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零章 刺史大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因为这里是深水港,没有浅滩,所以在堤岸上有三条粗木架设起来的坚固长廊,长廊宽约两丈,长约三十丈,两边都停靠着各式各样的舟船,密密麻麻。  

“船老大,你这条船去哪里?”  

长廊下停靠着的一艘乌篷船上,一个老汉正坐在船头啃着手里的干鱼片,闻言赶忙将鱼片放进竹篓,站起来笑呵呵道:  

“客人去哪里,我便渡你去哪里。”  

少妇笑了笑道:“我们一家人要北上探亲,行程比较匆忙,船老大眼下可以出航吗?”  

“当然可以,什么时候都可以,”说完,那船老大便拉起绳索,将小船向长廊靠近,便于客人登船。  

刚巧就在这时候,密集的脚步声踏上木制长廊发出一连串“噔噔蹬蹬”的声音,十余名飞鱼卫手中的长刀已然出鞘,目标直指少妇一家。  

船老大发觉到不妙,赶忙松开手中绳索,木浆一顶长廊,小船再次划远。  

飞鱼卫中领头的中年上前几步,目光冷冷的盯着背着书箱的男子,沉声说道:  

“张大人还是老老实实的跟我们回去吧,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张文仲一袭青衫身形瘦弱,似乎一阵风都能将他刮倒,但他脸上神情却是肃穆非常,怡然不惧的说道:  

“按我大周律法,你们只是总管府的亲卫,并没有权力缉拿张某,即使你们手中有王总管的手令,但若是想动我这个正四品的官员只怕还是远远不够。”  

中年头子冷笑几声,表情嘲讽道:“总管已将张大人定为朝廷钦犯,您老家现在不过一介罪囚,我凭什么不敢动你?”  

张文仲的妻子在一旁闻言,眉头一皱,将手里的两个孩子放下,移步拦在自己夫君身前,  

她这一动,十余名飞鱼卫也是跟着握紧长刀,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中年头子见状说道:“张大人是绝对不能离开山南道的,今天我们十几个弟兄领了死令,就算是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将张大人留下,贵夫人如若一意反抗,我们手中的刀可不长眼睛。”  

少妇傲然立于长廊之上,面无表情的回应道:“听说总管府的飞鱼卫不过百来人,今日缉拿我们夫妇竟派出十二人之多,看样子王奎让是铁了心要造反吧?”  

“放肆!”中年人大喝一声,手中长刀斜掠而出,气势骇人,  

少妇脸上毫无惧色,迎面拍出一掌,直迎刀锋,  

二人气劲交击,一声闷响,各退一步,  

张文仲心疼妻子,一脸焦急的上前关心道:“夫人要不要紧?”  

许韶华一声不吭,目光紧紧锁死对面的飞鱼卫,她与丈夫一路北逃,路上也遇到好几拨拦截高手,都被她一一击退,但这一次遇上总管府最精锐的飞鱼卫,她是一点信心都没有了。  

两个孩童尚且年幼,不明所以,只是在后面直愣愣的看着自己的父母,一幼童忽然声音稚嫩的说道:“哥哥你快看,娘亲身边漂浮着一柄好看的长剑,”  

儿子这一出声,许韶华也是跟着一愣,看向自己身侧,果然见到一柄青色光剑就漂浮在离自己不远的江面上,顿时芳心大动,要知道,可御飞剑者,无不是剑仙一级的人物,神剑有灵,断然不会无端出现在这里,它的主人又在何处?  

张文仲看到那柄悬浮飞剑,顿时脸上大喜,哈哈笑道:“夫人无需惊慌,定是我那师兄到了,只是有些奇怪,他的飞剑何时变成了青色?”这个问题,他倒是没有细想,而是转头看向同样是一脸吃惊的飞鱼卫,傲然正色道:  

“吾欲乘舟将行,何人可留我?”  

他身旁的妻子许韶华闻言一叹,说道:  

“本事不大,口气却是不小,”  

接着,她便合身冲出,玉掌连拍之间,竟是与十余名飞鱼卫战在一起,  

一时间刀光四起,劲风烈烈。  

张文仲见妻子孤身冲入敌阵,不忧反喜,郎声朝着江岸上大声笑道:  

“师兄既然亲至,何不露面?莫要惹恼你家弟妹,介时咱哥俩可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一众飞鱼卫闻言,更是心内大惊,已然猜测到对方有高手掠阵,担心之余,刀势难免不能全力施展,  

短时间内,十几人竟是与一女子战成了平手。  

他们这里闹出的动静也引来周围人的驻足围观,商旅之中不乏见多识广者,也是跟着纷纷议论,  

“那书生模样的男子莫不是吉州府刺史大人张文仲?这位可是卢太傅的门徒啊,谁敢抓他”  

“嗨,没见过世面了不是?你仔细瞧瞧这些官兵的甲胄上,是不是刻有飞鱼戏水的暗纹?这分明就是总管府的飞鱼卫啊,“  

“啊?总管府的抓刺史大人,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吗?这到底是闹哪一出?”  

张文仲喊了一嗓子,却迟迟不见自家师兄露面,心里也不免狐疑起来,再看自己夫人此时已渐呈不支,心中愈发慌乱。  

夫人许韶华出身江湖名门,性格自然是辣的很,不过自从嫁给他,却是一心相夫教子,平日里府中的大小事宜也都是夫人一个人说了算,  

这位张刺史也是极为宠妻,并未纳妾,是山南道官场出了名的惧内。  

许韶华被十余飞鱼卫围攻,起初还能坚持,越到后来,飞鱼卫见对方的帮手并未现身,更是安心放开手脚全力出手,只要拿下张夫人,那张大人一介文士手无缚鸡之力,还不是是乖乖就擒?  

就在这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