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论佛法会,玄奘以一敌五千(2/3)
。
行至天竺,一向好斗的孙悟空也感觉到了疲惫,能不打还是不打为好。
……
上元佳节,就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有放灯的习惯,这个习惯据说来自于张天师、火德星君、杨广。
据说当年玉帝看到杨广昏庸,心中异常愤怒,便让火德星君烧了扬州。
张天师体恤扬州百姓,便对火德星君说:“我替你烧吧,你且去歇歇。”
火德星君懒得跑这一趟,便把此事交给张天师,张天师通知扬州百姓,让他们家家户户放灯,从天上看,就如同被烈火焚烧一般,难辨其中真假。
火德星君误以为任务完成,对张天师表达了感谢,回到天庭却遭到玉帝的痛骂,这才知道中了张天师的算计。
神仙不能如同凡人那般撒泼,但火德星君性如烈火,这股火气一定要发泄出来,便烧了张天师全部的庙宇。
张天师也不在意,任凭火德星君放火焚烧,直到把所有神庙烧成飞灰。
天师府张天师乃是嫡系传承,因此天师代代相传,天师出行,没有对应的庙宇,怎么办呢?住火神庙!
从此之后,不仅有了上元节放灯的传统,也有张天师住火神庙之说。
从神话传说看,这个故事给小孩子讲讲还算不错,但实际上就是在碰瓷有名的古人,最早被碰瓷的不是杨广,应该是西汉时期的东方朔。
杨广对此表示习惯。
反正隋唐之后的故事,拿他开涮也不是一次两次,真武大帝的源头,也就是《北游记》,开篇同样是杨广。
在神话世界考证这些,本就是非常蛋疼的事情,有灯就看,没灯就算。
要不然非要较真,天竺和大明怎么是一般无二的规矩?
此后数日,玄奘便住在慈云寺。
一方面熟读本地佛经,提升对于本地佛法思想的理解,二来偶尔和徒弟们去看看花灯,也算是别有乐趣。
要说这金平府的花灯,当真是不同凡响,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
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
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
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
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
那壁厢,索琅琅玉韂飞来;这壁厢,毂辘辘香车辇过。
红妆楼上,倚着栏,隔着帘,并着肩,携着手,双双美女贪欢。
绿水桥边,闹吵吵,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对对游人戏彩。
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此时是上元佳节并非重阳节,但乍见和大明一般无二的风俗习惯,玄奘还是觉得心神舒畅。
师徒四人早已分散,各自寻了一处宝地看灯,倒也不担心会遇到妖怪。
明日便要举办论佛法会,玄奘想去举办场地看看,慈云寺方丈亲自作陪。
稍稍靠近,便嗅到一股香气。
近前看处,原来是三盏金灯。
那灯有缸来大,上照着玲珑剔透的两层楼阁,都是细金丝儿编成,内托着琉璃薄片,其光幌月,其油喷香。
玄奘问道:“何物如此香甜?”
方丈道:“此物便是酥合香油,每一两价值纹银二两,一斤便是三十二两银子,三盏灯,每缸有五百斤,三缸一千五百斤,合共四万八千两。”
玄奘道:“这么多的供奉,未免有些严苛了,如何担当得起呢?”
方丈道:“圣僧误会了,酥合香油虽然珍贵,但并不难做。”
“哦?愿闻其详!”
“约莫二百年前,东华帝君夫人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过得此地,嗅到香油的香气,便收走一些,随后为我等改良配方,大大提高香油的产量!”
“原来如此!”
玄奘心说这里明明是天竺国,怎的还有东华帝君的相关传说?
怎么哪儿都有你?
而且这一路上遇到,左一个女儿右一个夫人,你到底是神仙还是色鬼?
慈心娘娘是你夫人,钻头山遇到的少女是四夫人生的,豹头山的两个少女是三夫人和五夫人生的,劈山救母那个是十一夫人生的……
就连女儿国,都是东华帝君的二夫人创立,真是善了个哉的!
好在孙悟空为玄奘解释过,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是吕云澄正妻,信仰能够传到此地,足见其神通广大。
实际上哪有什么神通?
不过是凡人皆离不开衣食住行,祝无双靠着厨艺和背景,成了天下厨子的祖师爷。
不论是切墩的、炒菜的、做点心、煮面条、煎炒烹炸、焖溜熬炖,甚至是油盐酱醋、酿酒、豆浆、酸梅汤,全都要给祝无双供奉一份香火。
做饭的有香火,吃饭的有香火,一来二去,香火甚至比吕云澄更多。
哪怕是天竺佛地,做香油的旻天县也必须供奉祝无双,不敢稍有不敬。
玄奘问道:“既然产量增加,为何售价仍旧这般高昂?”
方丈道:“工匠也是要吃饭的,左近仰慕酥合香油的极多,卖出高价,不仅不缺供奉,还能养家糊口。”
不等玄奘发问,方丈又道:“若有百姓想食用,便在今时今日,那三口大缸中的香油,有一缸便是送给前来听经的百姓的,每人均可分得一些。”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还是佛祖想的周到,弟子惭愧了。”
“圣僧不必自谦,倘若圣僧能在论佛法会上胜出,便能得到佛祖亲自赐福的香油,那香油经过佛法洗练,香味比传闻中的龙涎香还要更胜一筹!”
