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临时避难营地(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心里有了计划,陈哲说干就干。  

虽然今天一整个白天都没有下雨,但是雨季的天气变化多端,暴雨说来就来,海岛上随时都会迎来下一场骤雨。  

所以对于陈哲和小乔来说,赶紧建造起一个遮风挡雨的庇护所是至关重要的。  

即便雨季海岛的平均温度都在20度以上,但由于暴雨往往都伴随着狂风,一旦选手被雨水打湿,再被狂风吹拂的话,那么人体的体表温度将会迅速下降,引发一系列的风险。  

保持身体的干爽,是暴雨天气里最重要的事情。  

这也就说明建立临时避难营地刻不容缓。  

有了建造营地的计划之后,第一步是选址。  

陈哲和小乔肩并肩在附近溜达着,寻找一个适合安营扎寨的位置。  

在距离温泉差不多三四十米的地方恰好有一处灌木丛,如果将灌木全部砍倒的话就是一片宽敞的空地。  

看到这片灌木丛,小乔马上拽了拽陈哲的衣袖,对他说道:“陈哲,你看,这个位置怎么样?如果把这些草都拔光的话,应该能盖起一个不错的小木屋来。”  

然而陈哲却摇了摇头,否定道:“不行。”  

“不行?”小乔有些失落,同时也有些不解,“为什么不行呀?是位置不够宽阔吗?”  

“不,这和位置宽不宽阔没有关系。”  

陈哲耐心的解释道,  

“既然是雨季的临时营地,那么就应该具备一些针对雨季情况的特点,比如说防风防雨,比如说隔绝湿气,最好还能防止洪涝灾害。  

我们的房子虽然建在山上,但山上的洼地同样也会积水,另外地面上的湿气太重了,把房子建在这里,就算我们做出一张大床,再垫上狼皮垫子,也一定会受潮的。”  

“那怎么办?按照你这么说,我们的房子根本就不能建在地上了?只能建在天上了?”小乔郁闷的说。  

陈哲笑了笑:“建在天上…我又不是神仙,怎么把房子建在天上?”  

“那到底怎么办呢?”小乔这下彻底被陈哲说糊涂了。  

陈哲微笑着说:“其实雨季并不是这座海岛的特产,很多地方都会有雨季,会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  

这些地区的原住民积累了一代又一代的经验,渐渐摸索出了一种防潮防湿,还能躲避洪涝灾害的房子,这种房子就是树屋。”  

“树屋?”小乔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说道,“就是直接把房子建到树上,对吗?”  

“是啊。”陈哲点点头,说道,“只有直接把房子建在树上,一般的洪涝灾害才不会淹到房子,另外这样一来也可以隔绝地表的湿气,避免身体或者一些生活储备受潮。”  

“原来是这样…”小乔这才明白。  

不过稍作思考,她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但是陈哲,我们的营地最后是要我们四个人住在一起的…四个人再加上那些熏肉、火腿什么的,这可是好大的分量啊,树屋撑得住这么重的分量吗?”  

“没问题的。”陈哲说道,“只要找对正确的树木,再搭建出合理的建筑结构,那么树屋的承重能力就可以得到保障。海岛居民建造树屋一般选用的是古老的大榕树,或者是粗壮的菩提树,这一类树的树干异常粗壮,能够承受住居住一个家族的树屋。”  

聊到这里,陈哲忽然往前一指,说道:“你看,那边不正有一棵非常合适的榕树吗?”  

小乔抬头往前看去,只见灌木丛的尽头果然有一棵相当粗壮的榕树,它茂盛的枝干遮天蔽日,坚实的树干像是一根擎天巨柱。  

如果在这棵树上搭建树屋,那么承重能力肯定是没问题的。  

“那太好了。”小乔说道,“我们就把新的营地定在这里吧。”  

“好。”陈哲点点头,带头朝着这棵大榕树走去。  

靠近榕树之后,陈哲并没有急着先爬上去,而是绕着榕树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自然环境。  

首先要确定的是榕树的周围有没有什么野兽的栖息地,或者生活着一些毒虫、毒蛇之类的。  

一旦遇到这些危险的生物在附近栖息,那么陈哲要不然就是把这些凶恶的邻居给赶走,要不然就是自己放弃这棵大榕树,另寻其他风水宝地。  

否则如果与野兽或者是毒虫为伴,那么他们将来的日子可有的头疼了。  

好在这棵大榕树并没有让陈哲失望,它的周围并没有野兽生存的痕迹,另外陈哲也没有发现毒虫和蛇的影子,这说明榕树附近暂时安全。  

确定了这一点,陈哲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在附近寻找淡水资源。  

一个优秀的营地距离淡水资源不能太远,否则日常的取水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好在这棵树不远处就有一条河流从山顶流下,这条河很可能就是山下的某一条水源的上游,这样一来,水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考察到这里,陈哲终于将这棵大榕树选定为新营地的所在地,之后他才背着饮血刀攀援到大榕树的枝头,并且开始建造小木屋。  

榕树的树干粗壮,树枝相当宽阔,树干周围的树枝往往呈平行状态向两侧伸展,本身非常适合作为小木屋的承托。  

陈哲爬上了榕树之后,沿着树枝先看了一圈,把其中向上生长、阻碍小木屋搭建的枝条挥刀砍断,留下其中平行生长且足够粗壮的树枝。  

这样一来,陈哲对未来小木屋的规模和造型有了一个大致的计划,接下来就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