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恒定的温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嫣儿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几乎不需要陈哲的指导就模仿他的方法做出了一个陶罐的土坯,做成之后陈哲特地把两个土坯摆在一起对比了一下,嫣儿的那个居然已经可以“以假乱真”了。  

“很不错嘛。”  

陈哲赞许的点头道,  

“你已经出师了。”  

“嘿嘿,多谢夸奖。”嫣儿笑眼弯弯的说。  

看到嫣儿这么擅长做陶罐,陈哲也就放心了,他指了指地上的一大坨黏土,安排道:“嫣儿,那接下来你就多做一些陶罐出来,我们的熏肉很多,需要大量的陶罐才行。”  

“好的。”嫣儿听话的答应着。  

而在嫣儿做陶罐的同时,陈哲又开始了他的发明创造,这一次他打算做另外一个土坯砂锅。  

因为营地上没有炊具,所以陈哲他们的烹饪手法比较单一,获得猎物之后一般都是用烧烤的方式烹饪,没有其他烹饪手段。  

但烧烤的食物偏向燥热,吃多了容易上火,另外食物经过烧烤之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不利于人体的摄入。  

因此陈哲很想换换其他烹饪方式,而烹饪方式的改变,最主要就是依靠炊具。  

有了砂锅,陈哲就可以使用煮、炖、蒸的烹饪方式来处理食材,与直接烧烤相比,这些烹饪方式要健康一些。  

心里有了思路,陈哲马上就投入创作,制作砂锅的过程与制作陶罐的大略相似,很快一个大肚子砂锅的形象就被塑造了出来。  

旁边的嫣儿眼尖看到,不禁笑着问道:“小陈哥哥,你在做什么呀?这器皿看起来圆滚滚的好萌,像个胖娃娃。”  

“做砂锅呀。”陈哲道,“营地附近不是生长着很多野菜吗?有了砂锅我们就可以煮野菜汤了,这样可以吃的健康一些。”  

“原来是砂锅呀!”嫣儿恍然大悟,随后漂亮的眼睛眨了眨,灵机一动说道,“对了小陈哥哥,如果有了砂锅,我们是不是可以吃火锅了?”  

“火、火锅?”陈哲一阵错愕,这小丫头的思维有些跳脱。  

“对呀,砂锅也可以涮火锅的吧?应该没问题的…”嫣儿开心的说,“大乔小乔姐姐都是川妹子,她们很热衷吃火锅的。这几天烧烤的确吃腻了,我们可以试着做火锅…”  

听到这里,陈哲简直哭笑不得。  

原本他做砂锅的初衷就是为了健康饮食,避免吃烧烤太多而上火。  

现在倒好,吃完了烧烤吃火锅,这简直就是往火坑里跳,想不上火都难。  

“算了算了…回去之后再劝她们吧,不能吃的太放肆,先吃两天野菜再吃火锅…”陈哲在心里打定主意。  

陈哲和嫣儿都属于心灵手巧的类型,两个人很快就掌握了土坯的制作。  

没过多久,河床上就已经摆满了陶罐和砂锅的土坯。  

陈哲低头看了一眼,目前陶器的数量已经很可观了,而且之前制作的土坯已经晾干,可以用来烧制了。  

烧制土坯是制作陶器最为关键的一环,这个环节的效果决定着最后陶器的质量。  

陈哲之前做功课的时候有过相关的了解,知道陶器的土坯必须要送入窑中烧制才行。  

之所以要把土坯放在土窑中烧制,是因为烧制陶器需要极高的温度,黏土必须要在1000摄氏度到1300摄氏度的区间内烘烤,才能完成质变形成陶器。  

如果直接用篝火来烧制的话,因为开敞空间内温度容易分散,是无法达到这个特定的温度的,这样烧出来的陶器就会有质量问题。  

但是以陈哲目前的条件,他根本找不到土窑。  

临时在附近开一个土窑的话又不符合实际,耗费时间和体力不说,附近的地形条件也不适合开凿出一个土窑来。  

这就让陈哲有些难受了烧陶的计划已经完成了一大半,总不能在关键部分掉链子吧?  

难不成要直接用篝火烧陶?  

在陈哲的记忆中,好像也有直接用篝火烧陶的手艺,一些南部海岛的居民习惯直接把木柴垒起来,把黏土土坯摆在中间,然后点火烧制。  

但用这种方式烧出来的陶器质量较差,而且成功率低,毕竟在户外烧陶,土坯周围的温度不好确定,一旦有火焰达不到指定的温度,那么它周围的土坯就无法烧制成陶器…  

使用这种方法的话,这就等同于是在赌博。  

思前想后,陈哲陷入了沉思。  

如果能直接控制火焰的温度,确保就算在户外烧制,火焰也能一直保持在1000摄氏度到1300摄氏度之间就好了。  

而心中有了控制火焰的念头,陈哲突然眼前一亮。  

等等…  

火焰其实也是物品的一种。  

物品升级系统,会不会也能给火焰升级?  

想到这里,陈哲连忙朝着篝火走去。  

目光盯着燃烧的篝火,随后静候一会儿。  

几秒钟之后,奇迹发生了。  

物品升级系统真的识别出了火焰!  

检测到物品:一道浅红色的520摄氏度的火焰。  

“太好了!”  

陈哲心中在狂喜,系统能够识别出火焰,那就意味着它能够升级火焰。  

而能够升级火焰,那就意味着陈哲可以控制火焰的温度!  

只要不断的给火焰升级,把火焰升级到1000摄氏度到1300摄氏度的区间范围之内,那么就算没有土窑,陈哲也可以烧制出非常成功的陶器来!  

确定了这件事之后,陈哲便开始去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