎应该管控这些透明琉璃,不能让它们大量流通到北方去,最起码短时间内不能…”  

听到沈毅这番话,皇帝微微皱眉,片刻之后,他看向沈毅,开口道:“那个千户,处理了没有?”  

沈毅点头。  

“回陛下,已经军法从事了。”  

皇帝怒哼了一声:“夷三族!”  

沈毅低头道:“陛下,这个人…现在想死都难,至于他的家里人,臣以为抄家流放即可…”  

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看了看沈毅,叹了口气:“罢了,沈卿既然已经处理过,朕便不处理了,就按沈卿你的法子来办,以后再有这种事…”  

皇帝怒声道:“不用姑息,直接交给内卫处理,内卫会办好他们的。”  

沈毅默默低头:“是,臣遵命。”  

“你要的战船,甲胄,朕已经吩咐兵部加紧送到淮安了。”  

“老实说,淮安能守住,而且能这样大占上风,朕十分意外。”  

他看着沈毅,低声道:“明年,淮安再守明年一年的时间,到时候朕动赵家人,朝堂里任何人都没有话说。”  

明年淮安再守一年时间,就意味着守淮河这件事情,哪怕没有赵家,也一样能够做到。  

如果淮河水师,不需要赵家。  

那么朝廷也就不需要了。  

对赵家动手这件事,对于朝廷来说,需要莫大的勇气,就目前而言,这种勇气,皇帝陛下已经有了。  

但是大陈朝廷还没有。  

说白了,皇帝的意志,在大多数时候,都不能代表整个朝廷的意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