“阿弥陀佛,贫
行至天竺,一向好斗的孙悟空也感觉到了疲惫,能不打还是不打为好。
……
上元佳节,就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有放灯的习惯,这个习惯据说来自于张天师、火德星君、杨广。
据说当年玉帝看到杨广昏庸,心中异常愤怒,便让火德星君烧了扬州。
张天师体恤扬州百姓,便对火德星君说:“我替你烧吧,你且去歇歇。”
火德星君懒得跑这一趟,便把此事交给张天师,张天师通知扬州百姓,让他们家家户户放灯,从天上看,就如同被烈火焚烧一般,难辨其中真假。
火德星君误以为任务完成,对张天师表达了感谢,回到天庭却遭到玉帝的痛骂,这才知道中了张天师的算计。
神仙不能如同凡人那般撒泼,但火德星君性如烈火,这股火气一定要发泄出来,便烧了张天师全部的庙宇。
张天师也不在意,任凭火德星君放火焚烧,直到把所有神庙烧成飞灰。
天师府张天师乃是嫡系传承,因此天师代代相传,天师出行,没有对应的庙宇,怎么办呢?住火神庙!
从此之后,不仅有了上元节放灯的传统,也有张天师住火神庙之说。
从神话传说看,这个故事给小孩子讲讲还算不错,但实际上就是在碰瓷有名的古人,最早被碰瓷的不是杨广,应该是西汉时期的东方朔。
杨广对此表示习惯。
反正隋唐之后的故事,拿他开涮也不是一次两次,真武大帝的源头,也就是《北游记》,开篇同样是杨广。
在神话世界考证这些,本就是非常蛋疼的事情,有灯就看,没灯就算。
要不然非要较真,天竺和大明怎么是一般无二的规矩?
此后数日,玄奘便住在慈云寺。
一方面熟读本地佛经,提升对于本地佛法思想的理解,二来偶尔和徒弟们去看看花灯,也算是别有乐趣。
要说这金平府的花灯,当真是不同凡响,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
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
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
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
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
那壁厢,索琅琅玉韂飞来;这壁厢,毂辘辘香车辇过。
红妆楼上,倚着栏,隔着帘,并着肩,携着手,双双美女贪欢。
绿水桥边,闹吵吵,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对对游人戏彩。
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此时是上元佳节并非重阳节,但乍见和大明一般无二的风俗习惯,玄奘还是觉得心神舒畅。
师徒四人早已分散,各自寻了一处宝地看灯,倒也不担心会遇到妖怪。
明日便要举办论佛法会,玄奘想去举办场地看看,慈云寺方丈亲自作陪。
稍稍靠近,便嗅到一股香气。
近前看处,原来是三盏金灯。
那灯有缸来大,上照着玲珑剔透的两层楼阁,都是细金丝儿编成,内托着琉璃薄片,其光幌月,其油喷香。
玄奘问道:“何物如此香甜?”
方丈道:“此物便是酥合香油,每一两价值纹银二两,一斤便是三十二两银子,三盏灯,每缸有五百斤,三缸一千五百斤,合共四万八千两。”
玄奘道:“这么多的供奉,未免有些严苛了,如何担当得起呢?”
方丈道:“圣僧误会了,酥合香油虽然珍贵,但并不难做。”
“哦?愿闻其详!”
“约莫二百年前,东华帝君夫人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过得此地,嗅到香油的香气,便收走一些,随后为我等改良配方,大大提高香油的产量!”
“原来如此!”
玄奘心说这里明明是天竺国,怎的还有东华帝君的相关传说?
怎么哪儿都有你?
而且这一路上遇到,左一个女儿右一个夫人,你到底是神仙还是色鬼?
慈心娘娘是你夫人,钻头山遇到的少女是四夫人生的,豹头山的两个少女是三夫人和五夫人生的,劈山救母那个是十一夫人生的……
就连女儿国,都是东华帝君的二夫人创立,真是善了个哉的!
好在孙悟空为玄奘解释过,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是吕云澄正妻,信仰能够传到此地,足见其神通广大。
实际上哪有什么神通?
不过是凡人皆离不开衣食住行,祝无双靠着厨艺和背景,成了天下厨子的祖师爷。
不论是切墩的、炒菜的、做点心、煮面条、煎炒烹炸、焖溜熬炖,甚至是油盐酱醋、酿酒、豆浆、酸梅汤,全都要给祝无双供奉一份香火。
做饭的有香火,吃饭的有香火,一来二去,香火甚至比吕云澄更多。
哪怕是天竺佛地,做香油的旻天县也必须供奉祝无双,不敢稍有不敬。
玄奘问道:“既然产量增加,为何售价仍旧这般高昂?”
方丈道:“工匠也是要吃饭的,左近仰慕酥合香油的极多,卖出高价,不仅不缺供奉,还能养家糊口。”
不等玄奘发问,方丈又道:“若有百姓想食用,便在今时今日,那三口大缸中的香油,有一缸便是送给前来听经的百姓的,每人均可分得一些。”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还是佛祖想的周到,弟子惭愧了。”
“圣僧不必自谦,倘若圣僧能在论佛法会上胜出,便能得到佛祖亲自赐福的香油,那香油经过佛法洗练,香味比传闻中的龙涎香还要更胜一筹!”
“阿弥陀佛,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