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0章 绝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啊!他就是王林啊!”  

“这下认识了吧?”  

“如雷贯耳!”  

“呵呵!”  

“难怪他能坐在上面,啧啧!”  

“那当然了,我们台下这么多的企业家,体量加在一起,也没有王林的大!”  

“不会吧?爱秀集团现在有这么大厉害了吗?”  

“爱秀集团马上就要上市,有人预估,爱秀集团的股票不管发行价是多少,上市三个月以内,必定翻十倍以上!”  

“真的假的?那我得买些股票!”  

“你想买爱秀集团的股票?那就要看你有没有途径了,不然的话,你就要提前三天,通宵去排队。上海滩上不知道有多少资金等着爱秀集团的股票上市呢!”  

周汉民主持大会。  

他的主持风格是简练的,并不拖泥带水。  

申城的企业家会议比较多。  

其中较为着名的有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这个会议从80年代末就有了,每年一届,在秋季举行。  

还有一个会议,就是春季的国内企业家大会,相当于一个招商大会。  

其次便是市里的企业家会议了。  

八十年代末,申城经济实力有了很大增强,开始谋划建设世界级城市的背景。  

申城同时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面临着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带来的双重困扰。  

着眼于未来发展,当时的政署朱领导认识到,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是申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认识到申城的发展不仅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也需要世界各国的帮助。  

基于这种思考,1988年,他接受了智囊人士的建议,邀请国际上着名的企业家担任他的顾问。在获得上级领导同意后,申城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与米国安达信公司亚太地区主管合伙人麦克米伦先生半年多的共同筹备,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于1989年10月9日在西郊宾馆进行了首次会议。  

此后每年秋天举行的咨询会议,都针对申城经济发展中的1到2个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为申城的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  

同理,国内的企业家大会,市内的企业家议,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汉民今天主持的会议,主题是:“重谈申城如何成为金融中心。”  

他侃侃而谈,挥洒万言:  

“1843年申城开埠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心还是花城,开埠后,对外贸易中心迅速由花城转移到申城。  

1844年,从花城进口的英国商品贸易额是1550万美元,从申城进口的英国商品贸易额只有250万美元。而1845年,花城的英国商品贸易额减少了近三分之一,申城却增长了一倍,从此申城就取代花城,成为近代我国对外贸易第一港。  

而贸易和金融如同鸟之两翼,我市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至光绪初年,申城的北市有钱庄80多家,南市也有30多家,盛极一时。”  

王林难得的听得入了神。  

因为这段历史,是他不熟悉的,又是他感兴趣的近代金融史。  

“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不是单独的和花城比大小!花城和深城,只是区域金融中心。纵览全球,所有的金融中心,都会有一个发展阶段,要经历:商贸中心——区域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国际性金融中心,这样子的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金融业发展上面,花城和深城并不能和我市匹敌。我说的是愿景,是美好的设想。能不能实现,就要靠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努力!”  

他讲完话,看向王林:“王林同志,你有什么看法?”  

王林道:“领导讲的非常好,我相信未来二十年间,我市能成为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纽约、伦敦、东京、申城!”  

“哗!”的一声,全场爆发出激烈的讨论。  

“王林还真敢说啊!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申城能和纽约比?”  

“人家可是首富,他的眼光和格局,与众不同,说不定他说的有道理呢?”  

“是啊,92年的时候,就已经定了调子,要把申城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呢!以举国之力,还不能实现?”  

“实现是可以,但王林说的二十年以内!真的可以吗?他这就是吹牛过头了吧?”  

“他是成功人士,听他的准没错。”  

“成功人士说的话都是金玉良言?放个屁也是香的?”  

王林估计没想到,自己随便一句奉承的话,居然也能引起轩然大波!  

果然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啊!  

请:bijianzw

章节目录