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大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家的老大,也就是赵昌平的长子,为人木讷,不太喜欢跟别人说话。  

沉毅跟他撘过几次话之后,就放弃了跟这个闷葫芦交朋友的念头。  

不过赵二赵蓟州,不仅性格直爽,还喜欢去秦淮河,倒是个可交之人。  

赵二听到了沉毅这番话之后,哈哈一笑。  

“老弟这话说得中听,回头我学给老爹听一听,以老爹的性子,知道了之后,下次见你少不得要打你两戒尺!”  

赵侍郎虽然不教书,但是他的书房里的确有戒尺,两个儿子惹他不高兴的时候,他就会用戒尺打手心。  

沉毅眯着眼睛微笑道:“真要如此,到时候小弟反口不认了,挨打的恐怕还是二哥你。”  

“这倒是。”  

赵二也不否认,呵呵笑道:“在老爹眼里,子恒你可比我懂事多了。”  

说到这里,赵二摇头晃脑的说道:“只可惜,老爹这一次没有混进中书省,不然为兄我在建康城里厮混的时候,也能听别人叫我一声小相公了。”  

说着,他“啧”了一声:“子恒你不知道,杨老头的那个儿子,在建康城里跋扈得很,走到哪里别人都是一口一个小相公叫着,威风八面。”  

沉毅呵呵笑道:“这也容易,将来咱们兄弟联合起来,把一位宰相从中书拉下来,再把师伯推上去,这样二哥你也就成小相公了。”  

赵二被这句话吓了一跳,他连忙左右看了看,确定身边没有人旁听之后,这才看向沉毅,苦笑道:“子恒,你胆子也太大了一些,给人听去了,要寻咱们兄弟麻烦的!”  

“拉下来一个宰相,亏你也敢想!”  

沉毅微笑不语。  

事实上,他已经拉下过一个宰相了。  

去岁因为他的事情,新晋的宰相崔煜被罢相,就连这一次朝廷新增宰相,这位只干了一年左右的宰相,也没有能被增补进去,崔家可以说是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不过这种牛逼,还是不要吹的好,万一给崔家人听去了,那就是得罪了一个相门…  

嗯,曾经的相门。  

不过崔相今年还很年轻,才五十三岁,他将来再一次拜相的可能性并不低。  

当然了,等到崔煜再一次拜相的时候,恐怕就已经老老实实的臣服在了皇帝脚下,成为皇帝的“心腹”了。  

至于他从前对北齐的绥靖态度…  

政治人物的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很多时候不以自己的意志为意志,假如崔相有再一次拜相的可能性,相信他很乐意成为一个坚定的强硬派。  

两兄弟在饭庄上推杯换盏,喝了两轮酒之后,沉毅终于提起了正事。  

他看向赵二,微笑着说道:“二哥,我有些事情想跟师伯说,只是师伯这段时间一直忙碌,不知道会不会打扰师伯,二哥你在家里哪天见到师伯得闲了,让人给我递个口信可好?”  

沉毅是有许多话要跟赵昌平“汇报”的,比如说他对于杨老头一派人的臆测。  

虽然只是沉毅凭空想象出来的,但是沉毅觉得可能性很大,要跟自己的大腿沟通一下,顺便联络联络感情。  

只是从正月十六两位宰相离职之后,朝廷里的大老们就都变得十分忙碌,沉毅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去见赵昌平,  

“这个容易。”  

赵二很爽快的拍了拍胸脯道:“哪天老爹在家的时候,我便立刻让人去知会你。”  

赵蓟州还是很讲义气的。  

沉毅举起酒杯,跟赵二碰了碰,笑道:“我提前谢谢二哥了。”  

“小事情而已,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两个人酒杯碰撞,沉老爷颇为感慨的说道。  

“这可不是小事,旁人想要私下里见到朝廷里的几位尚书,恐怕是千难万难。”  

“害。”  

赵二将杯中酒仰头一饮而尽。  

“我爹看你,比看我们兄弟还重,你算得什么外人?”  

不管是不是场面话,沉毅听到这句话之后,也觉得心中一暖,他站了起来,两只手端着酒杯,朗声道:“我敬二哥!”  

赵二哈哈一笑,喝完了这杯酒之后。  

“若不是七郎要备考,哥哥今天非带你去一趟秦淮河不可!”  

沉毅喝完酒之后,眯着眼睛笑道:“对了二哥,明日晋王大寿,顾大家要去奏琵琶,你去是不去?”  

“去,怎么不去?”  

他呵呵笑道:“晋王爷明天四十大寿,我爹恐怕都要到场走个过场,我也跟着去蹭一蹭。”  

他看向沉毅,眨了眨眼睛:“怎么,子恒你也想去?这简单,你明天跟我们一起就是。”  

沉毅微笑道。  

“二哥放心,我也有门路去的。”  

次日,二月初三。  

晋王四十大寿的日子。  

汉家人向来重视“整十”,普通的宽裕人家到了整十的寿辰,恐怕都要操办一下,更不要说是朝廷的京兆尹,当今皇帝的亲叔叔了!  

这种人物的大寿,皇帝陛下估计都是要过来走动走动的!  

哪怕来了之后亮个相就走,那也要来,也要给亲叔叔面子。  

因此,晋王府为了这场寿宴,也是费尽了心思,像是晋王世子李穆,从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为老爹的寿辰准备了。  

当然了,晋王府那么多下人,具体的工作肯定是这些下人在做,李穆最多也就是指挥指挥,以及给老爹安排一些节目,请一些人。  

既然已经应承了李穆,沉毅自然是不能失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